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新
家校共育就是一項雙向循環(huán)、相互配合,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為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教育活動,是一個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團結和諧的教育力量,切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愛與責任是創(chuàng)建和諧家校共育的基石
愛與責任是教育關系互動、和諧的保障,是學生與教師之間思想交流的橋梁,更是取得家長信任的基礎?!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币虼耍處煵粌H要有“杜鵑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執(zhí)著,更要具備“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強烈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不怕麻煩、不懼艱辛,用愛與責任架起一座家校溝通的橋梁,包容學生,體會家長的難處,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抱著付出必有回報的信念。讓家長在內心感受到教師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學生,從而相信教師、支持教師。家長認可教師,和諧的家校共育就奠定了基石。
例如,筆者曾教過一名叫小吳的學生。開學不久,筆者發(fā)現(xiàn)他經常以身體不適為由請假不來上課,每次都是一位自稱是吳姓大哥的人打電話來替他請假。筆者覺得不妥,便向他的家長了解情況。原來,小吳的父母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忙于工作,平時小吳跟年邁的奶奶在一起。自稱是小吳大哥的男青年是他的鄰居,而這位鄰居已入社會,沒有穩(wěn)定工作,喜歡上網。小吳曠課時就是跟他在一起上網玩游戲。小吳的父親跟筆者說:“老師,今后您不要批假給他,我不在家,他再曠課,你替我叫他回來上課?!甭犃思议L的話,筆者意識到要想轉化小吳,家長的態(tài)度也應糾正,要讓小吳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家校共育才能有效教育好小吳。筆者一方面與家長溝通,達成共識;另一方面,一有空,便找小吳聊,和他分析上網的危害。一旦發(fā)現(xiàn)他沒來上課,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一起將他找回來。經過共同努力,小吳能按時上學了、學習也認真了。筆者及時表揚他,向他的家長反饋小吳在校的良好表現(xiàn),家長也改變了看法,更關心小吳了。一學期過去后,小吳懂事了,徹底改掉了曠課玩游戲的不良習慣,成為一個尊師守紀的好學生。
二、尊重是創(chuàng)建和諧家校共育的重要紐帶
家長與教師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肩負著教育好學生的重任。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需要講究藝術,不卑不亢,謙虛謹慎,營造和諧氣氛,這樣才可以縮短雙方的距離,家長才會暢所欲言。首先,家長們都是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把家長當作學生一樣來對待。指責只會引起家長對教師的反感,心理上對教師的不認同,導致情緒上對教師的思想抵觸,行動上的配合就有了難度。其次,家長與教師有共同的教育對象,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份的差異,地位的高低,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友好、合作的關系。教師只有用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家長,才能獲得家長的信任,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筆者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始終以朋友的身份與家長交流。每次談話時,筆者總是對家長說:“我們從互不相識到今天傾心交談,是一種緣份。我很珍惜,我們之間不應該是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而是朋友與朋友的關系,教育好你的孩子是我的職責。”
三、創(chuàng)建和諧家校共育的關鍵是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用真情能贏得家長的信任。筆者曾處理過一例學生打架的事件,由于學生小張性格沖動,失手把學生小李的左手打傷了,傷勢比較重。經調查,整個事件的責任完全在小張。在事件處理過程中,筆者對小李及其家庭的安撫自不必說,而對于小張,更加關注。事情發(fā)生后,小張就意識到了錯誤的嚴重性,小張的母親也第一時間趕到了醫(yī)院。在與小張的母親溝通過程中,筆者了解到小張與其父親關系緊張,母親一直為他擔心??粗埖哪赣H焦慮、無助、孤單的身形,筆者產生了深深的同情。教育之本在于“治病救人”,而非逞一時懲戒之快。因此,筆者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說服了小李家長,將問題的解決朝著為兩個孩子的長遠發(fā)展著想、負責,給小張改正錯誤的機會。筆者用真情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感動了雙方家長,成功協(xié)調和解了此次糾紛。事后,專門召開主題班會,幫助班級學生正確認識事件,又多次與小張的母親取得聯(lián)系,和她商量一起做小張的思想工作,每一次的交流甚至細致到該對小張說什么話、怎么說。最終,筆者用真情感動了家長,得到了家長的信任,學校與家庭實現(xiàn)了成功合作。
四、換位思考是創(chuàng)建和諧家校共育的決定因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富有哲理的話語告誡我們遇事要“換位”思考,作為教師,不能僅僅只考慮到自己,有時更應該把自己放在家長的角度上。從家長的認識和看法這個角度去思考如何對待學生,怎樣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要摸清家長的心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哪個家長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哪個家長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試想一下,當我們被人指責,會覺得有失顏面。家長更是如此,當我們當著家長的面訓斥學生,數(shù)落學生的不是,他們的心情不是一樣嗎?我們總是說學生怎樣不好,家長怎樣不配合,筆者認為,這對家長也是很深的傷害。我們要嘗試換一種方式,換一種談話角度。
五、家?;邮莿?chuàng)建和諧家校共育的有效保障
傳統(tǒng)模式的家長會缺乏家校的互動性,一般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家長如同學生一樣坐在下面聽教師講一兩個小時,家長們沒有足夠參與發(fā)言的機會;有的家長會甚至成為后進生的“批評教育大會”,這些學生的家長都不愿參加家長會,這樣就達不到真正的家校共育。事實上,家長會是家長和教師交流教育心得、更新家長教育觀念的好機會。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的各類活動,形成教育學生的家校合力。
例如,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全員參與學校的聽課活動,參與家長評教活動,對學校提合理的意見或建議;組織家長參加孩子、學校舉辦的“手拉手、為留守兒童獻愛心活動”;邀請家長積極參加親子互動節(jié)目;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邀請家長參加學校各類比賽活動當評委,或直接參加節(jié)目等等。通過一系列活動,家長的親身參與、評價,不僅了解了學校、學生的整體情況,更進一步為教師們提供了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的機會,讓教師與家長之間有一座和諧的橋梁。
總之,相信家校攜手、形成和諧的家校合力,學生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