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華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 周口466099)
腎結石是臨床高發(fā)泌尿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率約為10%,其中復雜性腎結石由于病情復雜、嵌頓較多而治療難度較大[1]。由于微創(chuàng)手術不斷進展,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對復雜性腎結石的效果得到臨床認可。有研究指出,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具有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少[2]。但雙鏡手術需轉換體位,影響手術流暢,降低患者舒適度。本研究選取我院復雜性腎結石患者行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旨在分析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0 年2月收治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109 例,均行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其中55 例采用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為試驗組,另54 例采用常規(guī)截石位轉側臥位為對照組。對照組男 39 例,女 15 例;年齡 40~69 歲,平均(54.58±7.03)歲;結石直徑 23~44 mm,平均(33.63±4.92)mm;左側29 例,右側25 例。試驗組男38 例,女17例;年齡 39~71 歲,平均(55.11±7.23)歲;結石直徑22~46 mm,平均(34.01±5.08)mm;左側 28 例,右側27 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X 線檢查、超聲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腎結石;擬行經皮腎鏡取石術;年齡>18 周歲;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肺功能障礙;麻醉、手術不耐受;近期行髖關節(jié)手術,不適宜本研究體位擺放;溝通功能受限。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體位。患側向上,抬高腰橋,頭向下低10°,腳向下低20°;手術床兩側固定腿架,架起患者下肢并在腿架上固定,逆行插入導尿管;改為仰臥位,結石側以沙袋墊高30°~45°成斜仰臥位,貼近手術床沿,顯露腋后線。(2)試驗組采用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手術床上固定體位墊,鋪好防水單布,患側靠近手術床沿,并將身體超出床沿5~10 cm 向健側旋轉 60°~75°,腰肋、肩胛墊好體位墊,雙手交叉于胸前,呈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固定外展與臀部高度一致的患側下肢,下肢高于手術臺10 cm,雙腿夾角約45°,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60°,呈截石位。兩組均行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
1.4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兩組體位擺放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2)比較兩組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心率(HR)、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SaO2)。(3)以Kolcaba 舒適狀況量表(GCO)評估舒適度,共28 項,采用4 級評分法計分,分值越高表明舒適度越高。(4)統(tǒng)計術后殘石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檢驗標準α=0.05。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試驗組體位擺放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兩組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術后出血量(ml)血量)t P 24.343<0.001 0.624 0.534 0.61 0.72 4.619<0.001 0.22±0.08 0.20±0.10 1.154 0.251
2.2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兩組DBP、SBP、HR、呼吸頻率、Sa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表2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SaO2(%)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DBP(mm Hg)SBP(mm Hg)HR(次 /min)呼吸頻率(次 /min)55 54 t P 73.45±7.22 75.06±7.41 1.149 0.253 125.06±9.67 124.33±9.58 0.396 0.693 79.42±8.15 80.13±8.37 0.449 0.655 19.18±2.06 19.45±2.12 0.674 0.502 98.57±1.02 98.24±1.13 1.601 0.112
2.3 兩組舒適度對比 試驗組GCO 評分為(79.64±7.55)分,對照組為(71.22±7.07)分。試驗組 GCO 評分高于對照組(t=6.008,P<0.001)。
2.4 兩組術后殘石率對比 試驗組術后出現結石殘留3 例,對照組出現結石殘留10 例。兩組比較,試驗組術后殘石率5.45%(3/55) 低于對照組的18.52%(10/54)(χ2=4.427,P=0.035)。
復雜性腎結石臨床較常見,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但由于復雜性腎結石伴有多段嵌頓,導絲通過困難,采用輸尿管鏡或腎鏡手術均難以一次性完成手術。相關研究指出,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是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有效術式,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降低術后出血風險,提高結石清除率[3]。但經皮腎鏡與輸尿管鏡術中體位擺放有所差異,體位更換后需再次消毒,破壞手術連貫性,同時若上下端手術無法同時指引,可導致手術失敗。因此,改善體位成為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鏡取石術研究重要方向。由于輸尿管鏡需采用截石位進行操作,臨床由平臥位、側臥位、改良斜臥位等進展到聯合體位[4~6]。本研究中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即為改良后聯合體位。與常規(guī)體位相比,聯合體位具有以下優(yōu)勢:(1)無須多次體位轉換,無須重復消毒鋪巾,有助于縮短總體時間。本研究中試驗組體位擺放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表明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可明顯縮短體位擺放時間。(2)對于嚴重狹窄或嵌頓患者,可同時進行上下端手術,減少通道穿刺,降低出血風險及腎組織損傷。本研究中試驗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證實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可減少術中出血量。(3)體位轉換減少可避免結石移動,使結石位置與影像學檢查結果一致,避免由于結石移動而降低結石清除率。本研究中試驗組術后殘石率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有助于降低術后殘石率。
聯合體位優(yōu)勢較多,復雜性腎結石多臨床多采用聯合體位進行手術,目前以斜仰臥位聯合截石位為主,其中斜仰臥位為30°~45°,且患側背部距離手術臺較高,術中可能出現肌肉酸痛,且軟墊并非手術室專用,難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方便、安全、快速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7~8]。本研究中選擇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進行固定,同時下半身取截石位,患者腰部扭轉程度較小,有助于降低患者不適感。本研究中試驗組GCO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可提高患者舒適度。
綜上所述,自制15°斜坡墊肩背部斜仰臥位聯合下半身截石位應用于復雜性腎結石臨床手術,可縮短體位擺放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殘石率,提高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