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寅東
(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軟土地基是指由強度低、壓縮性高及其他不良性質(zhì)的軟弱土組成的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zhì)土和部分充填土,其工程特性表現(xiàn)為含水量較高[1],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滲透性差,屬于高靈敏土。這些工程特性會影響堤防堤基的排水性和結構穩(wěn)定性,使工程建筑沉降時間延長,施工質(zhì)量難以保障[2]。河道堤防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至關重要,如何在構筑物應力結構、應力方向具有明顯差異性的條件下,完善軟土地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龍海市城區(qū)防洪及污水截流綜合改造工程擬通過對城區(qū)駁岸改造加固提升,消除現(xiàn)狀駁岸的安全隱患,提高防洪標準,避免城市內(nèi)澇。同時完成污水截流管工程建設,實現(xiàn)舊城區(qū)污水收集全覆蓋。現(xiàn)有堤岸防洪標準不足10 a一遇,擬改造堤岸線總長1785.59 m,工程等別為Ⅱ等,防洪標準采用50 a一遇洪水設計,堤防工程的級別為2級。地質(zhì)勘察表明該段堤岸地基主要為淤泥,下臥淤泥混砂,二者均為軟弱土層,泥和淤泥混砂總厚度13.1 m~15.2 m,不宜直接作為堤岸地基,需經(jīng)處理。
一般淤泥和淤泥混砂地基可以采用換填法、預壓排水法、復合地基等方法進行處理。鑒于本工程軟土地基深厚、沉降要求高,堤岸基礎擬采用樁基,可用的樁型有灌注樁、鋼管樁、預應力砼管樁等。
2.1.1 灌注樁
灌注樁系指在工程現(xiàn)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nèi)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根據(jù)工程特點,灌注樁施工必須構造施工平臺。
工程可采用筑島、架構式鋼平臺。筑島方案先采用方駁設置拋石護腳后從現(xiàn)有堤岸進占筑島,施工較為簡單,但造價高、涉及土石方量大。筑島平臺根據(jù)施工期水位要求,平臺頂高程定為4.5 m?;九c現(xiàn)有駁岸高程相當,平臺外側坡坡比1∶2,采用砂土進占填筑。結合永久工程設計,在坡腳設置拋石護腳,底部換填1.48 m海砂,見圖1。
圖1 筑島施工平臺
架構式鋼平臺采用鋼管樁立柱和現(xiàn)有護岸進行支撐,上部采用貝雷橋及鋪槽鋼面層。立柱采用兩排Φ600鋼管樁,縱向間距15 m。鋼管樁施工采用液壓打樁錘配合100 t吊車在現(xiàn)有護岸施工,可先打第一排樁后搭設內(nèi)側半部施工平臺后再施打外側排樁。鋼平臺斷面見圖2。
2.1.2 鋼管樁
土質(zhì)很厚(深達50 m~60 m)的軟土層,當上部結構荷載較大而低壓縮性持力層又很深,常采用鋼管樁。其由鋼管、 企口榫槽、企口榫銷構成, 鋼管直徑的左端管壁上豎向連接企口槽,企口槽的橫斷面為一邊開口的方框形,在企口槽的側面設有加強筋,鋼管直徑的右端管壁上且偏半徑位置豎向連接有企口銷,企口銷的槽斷面為工字形。樁下端為開口,隨著樁打入,泥土擠入樁管內(nèi)與實樁相比擠土量大為減少,對周圍地基的擾動也較小,可避免土體隆起;對先打樁的垂直變位、樁頂水平變位,也可大大減少。
圖2 架構式鋼平臺斷面圖
2.1.3 預應力管樁
預應力管樁屬于擠土樁,樁間要求較高,因此不宜采用較大直徑的管樁,否則承臺尺寸需要加大,縱向間距也要加大。同時,預應力管樁主要用于承受豎向荷載,承受水平力能力較其他樁型較差。本工程護岸需要承受較大的水平推力,且為永久荷載控制,因此,樁基方案選擇不考慮預應力管樁。
根據(jù)上述軟土地基處理分析,針對本工程實際情況,對該堤段擬定以下幾種斷面進行比較。
