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風(fēng)尤其重要。一個家庭,當(dāng)讀書成為家風(fēng),自然書卷氣十足。書讀的多了,舉手投足,待人接物,自然就會得體大方,看事情的眼界也會有獨到之處,思想開闊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把讀書作為一種家風(fēng)自古有之。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讀書家教聯(lián):“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贝寺?lián)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guān),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jì)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jīng)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清代名臣曾國藩,因為“好讀書”讓他位極人臣,“半耕半讀,勤儉持家”的家風(fēng),也讓他的后代擺脫了“富不過三代”的鐵律。書可醫(yī)愚,可啟智;可廣見聞,可增知識;可與圣賢對話,可通古今大道。當(dāng)代作家梁曉聲曾說過,最好的家風(fēng),一定是有讀書傳統(tǒng)的家風(fēng)。
所以,書架應(yīng)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產(chǎn)。放下手機,每天陪孩子翻翻書,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xí)慣,金句就會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尤其是書讀三遍,其義自現(xiàn),更能體會到讀書的那種茅塞頓開的快樂。不為別的,只為在我的孩子長大后,向他傳遞讀書這一家風(fēng)。
(據(jù)《金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