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文
摘要:在初中時學生們學習物理感覺較為輕松。然而,到高中往往感覺到物理特別難學,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學習物理知識了。本文先分析此問題形成的原因,然后就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進行探討。
關鍵詞:原因? 物理觀念? 科學思維? 建模
高一的物理老師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學生抱怨在初中時對物理很有興趣,學習效果也很好,信心滿滿的走進高中后卻發(fā)現,物理學起來困難重重,好像從此都沒有感覺了。在課堂上,這些學生上課時接受概念和規(guī)律反應遲鈍,課后一碰到問題卻不會動筆,這道題弄懂了,換一道還是不會。不少同學到了高一下學期分科時,因為物理難學,只能無奈地放棄想學的理科而選擇文科,尤其是女生更為常見。首先我們分析產生這一困境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1)初中生與高中生的個體差異。初中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2到15歲,這一時期大多正處于青春期的發(fā)育階段。認識世界主要依靠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還不成熟,所以初中生要以具體的形象的實驗現象為基礎,才能掌握抽象的概念。
(2)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難度不同。初中物理由我們日常生活和身邊的現象,通過觀察來得到一些結論,這些結論通常是一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對于初中生來說易于學習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識非常的深入,通過一些專業(yè)的實驗,設定嚴格的條件,通過變量控制,結合數學分析,從而建構知識體系。
(3)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學習方法不適應。剛入高一的學生學習方法不正確,不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使得其物理成績不理想。初中的時候老師會將重點知識點講很多遍,所涉及的模型比較的簡單,很多時候套公式就可以了。高中生學習相對獨立,需要自己先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和消化,大量的做練習鞏固,整理錯題,總結歸納。很多的同學做不到這一點,所以考試時物理成績往往分數很不理想。
高一對于高中物理學習來說是一個很關鍵的階段。高一物理的力學基礎打好了,高二才能順利學習電磁、熱等,上到一個更高的臺階。所以高一的物理教學一定要重視初高中的物理銜接。
二、應對方法的探討
(1)結合初中原有的物理知識,建立物理觀念。高中生所接觸的物理量很多都是矢量,學生在初中階段和高一時,在數學還沒有學習向量的概念,矢量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很難處理的物理量。以《物體運動速度》為例,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就已經有了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概念。在這里從小學初中建立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即速率)來引入速度概念,可以降低學生把握整體速度概念的難度。
在定義平均速度時,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是由物體的位移決定,結合教科書必修一討論與交流,先計算做表格中的位移,再由位移求出各段對應的平均速度。通過對比位移和距離的差別,使學生對速度的矢量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定義瞬時速度:怎樣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那就必須知道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程度,這就是瞬時速度。在Δt時間內,我們只能夠求出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當Δt趨向于0時,這一段時間就是某一個時刻,所以瞬時速度就等于在趨向于0的Δ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v=lim;同時,在任意時刻物體某位置時,這里的瞬時速度是指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個位置時的速度。通過對比平均速度方向和大小(再次訓練),得到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這一結論。
關于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關系:有些同學可能在變速運動中會錯誤的認為:。這里要指出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嚴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用這段總位移與其對應的時間的做比值,來對應這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通過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來強調: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用v=x/t計算出來的也是這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2)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探究過程來獲取物理規(guī)律,有利于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有大量的規(guī)律需要考察,并不是像初中一樣通過機械記憶可以解決的。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規(guī)律的探究。親身體驗讓剛剛邁入高中的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規(guī)律,利用所學規(guī)律解決問題。
勻變速直線運動是最基礎的變速運動,運動學和力學高中物理的基石。在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教學中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能用公式和圖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1]。學生在本模塊的第一章已經了解描述運動的概念以及研究運動的基礎,并經過前面的學習,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已基本掌握。本節(jié)是第二章的核心,能否掌握運動學公式和規(guī)律,是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鍵所在。
通過v-t圖引入:在第一章第六節(jié)《用圖像描述直線運動》中已經學到勻加速直線運動的v-t圖是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v-t圖是一條傾斜向下的直線。
前面已經定義了加速度表達式。由此可以推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這樣便建立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時間規(guī)律。
討論:當a與v0同向時,a>0;當a與v0反向時,a<0; 當a=0時,公式為vt=at;當v0=0時,公式為vt=at;; 當a<0時,公式為vt=v0–at。
意義:學生動手自己推導,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鞏固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對于公式中正負號的理解、公式的應用烙下很深的印象。
同樣引導學生推導S=t==(v0+v0+at)t=v0t+at2,通過指導學生的推導過程,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記憶,從而便于解決問題。
(3)在命題考察中,注重情境構建提升學生建模能力。物理學是“模型”的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講,物理學理論的發(fā)展進化過程,就是物理模型發(fā)展進化的過程。通過模型建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掌握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剛剛邁入高中,尤其對于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一般的同學,高一物理相對于初中物理來說在難度有大幅度增大。我們的高一老師要留意新生的特點進行教學,為他們打好知識基礎、通過精心設計的習題來培養(yǎng)其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順利完成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自然過渡。
參考目錄:
(1)《向突破勻變速直線運動難題屏障要規(guī)律》王鮮,《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理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