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勢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坐姿”來說,錯誤的坐姿可能造成駝背、脊柱彎曲、近視等。所以人們才會強調:站如松,坐如鐘。意思就是站著要像松樹那樣挺拔,坐著要像座鐘一樣端正。下面就一起看看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健康“姿勢”。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吃東西,但每個人的進食姿勢有所不同。有人站著吃、有人蹲著吃,還有人喜歡躺在沙發(fā)或床上吃。都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呢?
1.站著吃會影響口感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通過多項試驗對前庭覺(負責平衡、姿勢和空間定位感的大腦區(qū)域)、味覺感知系統(tǒng)之間的關聯(lián)展開了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坐著的人相比,站著吃東西的參試者對口感的評價普遍較差。
研究分析指出,人們站立狀態(tài)下血液更多地進入下半身,需要更努力才能將血液泵回到身體上半部,期間會激活下丘腦、垂體和腎上腺,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升高。這一連鎖反應會降低感官敏感性,影響人們對食物或飲品的口味、溫度和整體感知。即使僅站立幾分鐘,也會影響味蕾,破壞一頓美食。
2.躺著吃引起腹脹
有的人喜歡一邊看電視或玩手機,一邊半躺在沙發(fā)上吃零食。但躺著吃東西,會大大提升腹脹幾率。美國MSN網(wǎng)站刊文總結,盡量不要躺著吃東西。
邊吃飯邊看電視、玩手機也是不健康的。法國歐洲商業(yè)管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聯(lián)合調查指出,美國人更習慣吃飯的同時看電視,一般會在電視節(jié)目結束后停下吃飯的動作,而法國人更多的是選擇“吃飽了,就不吃了”。習慣的差異使得同樣愛吃奶酪、甜點等高熱量食物的法國人,超重比例還不足美國人的一半。研究人員建議,吃飯時要集中注意力,最好關掉電視等干擾物,專注咀嚼,這也便于控制體重,減少患慢性病的風險。
3.蹲著吃影響胃腸消化
有些人吃飯時習慣蹲在椅子上或地上吃,認為這樣的姿勢更舒服。其實,蹲著時會分攤一部分血液到下肢肌肉群,而不能充分供應胃腸。同時對于大部分人而言,蹲著時局部肌肉群緊張,腸胃也會受到擠壓,腸胃功能因此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此外,蹲著吃飯會加速身體疲勞,吃飯的速度也會不自覺加快,若食物未經(jīng)細嚼慢咽便被吞下,會加重胃腸負擔。長此以往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胃潰瘍等疾病。
除此之外,含胸駝背、坐在矮桌前、窩在沙發(fā)里吃飯都會使腹部受到一定程度擠壓,影響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就可能誘發(fā)胃病。正確的進食姿勢,應該是挺直腰背地坐著,給腹部留出充足空間。
說完姿勢的問題,再來說說“食不言”的問題。這并不是說飯桌上不能話家常,而是不建議吃飯的同時談工作、生意、考試分數(shù)等需要集中精力思考或增加壓力的話題。因為人在集中精力思考,或精神壓力較大時,植物性神經(jīng)功能受到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胃蠕動就會減慢,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伴著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進食也會損害健康。一方面,消極情緒可能降低胃腸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另一方面,還可能會促使高酸度、高胃蛋白酶的胃液分泌,容易損傷胃黏膜。此外,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心情緊張會使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這是導致消化道潰瘍和胃炎的重要誘因。特別對于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偏弱的人來說,全心全意、輕松愉快地吃飯才能幫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飯后該如何養(yǎng)生,也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有人相信“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也有人認為“飯后不能運動,否則會胃下垂”。最近,網(wǎng)上有人提出“躺著才是餐后養(yǎng)生的正確姿勢”,因為飯后血液集中在胃部,大腦供血不足,平躺能緩解由缺血帶來的不適。
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
