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王強
荷,是東方文化的一種象征,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心神相系,魂牽夢繞,他們或揮毫潑墨,或淺唱高歌,從而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文書畫。而在那些老饕眼里,荷,更是一種四季可食的風(fēng)雅食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澤藏了一冬的荷終于萌發(fā)出新葉,吐露出新芽。此時的荷不僅是誘惑蜻蜓的文藝花朵,更是滋補世人的時令佳品。幾粒香米,幾片鮮嫩的荷葉,毋需任何雕飾,只需水火,就可呈現(xiàn)出一鍋,初看雜念頓消,入口清新淡雅,再品心境神明的“荷葉粥”。而春水之下,荷的新芽則是藕的“急先鋒”。新發(fā)的藕節(jié)多被世人稱之為“藕尖”。“藕尖”細(xì)小如手指,雖無成熟藕節(jié)那樣軟糯,卻也是難得的應(yīng)季之物。將幼嫩的藕尖去皮洗凈,斜刀切片,加之以白糖、白醋略腌,在巧手妙心的料理下,就能幻化成一盤色澤潔白亮麗,爽口開胃的春季時令小菜——“糖醋藕尖兒”。如果在“糖醋藕尖兒”里鑲嵌幾顆紅艷艷的泡椒,那種酸甜脆辣爽的奇妙口感,就能讓“苦春”昏昏欲睡的味蕾瞬間蘇醒。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到了夏季,荷葉綻放,荷花盛開,此時的荷葉不僅能映射出“別樣紅”的美景,更能讓出身低微的“叫花雞”變得“高大上”。將腌制入味的農(nóng)家土雞用荷葉包好,裹涂上酒糟黃泥,放入炭火中烘烤燜熟,就是一道棗紅明亮、入口酥爛的千古妙品佳肴;倘若將荷花花瓣洗凈,裹上由雞蛋、面粉、淀粉調(diào)成的蛋糊,入熱油炸制成焦酥鮮香的“荷花酥”,就是一抹暈染了粉色荷香帶給舌尖的別樣驚喜。將夏藕去皮洗凈,切薄片,入水略焯,調(diào)之以蜜糖、白醋、椒油、精鹽;或入濃縮果汁浸泡食用,皆是夏季舌尖上的美味。而夏末那些點綴在荷葉間的蓮蓬,也就幻化成了頭頂荷葉、招搖過市的孩童手里的符號,那種比板栗豐富,又比花生清新的滋味,便是讓小手不停剝下去的動力。試想,當(dāng)身處驕陽似火的三伏天泛舟荷間,或是恬靜如水的月色下臨池賞荷時,能夠朵頤一段洗凈的嫩藕,亦或是淺嘗幾顆鮮嫩的蓮子,當(dāng)身心與靈氣碰撞的那一刻,炎炎暑氣也就化作了陣陣清風(fēng),在淡淡的荷香中消散了。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钡搅饲锾欤S葉落地,荷塘漸萎,這時的蓮蓬就飽滿成了蓮子。上好的干蓮子個大而圓潤,肉質(zhì)潔白,質(zhì)地粉糯,是八寶粥、冰糖蓮子、桂圓蓮子羹等傳統(tǒng)滋補甜品必不可缺的點睛之筆,而蘊藏在干蓮子中的那種略帶倔強,有著特殊清苦的甜香氣,則是其它淀粉食材所無法比擬的。跟蓮子的溫潤不同,蓮芯味苦性寒,可入茶,虛火上升之人常飲之,能清心潤燥,養(yǎng)氣安神,只是去除蓮芯是件讓人頭疼之事。不過話又說回來,甜多了,吃點苦并非壞事。
深秋之荷特具凋零之美,而此時的老藕也最入文人之眼,貌似樸拙的老藕不僅是畫里的主角,更是秋季滋補之物。至古就有“荷蓮一身寶,老藕最補人”的說法。老藕果粉含量極高,最適合做口感軟糯的菜肴。所以,糯米藕、排骨蓮藕、百合老藕湯也就成了“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里的獨有滋味。
“斜煙縷縷鷺鷥棲,藕葉枯香折野泥。”到了冬季,池水干涸,荷歸塵土。此時,一段段菜窯里的冬儲老藕也就變成了荷在落幕后,對世人最暖心的慰藉。老藕內(nèi)空,心如網(wǎng)眼;老藕潔白如雪,形似美人素腕;老藕藕斷絲連,纏綿不斷;老藕的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獨特表現(xiàn)力、想象力、感嘆力,就是荷作為一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所獨具的魅力和親和力。由此想來,老藕代表的不僅是唇齒下的清新淡雅,粉糯香甜,也是人們對荷的聯(lián)想,對荷的企盼,更是人們在騰騰氤氳中對荷情感的眷戀。
“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fēng)來香滿池?!碧斓罍嫔?,四季輪回。荷從初萌、盛開,直至殘枯,魂歸大地,皆不悲不喜,但卻因時、因人、因地、因事,在時光的雕琢下,以其葉、根、實的靈變形意入肴,用不同的味覺和色彩,讓荷之品、荷之性、荷之韻盡留人間煙火,雅俗兼具。
正所謂,一生“荷”求?荷為肴,食色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