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勇,粟玉剛,張 浪,陳大非,張衛(wèi)忠
(1.長沙生態(tài)動物園,湖南長沙410118;2.長沙市農(nóng)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湖南長沙410013)
聚維酮碘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消毒藥物,對細菌、病毒和真菌均有良好殺滅作用,有明顯的殺瘤效力,國外有文獻報道稀釋聚維酮碘可能通過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誘導細胞凋亡[1-4]。聚維酮碘的劑型在獸醫(yī)上的應用也有報道,如一種復方聚維酮碘凝膠有效碘穩(wěn)定性研究等等[5]。
無論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動物,還是飼養(yǎng)在動物園的圈養(yǎng)動物,其所受的外傷都是危害動物健康的一類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或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就會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6]。為了探討聚維酮碘在野生動物外傷上的應用,將聚維酮碘與有機溶劑、乳化劑按一定比例借助機械力分散懸浮于另一種不相溶的液體中來形成的一個均相的分散體系。其藥物混懸液與油相和水相形成了一個緩釋劑藥物庫使藥物能長時間持續(xù)作用以達到預期效果,用藥次數(shù)少且藥效能持續(xù)較長時間[7-9]。此次實驗評價了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與聚維酮碘溶液的體外抑菌作用,為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的進一步研究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自制)、聚維酮碘溶液(購于鄭州六順化工產(chǎn)品有限公司)、TSA 培養(yǎng)基、LB 培養(yǎng)基、鏈球菌菌株、大腸桿菌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沙門氏菌菌株、TTC 顯色劑。
1.2.1 細菌計數(shù)
取保存于實驗室-80℃的鏈球菌菌株、大腸桿菌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沙門氏菌菌株,待其融化后用接種環(huán)接種至培養(yǎng)皿中,放于37℃生化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勾取長出的菌落接種于5mL 液體培養(yǎng)基中,放于搖床中37℃、200rmp 培養(yǎng)12 小時。取1.5mL 滅菌離心管8 只編號1~8,各加入900μL 無菌水,吸取培養(yǎng)后的菌液100μL 加入到1 號管中吹打混勻,吸取1 號管液100μL 加入到2號管中吹打混勻,重復此操作直到8 號管。選取5、6、7、8 號管,吸取 100μL 液體加入固體培養(yǎng)基中均勻涂板,各濃度做3 個平行組,放于37℃生化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
1.2.2 最小抑菌濃度的測定
1.2.2.1 操作步驟
在細菌計數(shù)的基礎上將細菌數(shù)量稀釋至1×105cfu/mL~1×106cfu/mL。準備無菌的玻璃試管24支,分為 A、B 兩組,每組 12 支編號 1~12,每個試管中加入0.5%的TTC 顯色劑5μL。A 組為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B 組為聚維酮碘溶液。將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利用二倍稀釋法稀釋成 20g/L、10g/L、5g/L、2.5g/L、1.25g/L、0.625g/L、0.3125g/L 的濃度的受試液,在A 組試管中加入2mL 含兩倍濃度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液,吸取稀釋后的受試液2mL 加入對應的試管中,在A1-A10 號試管中接入0.1mL 的濃度約為 1×106cfu/mL 的菌液,A11 號試管加入 4mL 培養(yǎng)液和等量的菌液做陽性對照,A12 號試管中只加培養(yǎng)液做陰性對照。聚維酮碘溶液用相同操作方法在B 組試管中進行。將A、B 兩組試管放于37℃生化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
1.2.2.2 判斷方法
通過觀察,若A11 號試管變紅,表明陽性對照組有細菌生長;A12 號試管沒有變紅,表明陰性對照組沒有細菌生長,則實驗成立。A1-A10 試管中沒有變紅的編號數(shù)字最大試管所對應的濃度即為該藥對鏈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
1.2.3 最小殺菌濃度的測定
1.2.3.1 操作步驟
在最小抑菌濃度的基礎上,選取該濃度及以前的各濃度試管,吸取100μL 試管液均勻涂板于TSA 固體培養(yǎng)基中。倒放于37℃生化培養(yǎng)箱中,24h后計數(shù)。
1.2.3.2 判斷方法
通過計數(shù)統(tǒng)計,菌落總數(shù)小于或等于5 的培養(yǎng)板所對應的試管中濃度最小的即為最小殺菌濃度。
經(jīng)實驗測得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MIC 依次為5g/L、10g/L、5g/L、1.25g/L;聚維酮碘溶液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MIC 依次為 2.5g/L、10g/L、10g/L、5g/L。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 MBC 依次為 5g/L、10g/L、5g/L、1.25g/L;聚維酮碘溶液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 MIC 依次為 2.5g/L、10g/L、10g/L、5g/L。具體實驗結果如下表1 所示。
表1 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和聚維酮碘溶液的MIC、MBC 結果
在MIC 和MBC 實驗中因所用試劑為乳濁色,肉眼無法很直觀的看出細菌生長狀況,遂采用TTC顯色劑的方法,利用嗜中溫性需氧菌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琥珀酸脫氫酶可以使無色的TTC 還原為紅色的TPF 的特性,在有細菌生長的情況下會變?yōu)榧t色、無細菌生長時為無色的原理清晰地看出細菌的生長情況。將未變色的稀釋度最大的濃度判定為該藥物對相應細菌的MIC 值。變紅色的試管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涂板后菌長出來300 個以上的菌落,而未變紅的試管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涂板后菌沒有細菌生長,根據(jù)這一結果,可知得到的MBC 值與MIC 值相同。
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均優(yōu)于聚維酮碘溶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要低于聚維酮碘溶液,對沙門氏菌的抑制和殺滅作用相同。此外,復方聚維酮碘油乳劑還含有龍血竭、樟腦、薄荷油等成分,使其對傷口具備止血、驅蚊等功效,這些藥物對聚維酮碘的抑菌作用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需進一步實驗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