“飯后‘葛優(yōu)躺不可取。”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楊如意表示,人們在剛吃過飯后,胃內充滿食物,消化機能正處于運動狀態(tài),這時平躺會影響胃腸蠕動,不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另外,楊如意提示道,若飯后立即入睡,在睡眠狀態(tài)下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會逐漸降低,容易使食物中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從而令人發(fā)胖。
而對飯后運動會造成胃下垂這一說法,“從正常生理角度來講,進食與運動無直接關系,餐后可以運動?!睏钊缫饨忉尩?,但需要注意的是,飽餐或充分進食后不能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其一,進食后人體胃腸道過分充盈,會引起胃腸道在腹腔內的“活動空間”變小,若此時劇烈活動,易導致相關器官在腹腔內扭轉、變形,造成腸系膜供血障礙,引起腸壞死,此類情況常見于兒童群體;其二,進食或者飽食后,若進行劇烈運動,可能引起腹腔壓力增高,導致嘔吐,甚至引發(fā)某些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楊如意建議,飽餐之后,可適當?shù)鼗顒樱热缟⒉?,這樣既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也可以減輕胃食管反流的癥狀。
不過,散步也最好是在飯后半小時左右進行。成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治中醫(yī)師毛偉表示,飯后人體胃內充滿食物,馬上進行直立性活動,會增加胃部震動,加重胃負擔。尤其是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若飯后立即活動,可能會加重病情。
如今,受不良姿勢的影響,不少人籠罩在慢性腰痛的“烏云”下。人們總是會關注到日常坐姿對腰痛的影響,而忽略了睡姿的問題。其實,睡眠占了人一生中近1/3的時間,睡眠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系。而正確的睡姿可以充分緩解身體的疲勞,使身體放松,更容易入睡。相反的,不良睡姿是不少人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一晚錯誤的睡眠甚至可以讓患者做出的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首先來看號稱最舒服的姿勢——側臥?!霸谂c患者交流中我們得知,這個姿勢是最常見的,甚至一些患者不采用這個姿勢就睡不著。殊不知這樣會讓腰椎、脊柱長時間處于旋轉狀態(tài)。扭轉會導致椎間盤內相鄰的環(huán)狀膠原纖維之間產(chǎn)生壓力,椎間盤內壓力增大導致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從而引發(fā)腰椎間盤突出癥?!北本┛祻歪t(yī)院劉淳說道,“側臥并不能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長時間的緊張導致疲勞,而深層的小肌肉也會失去彈性,導致腰椎結構上的變化,最終引發(fā)疼痛。同時,這個睡姿骶髂關節(jié)也處于緊張狀態(tài),久而久之骶髂關節(jié)紊亂就出現(xiàn)了。而骶髂關節(jié)紊亂也是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p>
再說說俯臥位睡姿,也就是趴睡。這個姿勢頭頸偏向一側,肌肉會很緊張,時常會引發(fā)頸椎病,而頸腰的肌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可能間接引發(fā)腰部疼痛。
最后,聊聊優(yōu)雅的“美人臥”睡姿。身體側臥且斜靠在靠枕上,這時候的脊柱保持在側屈的狀態(tài)。甚至有患者的脊柱因為這個姿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側彎,腰痛也就不奇怪了。
那究竟應該怎么睡呢?
目前,有兩個睡覺姿勢被公認可以做到全面放松。一是側臥時雙腿夾一個枕頭,同時屈髖、屈膝130°左右;二是仰臥時在膝關節(jié)下方、腘窩處墊一個枕頭。劉淳解釋說,這兩個姿態(tài)的主要特點就是脊柱不發(fā)生扭曲,重點是要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習慣于側躺的,枕頭要稍微高一點,目的是讓脊柱、頭部、頸椎不出現(xiàn)側屈??梢哉埣胰藥椭匆豢矗约涸趥扰P的時候,枕頭的高低是否讓頭部、脊柱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習慣于平躺的枕頭不能太高,以免使身體出現(xiàn)前屈,即類似于低頭的狀態(tài)??梢赃x用波浪形的枕頭,大的那側枕在頸部有好的支撐作用,能使頸部和頭部處在一個相對后仰的狀態(tài)。
此外,在護腰方面還要注意搬拿物品的姿勢。人們在搬重物、撿東西時,可能出現(xiàn)忽然的腰痛難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閃腰”。這在醫(y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如果腰椎骨骼受外來壓力過大,如搬拿物品姿勢不對,極易增加“閃腰”風險。
