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薏雅
今年寒假,回到家鄉(xiāng)福州,我去了林覺民故居,因為我想在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院子有些狹窄而擁促的感覺,房間重重疊疊,不見開闊的宅院,抬起頭來能看得見那幾尺見方的藍天,是很溫馨的家的樣子。穿過狹窄的過道,入眼是林覺民與陳意映曾經(jīng)生活過的臥室。小小的一間房子,藏在整個院落的一個角落,房間的墻上掛著兩幅畫像。一幅是林覺民,一臉的豪情與英氣,另外一幅是陳意映,敦厚、慈善的面龐。
我想林覺民一定很愛他的小家,一定很眷戀他的妻兒,一定很想與他的妻兒幸福安寧地生活在一個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時代里。這何嘗不是千千萬萬飽受戰(zhàn)爭摧殘的老百姓的夢想?他深切地知道,這樣的世界,需要他以及一批有志之士拋頭顱灑熱血去換取,犧牲他一個換來的是黎民蒼生的幸福安寧。于是,他將對小家的愛融入對國家、對人民的愛中,留下一封《與妻書》,訴說著對妻子的愛戀。
繞過曲折的回廊,迎面是車水馬龍的街道,恍然從歷史走回了現(xiàn)實,一股敬佩與感恩之情從我心中升起:那個時代一批偉大的革命家,秉持著“為人民謀永?!钡睦硐胄拍?,犧牲了愛情與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如今的海晏河清和安康歲月。
但,又何止是那個時代呢?在這個時代仍然有許許多多人,把千千萬萬人民的幸福放在個人得失之前,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驅(qū)散著黑暗。比如,那300多萬扶貧人。他們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帶領(lǐng)近1億人脫貧的任務(wù),提前10年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定下的減貧目標(biāo)的偉大壯舉。他們離開自己的親人,放棄大城市的優(yōu)越條件,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倒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的一位英雄——余永流,打開他的電腦,除了滿滿的工作報告,還有一封寫給剛剛滿月的女兒的家書:“公主殿下,請饒恕臣又不辭而別……”他們是扶貧戰(zhàn)場上無往不利的戰(zhàn)士,但他們也是兒子、丈夫、父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心中一定也深切地掛念著自己的親人吧。身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發(fā)展——讓他們將自己的青春拋灑在了祖國的大地上,讓“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成為了刻在他們骨子里的一句話。
不久前,在宣布中國脫貧消息的那條熱搜下,有一條熱評說:“我將會成為你,并且做得像你一樣好?!背算懹浐透兄x,作為青年人我們更要學(xué)習(xí)和傳承前輩的精神。今天的中國高鐵奔馳、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走向繁榮富強。在享受前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盛世時,我們更要記?。盒轮袊陌l(fā)展、進步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用自己雙手接力奮斗創(chuàng)造的新局面。
曉星寥落亦有晨光泱莽,愿我們都能將自己的青春融入祖國發(fā)展之路中,一步一個腳印,長成祖國所期許的青年模樣。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敏寶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