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燕,王建新
(華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1)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1]。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首次以“四史”這一整體性論述來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并作出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部署,其本身具有歷史性戰(zhàn)略意義?;诖髿v史觀的宏偉視角考察、分析問題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維方式,也體現(xiàn)出其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從大歷史觀出發(fā),習近平總書記融通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的奮斗歷程、新中國成立70余年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40多年的鮮活實踐,以及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漫長征途的時間維度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tǒng)籌黨情、國情、世情“三個大勢”。站在歷史與時代的嶄新節(jié)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發(fā)表講話,深刻闡證了新時代“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與迫切性?!坝蟮?,必先為史”(《古史鉤沉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從邏輯之維、價值之維、實踐之維深刻分析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經典論述,進而對充分發(fā)揮以史育人、以史凝力、以史鑒今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
思想從來不是憑空而降或無中生有的,一定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總是遵循著特定的形成機制與演進規(guī)律。其中,根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承載中華民族光榮傳統(tǒng)的文化基因、涵育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歷史底蘊、應對現(xiàn)實挑戰(zhàn)的實踐之需為習近平形成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勾勒了明晰的生成脈絡。
馬克思一生筆耕不輟,從早期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到晚年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等都浸潤著淵博的歷史知識。恩格斯更是直接指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2]??梢?,科學的歷史觀自始至終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整個學說的各個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厚重的歷史積淀,馬克思和恩格斯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把握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進程,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思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與方法,在許多場合的重要講話中發(fā)表了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經典論述,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新的歷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主張歷史發(fā)展是連續(xù)性與階段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為習近平總書記大歷史觀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圍繞回溯歷史、批評現(xiàn)實、觀照未來三重邏輯展開,認為歷史長河是由無數(shù)個歷史碎片匯聚而成的,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是連續(xù)性與非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循環(huán)發(fā)展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xiàn)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未來的歷史”[3],歷史內在蘊含著過去、當下、未來多維釋義。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置于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中予以哲學審視,從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內在統(tǒng)一性出發(fā),將階段性發(fā)展置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整體大局中謀劃。
歷史唯物主義主張歷史發(fā)展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精神內核。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在看似雜亂無章的歷史現(xiàn)象背后,“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guī)律支配的”[4],而對歷史規(guī)律的系統(tǒng)認識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等論斷,就是強調要在歷史的長河中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鏡像把握歷史規(guī)律,于偶然中抓必然,從而指導當下、開創(chuàng)未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民族,中國古代已有完備的修史機構和成熟的史官制度,且歷史著作種類和數(shù)量都極為豐富。自孔子修治《春秋》始來,史籍浩如煙海,談古而論今,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學習并加以反思從而指導現(xiàn)實,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一方面,中華民族一貫重視發(fā)揮歷史“鑒古知今”的指導作用。中國史學重視貫通古今,彰往察來。早自章學誠便已有“通史家風”的提法,“史學兩司馬”所著《史記》《資治通鑒》尤其體現(xiàn)出了一種宏大的歷史思維和整體性的歷史眼光?!稇?zhàn)國策》有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巴ü拧辈粌H能夠更好地“知今”,并能登高望遠,為當下實踐提供現(xiàn)實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中華民族通古知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出“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5],強調以歷史經驗作為供社會現(xiàn)實參照的一面“鏡子”,從古今之聯(lián)系中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前進方向與整體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古人尤其重視通過歷史教育提高人生修養(yǎng),強調學史修身,學史蓄德。通過學習歷史從而涵養(yǎng)品質與德行、提升境界與器識,這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久遠的傳統(tǒng)。早在先秦時期,人們便已認識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6],注重了解和學習前人的言論與行為,從中受到教育以“蓄德明道”。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從歷史中挖掘教育資源并發(fā)揮其教育作用,多次強調領導干部、青年黨員都要多讀點歷史,從歷史規(guī)律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修身立事的經驗。
