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世紀以來中國流行歌曲的審美轉向研究

2021-05-10 02:33:38劉帆
藝術評鑒 2021年6期
關鍵詞:審美體驗流行歌曲

劉帆

摘要:流行歌曲的審美變遷集中體現(xiàn)的是時代發(fā)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時代的向前推進,新世紀以來,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的審美也發(fā)生了巨大轉變,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全民參與的審美風尚,視聽狂歡的審美體驗,回歸傳統(tǒng)的審美自覺等等。

關鍵詞:流行歌曲? 審美轉向? 審美風尚? 審美體驗? 審美自覺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6-0016-03

審美具有時代性,每個時代的審美觀都集中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征,而審美的變遷也深刻地映照著時代的發(fā)展。自近代以來,我國從危亡到獨立,從崛起到富強,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變革。在一次次社會變革當中,我國從面臨崩潰邊緣狀態(tài)逐漸發(fā)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思想禁錮的國度發(fā)展為擁有十億網民的互聯(lián)網大國,其間是一次次經濟發(fā)展的熱潮與思想解放的熱潮。

時代的變革自然也就帶來了審美的變遷,中國的流行歌曲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萌芽,至今剛好百年時間,回望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流行歌曲已然發(fā)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的認識也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人類社會逐漸步入信息時代,而這些新興的事物都在深刻影響著流行歌曲的發(fā)展。在科技和商業(yè)的共同作用下,人們的審美也在悄然地發(fā)生變化。

一、審美轉向之一:全民參與的審美風尚

新世紀以來,在現(xiàn)代媒介的推動下,流行歌曲的傳播與接受成本降低,享受音樂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變成了一項大眾日常娛樂的項目。同時,人們對于流行歌曲,不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也擁有了更多的參與空間。

“中國當代流行歌曲的傳播軌跡,基本上遵循了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脈絡”。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帶來的就是傳播媒介的變革,自早期的音像制品到電視電影,再到如今的互聯(lián)網,可以說,流行歌曲得以迅速發(fā)展,是借助于當代各種傳播媒介的力量。

在各種新興的傳播媒介中,對流行歌曲影響最大的,首先是互聯(lián)網,2001年被稱為“網絡歌曲”元年,此后興起的各大流行歌曲網站與數(shù)字音樂平臺,都是在互聯(lián)網的基礎上搭建的。二是MP3播放器,從實體的膠木唱片、盒帶、CD到21世紀數(shù)字化的MP3播放器,這無疑是一場音樂載體的革命。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了最新的MP3播放器iPod,這部可收錄1000首歌曲的播放器從此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三是手機,2003年,借助“網絡歌曲”風潮而崛起的手機彩鈴,開展不到兩年,用戶數(shù)量就已突破6000萬;接下來,隨著手機技術的成熟,3G、4G時代的到來,MP3功能和移動網絡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基本配置,手機傳播也被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之后信息傳播的“第五媒體”。

在現(xiàn)代傳播媒介的推動下,流行歌曲的傳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傳播變得更為快捷方便,接受成本也進一步降低。音樂對于人們來說變得觸手可及,只要人們愿意,便可隨時隨地欣賞音樂。上至聽著《最炫民族風》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下到哼著《小蘋果》做課間操的幼兒園小朋友,他們全都是流行歌曲的受眾群體,幾乎每個人的手機當中都或多或少地下載了幾首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享受流行歌曲是一場全民的盛宴。

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新世紀是流行歌曲的爆發(fā)期,一方面,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降低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門檻,音樂人運用電腦技術即可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大大降低了流行歌曲生產的成本;另一方面,現(xiàn)代傳播媒介的發(fā)展,降低了音樂傳播的成本,音樂人只需將作品上傳到網絡即可進行傳播,網絡傳播方式為流行歌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谝陨蟽牲c,不難理解新世紀以來獨立音樂與獨立音樂人的興起,以李志、趙雷等為代表的唱作人,不依托任何主流音樂公司,獨立創(chuàng)作,成為新世紀以來的一種新氣象。因此,在“主流”流行與獨立音樂人的共同作用下,流行歌曲作品的數(shù)量呈爆炸式增長。對于廣大的受眾群體來說,面對數(shù)量龐大的流行歌曲,自然擁有了更大的選擇范圍,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和話語權。

現(xiàn)代傳播媒介不僅拉近了人們與流行歌曲的距離,還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流行歌曲的可參與性。這種可參與性體現(xiàn)在人們參與流行歌曲相關活動的行為上,例如,演唱流行歌曲時,并獲得滿足感,就“K歌”這一參與行為來說,從“卡拉OK”,到“唱吧”“全民K歌”等媒體軟件轉變,大大刺激了參與行為的發(fā)生。此外還有“選秀節(jié)目”與全民“造星工程”“追星行為”與“粉絲經濟”的發(fā)展;音樂真人秀節(jié)目的沉浸式體驗等等,都體現(xiàn)了新世紀以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流行歌曲之間的交融。

二、審美轉向之二:視聽狂歡的審美體驗

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歷經改革開放浪潮四十余年的洗滌,國民思想面貌煥然一新,思想的解放使得人們得以盡情地享受流行歌曲。而在科技的引領下,新世紀以來的流行歌曲,帶給人的不僅僅是聽覺上的刺激感受,而是由單一的聽覺感受轉變?yōu)槎嘣母泄俅碳?。新世紀以來,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的審美體驗,是一場全民視聽狂歡的審美盛宴。

