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歪歪
最近追了新版的《東京愛情故事》,來聊聊里面出現(xiàn)的一種新時尚戀愛觀——“單身式戀愛”。
主角莉香就是“單身式戀愛”的典型,是一個“男人千千萬,不行咱就換”的獨立酷girl。
男生說“男人就是要讓女人安心”,她直接打斷:“我不需要安心?!迸笥褑柺欠窠橐饽杏迅鷦e的女生見面,她果斷表示不介意:“只要是不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喜歡上別人都是他的 自由?!?/p>
“見面就好好膩歪,分開就別再往來;喜歡就全情投入,不喜歡就快速拜拜?!边@就是單身式戀愛的核心觀念,大家一邊戀愛,一邊保持各自生活獨立。
我身邊有朋友就走這條戀愛路線,怡然自得。
但在羨慕這種狀態(tài)之前,還是要想下:你究竟是真的獨立,還是只是為了逃避些什么?
其實越看越不難發(fā)現(xiàn),莉香這個姑娘,灑脫好像不是真灑脫,獨立倒很可能是“偽獨立”。
最后一集,已經跟完治分手的莉香去了完治的家鄉(xiāng),在海邊,一向以瀟灑示人的莉香對完治說了一段話:“真正的我呢,一定不是完治所想的那種人,很脆弱,又很膽小,只會裝 樣子?!?/p>
她突然決定要去紐約,也是害怕自己會越來越依賴完治?!拔以缇椭牢业膼矍闀破戎曛?,那還不如讓自己,能盡量久一點留在完治的心里。”
這樣的話,其實莉香說過不止一次。之前有一次晚餐,完治贊賞莉香“有自己的世界和個性,完全不會害怕別人的眼光”,莉香回應說:“大家都這么說,說完就離開我。從頭到尾都是誤解,沒有人了解真正的我,所以我總是很孤獨?!?/p>
完治覺得很驚訝,回家后很認真地給出了回應:“我不會離開的。其實我,想知道莉香真正的樣子。”
聽到完治這么說,莉香趴在地上大笑,給出的回應卻很悲觀:“知道了我真正的樣子的話,你肯定也會逃走的?!?/p>
在劇中,這是莉香少有的兩次自我袒露。
她的“灑脫”背后似乎一直存在著某種恐懼:害怕愛人不會接納自己的脆弱,害怕自己會過度依賴,害怕愛的人會離開,害怕孤獨。
而她處理這些恐懼的方式,就是盡可能讓自己更“獨立”:害怕愛人不會接納自己的脆弱,就假裝自己沒有脆弱,盡量少地自我暴露;害怕自己會過度依賴,干脆飛去紐約工作。
害怕面對離別,所以在被提出分手之后,莉香也會理性地說:“這樣啊,我知道了,讓我想想?!比缓笕鲋e說要跟部長結婚,主動跟完治說:“請跟我分手吧?!焙孟裰挥羞@樣,才能讓自己找到一點在關系中的掌控感。
明明很在乎,卻因為害怕受傷,故意表現(xiàn)得疏離,這樣的“假性獨立”,有時會把我們愛的人越推越遠。
更具有迷惑性的是,“假性獨立”的人,看上去過得很不錯:待人彬彬有禮,可能是群體中最善于傾聽的那個;心態(tài)總是很好,看上去無憂無慮的;每天都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生活非常充實。
這樣的強大和完美太吸引人了,以至于有時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瀟灑獨立的外表背后,那一塊一直沒有被認真打量過的 “害怕”。
怎么分辨真正的獨立和“假性獨立”?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jù),是兩種“獨立”背后不同的驅動力。
真正的獨立,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美好、開闊、有意義的生活,是愿景驅動的;在這樣的驅動下,真獨立的人會去主動探索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為了得到它們,自己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對他們來說,向人求助、袒露自己的脆弱是生活里自然的一部分,跟“獨立”并不沖突。他們不排斥跟人建立親密的連結,也不會在表達情緒和需求上有障礙。
而“假性獨立”則是恐懼驅動的,目的是盡可能地避免傷害,為了不讓拒絕、分離、背叛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從一開始就遏制親密的需求和可能性。
于是“獨立”就成為一種防御手段,阻礙他們表達自己的情感,進而更少地自我袒露,影響他們跟別人建立起真正的親密 關系。
那么,“假性獨立”這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呢?這里就不能不提到依戀理論。
依戀理論最早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爾比提出的。在他看來,人類本能就有依賴他人的需要,最典型的就是剛出生的孩子跟父母的關系:
對于尚無生存能力的嬰兒來說,對養(yǎng)育者的依賴、害怕被拋棄是一種求生本能,而父母對孩子的回應方式和頻率,會極大影響孩子未來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
在嬰兒需要照顧時,如果父母總是能給到回應,嬰兒就會覺得世界和他人是安全可靠的。長大之后,在進入陌生的世界時,他們會對環(huán)境更有安全感、更易適應、也更愿意主動跟他人建立聯(lián)系,形成“安全型依戀”。
相反,如果父母總是漠視嬰兒的需求,或者對他們的照顧時有時無,嬰兒就會覺得他人是無法信賴的、多變的、不可靠的,形成不同的防御機制:比如過度依賴、恐懼親密、難以信任他人……這些都是“不安全依戀”的表現(xiàn)。
“假性獨立”,就是這些防御機制的一種。為了不再經歷這類不好的感覺,他們會選擇壓抑自己的需要。
依據(jù)患者的病史和病程等資料開展相應的婦產科知識宣講。對于病情較輕和病程較短的患者,對他們進行如何預防并發(fā)癥的教育;對于病情較重和病程較長的患者,則對他們進行如何緩解病情與痛苦、如何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以及如何自我進行管理的教育。與此同時,護理人員也必須切實了解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活動,在溝通時應該盡量保持溫和、隨意的態(tài)度,避免刺激到患者;對于已經患病一段時間的患者,則應當對他們進行勸解般的教育,緩解他們的消極和悲觀心理,促使他們配合治療[2]。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假性獨立”傾向,可以為自己做點什么呢?下面是一些可以操作的小建議:
①識別和接納防御機制
你可以對自己近期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做一個記錄,問問自己:哪些是愿景驅動的,哪些是因為“害怕”?哪些場景或事件會引發(fā)你的特定情緒和行為?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共性?
當你看到自己常用的防御機制時,不要急于否定它、甩 掉它。
要知道,防御機制也有它的意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它確實起到了保護你的作用。允許自己跟它們多待一會,也可以嘗試跟它們說說話:你是什么時候來到我身邊的?你為什么會來?那個時候發(fā)生了什么?
你可以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看這件事是如何發(fā)生的,它對當年的那個你,造成了什么影響。
當然,這個過程即便對現(xiàn)在的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承認這一點,允許自己慢慢來,必要的時候,去尋找咨詢師的幫助。
②跟伴侶探討
假性獨立者經常會有很多“內心戲”。
在探討的過程中,你需要向伴侶解釋這些內心戲背后的情緒和需求,而不是延續(xù)自己一貫的“套路”。剛開始不熟練,可以參考這樣的句型:
那天發(fā)生了……(還原你們相處過程中的一個沖突,不要帶情緒和評判字眼,客觀描述就好)
我做了……(同樣客觀描述出自己當時的行為),你可能會覺得困惑……
我當時的想法是……(試著描述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情緒)
那是因為……(描述自己的需求和困惑)
③小范圍的自我暴露
把學習向他人求助、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當成一個需要完成的作業(yè),有計劃地去執(zhí)行它。
一開始,要注意觀察和選擇適合自我暴露的對象、時間和場景,找到讓自己覺得安全和被接納的環(huán)境。
在自我暴露之前,列出你想要分享的內容,可以從最容易說出口的那個開始,循序漸進。如果不愿意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允許自己慢慢來。
最后,想告訴大家的是:“獨立”和“依賴”從來就不是對立的概念,相反,真正的獨立,是從真實穩(wěn)定的關系中走出 來的。
要建立這樣的關系,需要機緣、努力和耐心,也需要一點破繭而出的勇氣。這也是親密關系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