“重視吸取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tǒng)”[7]。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善于從歷史經驗中汲取理論創(chuàng)新與開拓前進的養(yǎng)料。正是在對歷史經驗的不斷總結中,中國共產黨從最初一個非常弱小的黨發(fā)展壯大,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
以史為據,足見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一貫富有廣闊的歷史視野和高瞻的歷史站位。毛澤東曾對那些不研究歷史、不重視歷史的態(tài)度和做法進行了猛烈批判,并指出“我們單通現(xiàn)在是不夠的,還須通過去”[8]。鄧小平十分善于運用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來說明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他呼吁用中國的歷史教育人民,認為“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9]。江澤民與胡錦濤也多次強調要加強歷史教育和歷史學習??梢姡匾暁v史教育與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保持的理論品格與歷史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歷史接力棒中進一步弘揚并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注重歷史教育和培育歷史思維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時代背景中籌謀,反復強調“四史”學習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梢哉f,以大歷史觀的宏偉視角勾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宏偉藍圖,透過歷史長河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正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維優(yōu)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國際國內形勢突變,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發(fā)揮歷史教育人民、指導當下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10]。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是建基于廣闊時空維度的慎思考察,內蘊著大歷史觀的精神內核,體現(xiàn)了直面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勇氣與歷史擔當。
首先,當前部分高校歷史教育缺位,部分青年學生歷史記憶薄弱、歷史情感淡漠,亟須加強“四史”學習教育。部分高校雖然重視歷史教育,但實效不佳,加之網絡空間中存在著戲說英雄人物等網絡段子,泛娛樂化衍生而來的碎片化思維方式沖擊著部分青年既已塑造的歷史觀念。多重因素的雜糅交織,導致一些青年缺乏應有的歷史敬畏感、民族認同感,迫切需要以“四史”學習教育為抓手,重塑青年群體的歷史觀念,豐富其歷史涵養(yǎng)。
其次,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惡意污名,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需要增強歷史意識。共同的歷史意識是民族自信心與群體認同感的源頭,歷史虛無主義有意遮蔽某些歷史片段,扭曲歷史事實,意圖達到銷蝕我國國民自信、離析社會共識的目的。應對歷史虛無主義慣用的解構式敘事邏輯,要求我們熟悉歷史、認同歷史,從歷史中獲尋到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任基因,從而堅決地同一切蓄意損害黨的形象、顛覆丑化民族歷史記憶的錯誤思潮作斗爭。
再次,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足發(fā)展需要強化歷史思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已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憧憬與價值期待下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與此同時,我國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tài)安全等領域仍面臨著挑戰(zhàn),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低速發(fā)展的趨勢愈加明顯。把握歷史規(guī)律,以歷史養(yǎng)分鼓舞斗志并明確方向,是更好地應對前進之路的艱難險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fā)展的實踐之需。
歷史不僅是寶貴的育人資源,還是恒久的精神紐帶,更是當下的智慧之鏡。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思想深邃,價值悠遠,內在蘊含著以史育人、以史凝力、以史鑒今等多重價值。
“四史”教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延續(xù)與升華,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是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的內容,本身即發(fā)揮著一定的德育功用。
一方面,“四史”的基本經驗是涵養(yǎng)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無論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古老歷史、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烽火歷史,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鮮活歷史,都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對這些歷史的認真學習與總結是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學習歷史,總結歷史經驗,把握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的光輝歷程,認識新中國從成立到強大征途中經歷的滄桑與巨變,領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中華民族在整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譜寫的光彩篇章,就能夠從中生發(fā)出源源不斷的文化自信心與文化自豪感。
另一方面,“四史”的記憶元素是找尋初心使命的精神源泉。歷史事件飽含著深刻的記憶元素,記錄了一個民族為何出發(fā)、駛向何方的歷史脈絡。通過“四史”學習教育,探尋文化基因,整合記憶元素,能夠更好地了解到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從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客觀而言,任何人對任何事物堅定不移的信任都建基于對發(fā)展方向的清晰把握和親近情感的歷久彌堅,以此從中把握方向、找準脈搏、堅定信念,這需要以歷史思維分析行動方向,以歷史記憶厚植歷史情感。當下,有一些青年理想信念漂浮不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歷史教育的缺位。新時代,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從政治屬性的高度指明了歷史教育的方向與重點,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使命提供了強勁動力。
