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海
北方人愛吃面,面的種類十分繁多,而且配料不同,做法不一,口味也各異。喜歡吃面的人,或許聽說過“中國十大面條”,它們分別是: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蘭州牛肉面、武漢熱干面、四川擔擔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燴面、杭州片兒川、昆山奧灶面和鎮(zhèn)江鍋蓋面。
每一種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就拿北京的炸醬面來說,面只是基礎,醬才是關鍵,面碼更是“點睛之筆”。老北京人有個順口溜,這樣描述炸醬面:“青豆嘴、香椿芽,焯韭菜切成段;芹菜末、萵筍片,狗牙蒜要掰成兩瓣;豆芽菜,要去掉根,頂花帶刺的黃瓜要切成細絲;焯江豆要剁碎丁,小水蘿卜要帶綠纓;辣椒麻油淋一點,芥末潑到辣鼻孔眼;炸醬面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全是面碼。”
有一次去北京,我到一位朋友家里做客。朋友張羅著給我做炸醬面,從早飯后開始忙活到中午,我們才吃上面。他先將黃瓜、香椿切好后,或過水,或炒煮,做成面碼,放在一旁備用。然后就是做炸醬,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關鍵,也很耗時。朋友先將肉切成肉丁兒,再和蔥、姜等放在鍋里炒,然后加入黃豆醬慢慢燉。他告訴我,他們以前都是自己做黃豆醬的,那才叫地道,現(xiàn)在省事了,直接用買來的,味兒就要遜色一點了。
面條煮熟后撈出,放上炸醬,拌上面碼,才能成為一碗真正的炸醬面。
朋友告訴我,老北京人吃炸醬面十分講究,不同時令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冷天要吃“鍋兒挑”熱面,熱天要吃過水的涼面。面碼也要隨季節(jié)的變化使用不同的時令菜。譬如,初春,用的是掐頭去尾的小豆芽菜、水蘿卜纓;春末,用的是小青蒜、嫩生生的香椿芽和青豆嘴等;初夏,用的則是新產(chǎn)的蒜、頂花帶刺的黃瓜、鮮嫩的扁豆等。
山西人也吃炸醬面,做法風味都和老北京炸醬面有所不同。比如在山西的晉東南一帶,吃炸醬面,先要做“臊子”。臊子多是將肉切成肉丁兒,然后再將土豆切成小塊,配上黃豆芽或洋蔥等,開火炒,然后放入黃豆醬,再放入一些海帶絲,加水慢燉,等醬香味出來之后,關火。接著就是煮面,面煮好了配上臊子吃就好。當然,老陳醋是必不可少的。“呲溜”一口,面掛著香噴噴的臊子,帶著濃郁的醋香同時入口,吃起來是另一番滋味。
或許是北方人的緣故,我愛吃面,而且鐘愛炸醬面。不過我很少去飯館吃,而是喜歡自己動手做。比如星期天,上午寫作累了,我就會提著籃子到超市去買菜,回來后開始做炸醬面。在做炸醬的過程中,我喜歡不緊不慢,去完善每一個細節(jié),因為這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陽光充盈的廚房里,我系著花圍裙,安靜地做炸醬面,看著肉丁兒在鍋里翻滾,聞著濃郁的香氣,真正體會到什么是人間煙火,感受到人生擁有五味的幸福。
生活不易,人生需要有點儀式感。其實,在快節(jié)奏的當下,能謝絕一次聚會,少進一次飯館,從繁忙之中抽出身來,認認真真下廚做一碗面,確實是一種享受。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不僅僅是好吃那么簡單,也體現(xiàn)了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