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你聽說過拉里·特斯勒這個名字嗎?如果不熟悉,那你熟悉Ctrl+C、Ctrl+V(復制、粘貼)功能嗎?答案是肯定的。
拉里·特斯勒1945年出生于紐約,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yè),1973年進入施樂公司旗下的研究中心工作。在研究中心,他發(fā)明了計算機剪切、復制和粘貼功能。
時隔不久,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來訪,特斯勒無私地向他展示了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tǒng),喬布斯立刻看到其蘊含的巨大潛力。當時,蘋果公司正在研發(fā)第一臺個人電腦Apple·Lisa,喬布斯迅速創(chuàng)建類似的圖形用戶界面,最終使蘋果在與施樂的競爭中完勝。后來,特斯勒也加盟了蘋果公司。
如你所知,電腦此后漸漸變得無比簡單,三歲小孩都能玩得順溜。要不是拉里·特斯勒去世,我們并不熟悉這位發(fā)明者。
再說一個你更加熟悉的事物,超市里收款的條形碼。
條形碼的發(fā)明人——美國工程師喬治·勞雷爾不久前以94歲高齡去世。他從小就喜歡擺弄收音機和飛機模型,青年時代獲電氣工程師學位。在發(fā)明條形碼之前,他一度被上司認為是游手好閑、拿錢不干活的家伙。
上世紀70年代,勞雷爾所在公司的一名負責人指派他在先前環(huán)狀條形碼的基礎上,研究制作超市掃描儀和標簽。這名負責人布置完工作就去度假了,勞雷爾推翻了環(huán)狀條形碼,另起爐灶,想出了一種長方形的條形碼,根據(jù)線條長短、間隔傳遞信息,結(jié)果成為了如今被廣泛應用的條形碼。
1974年6月26日,世界上第一個條形碼掃描器被安裝在俄亥俄州特洛伊的馬什超市里。據(jù)統(tǒng)計,如今每天有超過60億個條形碼被掃描,有超過兩百萬家公司、一億種產(chǎn)品正在使用條形碼。
其實,發(fā)明也不一定來自高科技,你點過比薩餅外賣嗎?如果你點過,有沒有注意過餅中央安置的三條腿小桌?35年前,美國女子卡梅拉·維塔爾發(fā)現(xiàn)送比薩餅外賣時的盒蓋很容易被餅的熱氣熏軟,于是想出了這個好主意。
我們今天熟悉的生活,都得益于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人的發(fā)明。我們享受著舒適便利的生活,也應該對他們充滿敬意。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