廣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能夠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觀,整合價值觀念,強化人們的政治認同,塑造廣泛的社會共識。歷史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基礎,但歷史觀并不只是一種描述性的事實結論,而是帶有價值評判色彩的傾向性結論,人們對于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觀點總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價值傾向的干擾。如前所述,歷史記憶是生發(fā)文化自信的天然沃土。其中,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厚根基,塑造正確的歷史觀念不僅能夠培育文化自信,更是保持“四個自信”的深層動因。通過普及歷史向社會大眾傳遞正確的歷史觀念,可以強化共同信心,帶來價值認同的最大化,模塑普遍的社會共識,從而保證全體社會成員思想上的統(tǒng)一和行動上的一致。
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又一重價值意蘊在于通過歷史觀教育,建構社會成員正確的歷史記憶,夯實政治認同,凝聚社會力量。客觀地說,歷史的問題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培育正確的歷史觀是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根本問題?!皣鴥韧鈹硨萘ν褪悄弥袊锩?、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11]。如何評價歷史事件不僅影響到社會共識的凝塑,在一定程度上還規(guī)范著歷史的未來走向。蘇聯(lián)共產黨由于未能正確認識、評價本民族歷史而走向解體便是深刻的教訓。因此,只有加快澄清被歪曲的歷史事實,向社會大眾灌輸正確的歷史知識,才能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新時代“四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加快培育社會大眾正確的歷史觀念,引導人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增強政治認同。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可鑒今。歷史蘊藏著前人寶貴的經驗智慧,通過總結并運用歷史經驗能夠增強工作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立足當下、開拓未來必須從歷史出發(fā),以歷史為研究藍本、為智慧泉源、為行動指針。廣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一方面能夠促使社會大眾于歷史表象中把握事件的本質,從歷史中汲取思想智慧以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利于領導干部通過研究歷史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從而提升工作水平,積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增強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繼續(xù)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當前,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國際經濟發(fā)展甚至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都造成了嚴重沖擊。雖然歷史不能復制,但“社會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和由其決定的社會歷史現(xiàn)象變化的必然趨勢,乃是歷史規(guī)律的應有之義”[12]。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就是為了引導廣大人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不走前人走過的錯路,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就是為了激勵人們從既往歷史中獲得信心之源,從而充滿干勁地朝著正確方向繼續(xù)前進;就是為了在歷史記憶的建構中向全國人民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深化人們對黨情、國情、世情的認知,使其更加沉著堅毅地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就是為了以廣闊的歷史視角把握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努力開創(chuàng)未來,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汲取智慧和力量。
推動“四史”學習教育落細落實,必須從根本原則、指導思維、目標靶向三個著力點出發(fā),準確把握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精神內核。
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是新時代一項尤為重要的政治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四史”學習教育必須牢固堅持方向性原則,以堅定不移的政治導向為工作基準。能否把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政治方向,事關民族凝聚力和社會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政治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13],這要求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必須樹立正確黨史觀,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重中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掌舵人,百年黨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抵御外敵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民族解放、推進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光榮歷史,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因此,在“四史”學習教育的全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正確黨史觀,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以黨的歷史記憶催化新時代堅韌不移的政治認同,并以黨史記憶為核心建構正確的民族歷史觀。
其次,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需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支撐保持政治定力。歷史是不容篡改的既定事實,以過去的時空記憶呈現(xiàn)出其客觀性的一面。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四史”學習教育擺事實、講道理的作用,在歷史事實的澄明中使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魅力得以充分展現(xiàn),使全體人民尤其是領導干部、青年學生深刻明白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不容有任何動搖和偏離,必須牢固堅定“四個自信”,矢志不渝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再次,直面錯誤思潮,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宣傳教育。我國一貫堅持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但西方敵對勢力卻從未停止過對我國實施和平演變,諸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在我國沉渣泛起,隱匿在這些思潮背后的是去史滅國、改旗易幟的陰謀。因此要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及時搶占意識形態(tài)宣傳工作的制高點,堅持破立并舉。一方面,要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地揭示出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的虛偽性與荒謬性;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傳播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力與凝聚力,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