1)A方案:灌注樁+重力式擋墻+筑島
本方案堤岸采用兩排D1000灌注樁基礎,縱向間距3 m,灌注樁樁底進入卵石層不小于1.0 m,樁頂標高0.1 m,承臺頂標高1.5 m。上部采用C20埋石砼重力式擋墻,面層設置50 cm厚漿砌條石,條石面層既可以起到裝飾作用也可以用作擋墻外側模板及發(fā)揮擋潮作用。擋墻頂部采用鋼筋砼平臺向臨水側懸挑2 m并設置防浪板和欄桿。D800污水管采用一排D600灌注樁基礎。
考慮堤岸防沖及整體穩(wěn)定要求,需要在臨水側設置拋石護腳,并對地基土進行部分換填。由于筑島放坡要求,A方案拋石護腳至承臺邊緣約9 m,拋石護腳頂高程0.00 m,寬3.0 m,外坡1∶2,內(nèi)坡1∶1.5。護腳至承臺之間頂面采用干砌塊石護砌,厚0.6 m。斷面圖見圖3。
圖3 灌注樁+重力式擋墻+筑島
2)B方案:重力式擋墻+灌注樁+鋼平臺
本方案采用先架設鋼平臺進行灌注樁施工,堤岸斷面布置與方案A基本相同,僅拋石護腳的位置相對方案A較近,距承臺邊緣5.7 m,可以減小換填海砂及拋石護腳的工程量。斷面圖見圖4。
3)C方案:重力式擋墻+鋼管樁
本方案堤岸采用兩排D800鋼管樁基礎,縱向間距3 m,灌注樁樁底進入卵石層不小于1.0 m,樁頂標高0.1 m,承臺頂標高1.5 m。上部采用C20埋石砼重力式擋墻,面層設置50 cm厚漿砌條石,條石面層既可以起到裝飾作用也可以用作擋墻外側模板及發(fā)揮擋潮作用。擋墻頂部采用鋼筋砼平臺向臨水側懸挑2 m并設置防浪板和欄桿。D800污水管采用一排D600灌注樁基礎。
考慮堤岸防沖及整體穩(wěn)定要求,需要在臨水側設置拋石護腳,并對地基土進行部分換填。由于筑島放坡要求,本方案拋石護腳至承臺邊緣約4.7 m,拋石護腳頂高程0.00 m,寬3.0 m,外坡1∶2,內(nèi)坡1∶1.5。護腳至承臺之間頂面采用干砌塊石護砌,厚0.6 m。斷面見圖5。
圖5 重力式擋墻+鋼管樁
4)D方案: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空箱式擋墻
采用D300預應力管樁方案進行地基處理,管樁單樁長15 m,正方形布置,間距1.0 m,管樁共布置11排,處理后地基承載力可達140 kPa。處理后復合地基標高0.00 m。堤岸上部結構采用C30預制鋼筋砼空箱式擋墻,可利用200 t浮吊進行吊裝。預制空箱式擋墻2.5 m一節(jié),底板厚0.6 m,趾板長0.7 m、踵板長1.5 m,墻高4.5 m,墻厚0.4 m,箱內(nèi)采用亂塊石進行回填。上部設置鋼筋砼平臺懸挑2 m。為減小墻前后水位差,擋墻墻背回填以中粗砂為主,路基回填采用砂碎石。
考慮堤岸防沖、整體穩(wěn)定及地基承載力要求,需要在臨水側設置拋石護腳,并對地基土進行部分換填,換填中粗砂采用45 kW振沖器進行密實。由于筑島放坡要求,本方案拋石護腳至承臺邊緣約9 m,拋石護腳頂高程0.00 m,寬3.0 m,外坡1∶2,內(nèi)坡1∶1.5。護腳至承臺之間頂面采用固濱石籠護砌,厚1.0 m。斷面見圖6。
圖6 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空箱式擋墻
現(xiàn)就堤防各處理方案予以比選分析,見表1。
表1 城區(qū)防洪及污水截流綜合改造工程堤防方案比較表
由表1可知,方案A采用筑島方案,涉及大量土石方,造價也是最高、工期最長;方案C采用鋼管樁,造價較高;方案D主要采用預制構件,施工速度較快,但預制樁可能出現(xiàn)無法打入的問題,同時施工期環(huán)境影響大,運行時風險最大。方案B采用鋼平臺施工灌注樁,造價適中,結構可靠,地基適應能力也較強。因此本階段推薦采用方案B,即重力式擋墻+灌注樁+鋼平臺。
綜上所述,地基處理對河道堤防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響,本項目中基于軟土地基處理方案,就堤防設計斷面最終確定為重力式擋墻+灌注樁+鋼平臺,該方案在滿足地基力學性能的前提下較好地平衡了投資、工期及施工難易度,取得了良好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