歐楊梅
圓心是每個人的起點,隨著歲月的累加,我們向外試探的半徑也逐漸延長。每個人都渴望畫出心中那個更大的圓,為生命帶來更多的意義與圓滿,我亦不例外。
一段摸索的路
2002年,我從中師畢業(yè),分配到一所距離縣城3小時車程的小學,一年后調(diào)到燈塔中學,在那里工作了12年。這12年里,我一直是班主任,并兼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從小學來到中學的我,一開始非?;炭帧⒉蛔孕?。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能和我“仰望”著的中學老師一樣優(yōu)秀,我認真研讀教材之余,又買來《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shù)》《走進語文教學之門》等理論書籍,豐富知識。課上爭取把每個知識點都講清楚,沒講清楚的,就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查漏補缺,可是學生每次的課堂表現(xiàn)及考試成績都不理想。這使我感到特別困惑——我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和時間,為什么學生就學不好呢?那幾年,我的摸索完全沒有方向,進步很慢。
一群探索的人
2012年,我們學校的語文科組加入了市教研室何功興主任主持的“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學習型課堂構(gòu)建研究,學校安排我在開題報告會上上一節(jié)研討課。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做“課題研究”是那樣的高深莫測,搞課題研究不應該是教育專家們的事情嗎?我們一線老師能做好嗎?尤其是我們這些鄉(xiāng)下老師能做好嗎?我一半疑惑一半忐忑地接下了任務。為了上好這節(jié)研討課,我查閱了大量文獻,何為自主?什么樣的課堂才能稱之為高效?學習型的課堂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備課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題的這些關(guān)鍵詞設(shè)計教學活動,兩天后,我在開題報告上執(zhí)教的《沁園春·雪》,得到了與會領(lǐng)導、老師的高度評價,這極大地鼓舞了我,點燃了我的教育激情。原來我也可以做課題!原來這就是做課題!
于是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題研究活動中,不斷開闊眼界,一邊跟著課題組學習課題研究的相關(guān)理論知識,一邊實踐著,用課題研究活動中形成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我逐漸認識到,平時聽專家的報告、看理論書容易學過就忘,只有做課題才能將理論較為深入地理解。我深刻地感受到課題研究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它讓我的摸索有了方向。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在課題組成員的影響下,我的課堂變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極大變化,他們回答更主動了,敢講、敢說、敢問、自信又活潑,真正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成員能承擔個人的責任,成員之間能相互支持配合,課堂里多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組合作,多了資料交流,多了語言積累,全班學生開始動起來了,有時候會有好幾個學生同時站起來回答問題,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開始加入搶答者的行列,這樣“鮮活”的課堂收到了比傳統(tǒng)的課堂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個點燃的夢
有了課題的指引,我的摸索越來越順暢,我的進步更明顯了。2014年,在朱美仙老師的指導下,我在課題研究中執(zhí)教的課例《鄉(xiāng)愁》和《落難的王子》均被評為教育部“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yōu)課”,當這個好消息傳到我們那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時候,整個學校都沸騰了!我們學校太需要這樣的喜訊來激勵人心了,大家頗有些揚眉吐氣的感覺。
2016年,我來到了東源縣實驗中學這個大家庭,這里的教研氛圍濃厚,單就語文科組申報的課題就有好幾個。我參與了朱美仙老師主持的省級課題“初中語文自主高效學習型課堂構(gòu)建研究”。在從前看來“高不可攀”的課題研究,現(xiàn)在已成了我的日常工作內(nèi)容,也是在課題研究的磨煉下,我的教學日趨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2016年9月,我受邀參加河源市教育局組織的全市初中語文巡回示范教學暨修訂版語文教材培訓活動,擔任授課教師,分別到河源市五縣二區(qū)進行巡回示范教學,執(zhí)教《鄉(xiāng)愁》一課及專題講座——《以〈鄉(xiāng)愁〉為例談現(xiàn)代詩歌的高效學習》。
這些年,我利用課余時間將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一些做法、想法以及經(jīng)驗撰寫成論文,一共有10余篇。其中《中學語文課堂閱讀策略及教學方法探討》在第七屆全國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優(yōu)秀論文評選中獲獎,《互動教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在省級刊物發(fā)表,另有5篇在河源市中小學教師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2篇在《河源晚報》發(fā)表,10余篇在課題成果評選中獲獎。
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我播下種子,用心耕耘,有過迷茫,有過失落,但我一直懷揣“做一個好語文老師”的理想行走在教育教學這方詩意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