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衛(wèi)政 鄭少忠 劉毅 朱磊 胡曉軍 薛斌
一只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扣動著直指蒼穹的步槍的扳機——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序廳正中,這座名為《石破天驚》的圓雕,向世人生動展現(xiàn)著南昌起義的重大歷史意義: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沖破白色恐怖,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時間回撥至1927年的春夏之交。
繼蔣介石在上海悍然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汪精衛(wèi)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蔣汪合流殘酷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慘遭失敗,隨后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籠罩大江南北。
血的教訓,使剛剛度過6歲生日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剛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毅然決定發(fā)動武裝起義。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秘密抵達南昌后,在江西大旅社喜慶禮堂內(nèi)召集了武裝起義“前敵委員會”。幾番商榷,三易其時,“前敵委員會”在1927年7月31日中午作出歷史決斷:起義于8月1日凌晨舉行,在南昌城頭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927年8月1日凌晨2點,南昌城傳來清晰的信號槍聲后,起義部隊以“河山統(tǒng)一”為口令,起義人員領系紅領帶,膀扎白毛巾,在馬燈和手電筒上貼紅十字,向國民黨反動派朱培德、張發(fā)奎的部隊發(fā)起了進攻。
“‘砰!砰!砰!城內(nèi)某處清脆地響了三槍,這是指揮部的信號。這里一聲喊:‘沖!部隊隨即像流水一樣沖進營房去。開始只聽得萬馬奔騰般的一陣腳步聲,接著是嚴厲地叱叫:‘不許動!……”時任葉挺部第24師72團3營營長的袁也烈在回憶文章《八一的槍聲》中寫道。
當東方露出晨曦,槍聲逐漸平息。經(jīng)過4小時激戰(zhàn),2萬余人的南昌起義部隊取得了殲敵3000余人,繳獲槍支1萬余支、子彈70余萬發(fā)、大炮數(shù)門的輝煌戰(zhàn)果,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城,南昌人民歡欣鼓舞,紛紛擁上街頭,歡慶勝利。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農(nóng)軍1萬余人,陸續(xù)轉移到井岡山地區(qū),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礱市會師。
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自那時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就英勇投身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復興的歷史洪流,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人民軍隊歷經(jīng)硝煙戰(zhàn)火,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