因此,如果要搬重物,建議拿起后讓物體緊貼胸部,因為越近越省力,且不易摔倒。如果要撿東西,建議采用雙腿下蹲降低重心、背部挺直的取物方式,這不僅可減少腰部壓力,還能利用腿部力量,更安全省力??偨Y起來就是“搬重物,緊貼胸;撿東西,先屈膝”。同時,搬拿重物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可搬運過重物體,切忌用力過猛。
關于蹲廁和坐廁的爭論也一直存在,支持蹲廁的王女士認為,“蹲廁排便更順暢,而且比坐廁干凈。現(xiàn)在外面的商場都是馬桶,那么多人用過,我可不敢用。但如果是蹲廁就沒有這個煩惱了?!倍С肿鴰睦钆縿t表示,“蹲廁蹲久了腿麻,相比起來坐廁更方便舒適?!?/p>
那到底選蹲廁還是坐廁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yī)師李玉英為大家分析了蹲廁和坐廁的優(yōu)缺點。
1.蹲廁可預防痔瘡,就是對兩類人不友好
蹲便更符合我們的生理解剖,下蹲時肛門與直腸拐彎處的肛直角會變大,且在蹲著的時候腹壓會增大,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從而利于排便。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人排便時蹲著平均只需要51秒,而坐著則需要114~126秒,時間差了一倍多。同時,蹲便時以下肢為受力支撐點,比較吃力,往往會促使大家速戰(zhàn)速決,縮短如廁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痔瘡的發(fā)生率。而且蹲便時身體不會直接接觸蹲便器,確實相對衛(wèi)生,可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
但下蹲姿勢時膝關節(jié)受力較大,容易加重膝關節(jié)的損傷,對于有膝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或者半月板損傷的人群不友好。長時間蹲著容易導致下肢血管神經(jīng)受壓,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下肢神經(jīng)血管的病變。且長時間蹲著,腹壓增大壓迫血管,反而會增加痔瘡的發(fā)生率。同時,蹲便完起身時容易出現(xiàn)頭暈、耳鳴、體位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跌倒進而導致嚴重后果。
2.坐廁舒適度高,排便流暢度略遜
坐便的舒適性是蹲廁無法比擬的,現(xiàn)在的坐便器還具有許多人性化的功能,如自動清洗、風干、加溫等。與蹲便同等時間內,坐便不會導致下肢神經(jīng)血管受壓,從而不會誘發(fā)或者加重下肢神經(jīng)血管病變。且坐便不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如頭暈、耳鳴、體位性低血壓等情況,因此對于老年人更為安全。
但坐便時排便流暢度不如蹲廁,肛直角與腹壓都相對變小。坐便時會忘記時間,大部分人會在坐便時玩手機、看視頻,不知不覺就延長了排便時間,無形之中增加了痔瘡的發(fā)生率。因為坐便時屁股直接跟馬桶接觸,馬桶上容易附著細菌、寄生蟲等,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總的來說,蹲廁比坐廁排便更順暢、更衛(wèi)生、更能預防痔瘡的發(fā)生。但蹲廁比坐廁更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孕婦等腿腳不便的群體更適合用坐便器。李玉英表示,在如今這個馬桶逐漸普及,蹲便器逐漸減少的年代,可以在坐馬桶時,腳下踩一個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傾,這樣可以模擬蹲便,增加腹壓,有助于順利排便。如果沒有小板凳,可以雙肘抵在雙膝,雙手撐住下巴并微微用力托起,也能起到刺激大腸蠕動的效果。
每個人都有因為身體不適而需要吃藥的經(jīng)歷。對于大多數(shù)劑型的藥物,服用時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勢,尤其是大藥片或膠囊劑,而且要喝足量的水(100~200ml)。這樣可使藥物順利通過食管進入胃腸道。對于臥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臥吞服片劑或膠囊,僅喝少量的水,一則藥物會貼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二則藥物可能延遲和減少進入胃腸道,也會影響療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幫助下,采取坐位服藥,并隨后稍做輕微活動再臥床休息。
但也有些情況不適合直立或端坐著服藥。如緩解心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產(chǎn)生體位性低血壓,頭部一時缺血而昏倒,因此最好采取半臥位含藥。這種姿勢能使回心血量減少,利于心絞痛較快緩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壓的危險。還有些藥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壓時,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首次給藥或加大劑量時,應坐位服藥后立即躺臥。服用誘導期短的安眠藥(如咪達唑侖、唑吡坦等),應在臨睡時坐位服藥后躺下,以免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