辯證法是重要的思維形式,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持運用辯證思維分析、解決中國問題。把握習近平關于“四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有效推進“四史”學習教育深度發(fā)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理性的辯證思維為基本遵循。
一方面,要以開放思維增強“四史”學習教育的系統(tǒng)性。任何教育活動的開展都基于一定的時空條件,既不能在真空中進行,亦不可能強行抽離時間維度的推演。因此,新時代“四史”學習教育更需秉持開放性思維,優(yōu)化配置“四史”學習教育各要素,增強“四史”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靈活性。其一,空間維度的開放性?!八氖贰北举|上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史,而只有將這一夢想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審視才能早日實現(xiàn)。因此,在“四史”學習教育中要把握好空間維度的辯證關系,在中西互鑒中搭建歷史空間記憶,在內外比較中增強歷史自信。其二,時間維度的開放性?!八氖贰笨v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等不同歷史階段,從過去的歷史中來,向未來的歷史中去。因此,“四史”學習教育要善于從時間維度出發(fā),在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緊密鏈接中構筑歷史時間記憶,在先與后、古與今的縱向比較中回顧中國共產黨和偉大祖國從誕生到壯大再到強大的艱辛歷程,進而激發(fā)愛黨之心,淬煉愛國之情。
另一方面,要以矛盾思維透析“四史”學習教育的復雜性?!八氖贰睂W習教育不是純粹的歷史教學,其中涉及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引導與培育,同時“四史”學習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yè),這決定了“四史”學習教育的復雜性。以矛盾思維透析“四史”學習教育的復雜性首先需要做到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對于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應該是辯證的,對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評價不能采取簡單否定或簡單肯定的態(tài)度,必須堅持二者的辯證關系,對歷史作一分為二的科學評價,既不厚古薄今,亦不鄙視歷史。其次,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八氖贰彪m然是一個整體,但有其階段性特征。因此,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判要放在具體條件中進行,既要把握普遍規(guī)律,又要洞識特殊時代賦予的嶄新使命。
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任務,落實“四史”學習教育必須以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重要任務為核心追求,領悟立德之要義,明確樹人之指向。實際上,立德樹人這一核心要求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過程,而新時代的“立德樹人”旨在立社會主義之德,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為“四史”學習教育指明了行動方向。其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豐富“四史”學習教育的道德內涵。“四史”學習教育絕不是停駐于知識層面的漫灌,而是向情感價值觀層面躍升,使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感悟革命先輩頂天立地的豪情壯志,涵育應有的歷史德性與人性溫情。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之基,在“四史”學習教育的全過程中需要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將愛祖國、愛人民與愛社會主義統(tǒng)一起來,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二,要以培養(yǎng)時代新人為目標,把準“四史”學習教育的發(fā)力方向。時代新人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主體力量,因而時代新人的培育要凸顯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情懷、崇高的道德品質、強烈的責任擔當。“四史”學習教育要以增強青年一代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對民族英雄的崇敬感、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感、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忠誠感為落腳點。
從本質上來說,“四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邏輯相通,旨趣一致,“四史”學習教育本身可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落實“四史”學習教育需要加快促進“四史”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共融共通,做到隊伍專、質量高、方法妙、形式新、渠道廣。一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課程內容的設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是影響課堂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融入“四史”學習教育需要教師樹立大歷史觀與全球視野,加快配備具有歷史理性與歷史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隊伍,提升第一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四史”教學的嚴肅性、科學性與學理性。二是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豐富教學載體。“四史”教學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重要的工作,“任何一種妄想千篇一律教學、一勞永逸的教育思想都是不可取的”[1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循循善誘,運用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培養(yǎng)真摯的歷史情感。此外,要努力挖掘紅色資源,巧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載體,多維度融入歷史、道德、政治等教育內容,增強“四史”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與實效性。三是要搭建多維教育空間,擴展“四史”教學輻射范圍。在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推動“四史”教學落地落實不能僅僅依靠第一課堂,還需要努力拓展網絡教育陣地,搭建紅色網站,利用互聯(lián)網優(yōu)勢積極打造云端第二課堂。通過“青年大學習”“學習強國”和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推送“四史”學習教育內容,增強“四史”教學的穿透力、吸引力和延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