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增
秋分時節(jié),我們一家三代人回鄉(xiāng)下老家。此時的田野,一片繁忙景象。犁地機、播種機、耙耙機、碾壓機和一些叫不上名的機械聲轟轟隆隆,來回穿梭;人們端著麥種,補種著地角、旮旯等機器播不到種的地方。
“爺爺,麥子為什么在秋天種???它到了冬天不怕冷嗎?”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孫女天真地問我。我望著孫女一雙疑惑的眼睛,心中一陣愕然,旋即一想,如今別說是城里長大的孩子,就連農(nóng)村的孩子長大走出鄉(xiāng)關,懂得稼穡的也不多了。我參加工作前,曾在農(nóng)村正兒八經(jīng)干過幾年莊稼活,對莊稼地里的那些事兒可以說略知一二,便趁機對孫女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這可是從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那里傳下來的,早已成為稼穡諺語并形成定式了?,F(xiàn)在正值秋分時節(jié),麥子就在這個時候種啊?!?/p>
“爺爺,什么叫稼穡諺語呀?”看到孩子好奇、求知的樣子,我心中一陣陽光。“稼穡諺語可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中,憑著勤勞和智慧,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它在我們的祖先刀耕火種時期開始萌芽,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里就有了記載。到了周朝的后期,我們的祖先匯集了一本書叫《詩經(jīng)》,上面就有了和種莊稼有關的天氣諺語:‘朝濟于西,崇朝其雨。就是說早晨太陽升起在東方,西方出現(xiàn)彩虹,過一會就要下雨了。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驗證、總結和提煉,稼穡諺語日益成熟,就是科技手段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仍然離不開它?!?/p>
孫女忽閃了幾下大眼睛,搶話說:“爺爺、爺爺,還有像種麥子這樣的稼穡諺語嗎?”
“有啊,如‘種田如救命,節(jié)氣要抓定,不然的話‘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還是以麥子為例吧。怎么種?諺語說:‘耕地深一寸,能頂一遍糞‘秋后不深耕,來年蟲子生‘密三籮,稀三籮,不密不稀收九籮;關于管,諺語說:‘莊稼一枝花,全憑肥當家‘秋水老子春水娘,澆好春水好打糧;關于收,諺語說:‘芒種麥芒死,夏至見麥茬‘九成黃、十成收,十成黃、九成收。其他農(nóng)作物的種、管、收也都有自己獨特諺語,比如:‘清明黍子谷雨谷,立夏忙著種紅薯‘一遍鋤頭頂遍糞,三遍鋤頭土變金‘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豆花齊,八月八、拾棉花,九月九、棒子地瓜家里走‘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來趕集,已經(jīng)為農(nóng)村男女老幼耳熟能詳?!?/p>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痹陂L期的農(nóng)耕實踐中,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天氣對莊稼生長收成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日、月、星、云和動物、昆蟲異常動向的反復觀測,形成了許多預測風、雨、雹、雪等災害氣象的諺語,用于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預測風的有,‘日光胭脂紅,無雨必有風‘北風不受南風氣‘黑云向東,一陣風‘白天起風白天住,晚上起風刮倒樹;預測雨的有,‘蜻蜓低飛蛇過道,必有大雨到‘太陽披蓑衣,明天雨凄凄‘月亮打黃傘,三天下不完;預測雹的有,‘連雷頭頂炸,多半冰雹下;預測雪的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西北陰,雪紛紛‘如彼雨雪,先集微霰,這是《詩經(jīng)》里的一句詩,意思是說寒冬里氣溫突然上升,大雪就要來了。另外,還有許多預測晴、陰、云、霧的,用于農(nóng)家收打、晾曬莊稼。如,‘今晚雞鴨早歸籠,明日太陽紅彤彤‘早霧晴,夜霧陰‘日落云里走,陰在半夜后。古往今來,尤其是在沒有氣象衛(wèi)星等現(xiàn)代化預測設備的古代,祖先們總結的預測天氣變化的諺語,可是幫了莊稼人的大忙來?!?/p>
……
聽到這里,小孫女蝴蝶般地奔向正在播種的田間,手舞足蹈,高聲詠唱“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她童稚的詠唱聲與現(xiàn)代化機械的轟鳴聲融合在一起,宛如一首新時代的田園交響曲,蕩漾在充滿希望的田野,飄向晚霞如丹的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