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是思想開放的中國,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模式和行為習慣,也促使人們在思想上得到進一步的解放。回望近代中國的歷史是思想解放的歷史,舊中國的積弱,使得人們的思想既謹慎又保守。因此,對于流行歌曲這一文化舶來品,人們也秉持著批評的態(tài)度,將其稱為“時代曲”,視其為“黃色音樂”“靡靡之音”。乃至于到了80年代,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無論是在音樂觀念,亦或是音樂創(chuàng)作和音樂表演上,仍是爭論不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對李谷一和蘇小明等人的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的爭論。

隨著時間的流轉,歷經改革開放的浪潮,社會各界都漸入佳境,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科技和商業(yè)領域的發(fā)展,最大限度的帶動了繁榮的生活景象,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著,由謹慎保守變得自信開放。開放的思想觀念帶來的就是更高的文化包容度,人們得以消除對流行歌曲的種種偏見,流行歌曲因此得以蓬勃發(fā)展。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下的人們與流行歌曲的關系已越來越密切,流行歌曲也越來越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們與流行歌曲的關系日益密切,一方面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另一方面則是商業(yè)化的推動,使得流行歌曲越來越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當流行歌曲成為消費商品,降低流行歌曲的欣賞門檻就能使得各個年齡段的人、各個層次的人都成為流行歌曲的消費者,成為流行歌曲的受眾。因此,當下的流行歌曲呈現(xiàn)出欣賞門檻日益降低、音樂內容愈發(fā)通俗的趨勢。

其次,流行歌曲是時代精神的風向標,反映著人們的心聲。例如:從《妹妹找哥淚花流》《鄉(xiāng)戀》到《一無所有》,歌曲中具有一種共性和共鳴的成分,傳達著時代的聲音;到了新世紀,更為主張個性的表達,呈現(xiàn)更加開放的狀態(tài),如新世紀初期,“超女”的《想唱就唱》、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等;近十年來,現(xiàn)象級歌手華晨宇的《煙火里的塵埃》、毛不易的《消愁》等等作品,在注重個性的同時,也更加走向自我。

此外,在現(xiàn)代傳播媒體的推動下,使得流行歌曲走向圖像化、視覺化,如流行歌曲與電視電影、廣告的結合,又如流行歌曲的專輯封面、宣傳海報以及豐富多彩的現(xiàn)場音樂會和各種綜藝節(jié)目等等,當流行歌曲所帶來的聽覺刺激與視覺刺激相結合,這種多元的感受遠超單一的感官刺激所帶來的體驗,人們以此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悅,從而獲得審美感受。另一方面,在現(xiàn)代傳播媒體推動下的流行歌曲,深度挖掘和刺激了人們的娛樂性需求。當人們沉浸在流行歌曲的世界中,被大量音樂作品包裹時,這些大量且極易獲得的感官刺激就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當流行歌曲與人們的距離越來越密切的同時,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的選擇,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非理性的現(xiàn)狀。其一,流行歌曲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具有商品的屬性,當人們在面臨紛繁復雜、琳瑯滿目的音樂商品時,很容易喪失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其二,大眾對流行歌曲的接受程度非理性的成分很大,特別是當代年輕人群體“沒有原則的接受與熱愛,沒有理性的追捧與執(zhí)著,張揚‘無厘頭,崇尚個性、刺激、輕松、非主流,不加選擇地反傳統(tǒng)的文化心理非常明顯”,“這種非理性主義審美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這個時代的焦躁感,每個人都忙碌著,每個人都缺乏歸屬感,不知所終”。

三、審美轉向之三:回歸傳統(tǒng)的審美自覺

一直以來,人們對流行歌曲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一種是社會對西方音樂文化較為崇尚,音樂上崇洋媚外的風氣較濃;另一種是根植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審美心理,這種民族音樂審美心理是蘊含在人們內心當中一種相對穩(wěn)定、集體無意識的審美心理。

一方面,流行歌曲源自于歐美,中國的流行歌曲作為后來者,學習歐美音樂是中國音樂發(fā)展的必然途徑。如王思琦將當代起步階段的流行歌曲分為港臺流行歌曲、抒情歌曲、模仿港臺之作、搖滾樂等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借鑒與參考著歐美流行歌曲,因而,業(yè)內也一直有著“大陸看港臺,港臺看歐美”的說法。另一方面,人們對于歐美流行歌曲也十分推崇。比如,“在90年代初期,初中生是放棄內地,直奔港臺;而高中生就開始放棄港臺,直奔歐美;大學生則自然而然要熱衷于搖滾樂”。

民族音樂審美心理是一直在默默地引導著流行歌曲的“民族化”,從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流行歌曲市場有民族化審美的需求,流行歌曲人有民族化創(chuàng)作的必要。80年代興起的“西北風”便是有力的例證,“西北風”風格的歌曲通常采用和借鑒西北地區(qū)的民歌素材,以“喊唱”的方式表達和宣泄著“大我”的豪情。這種使流行歌曲回歸傳統(tǒng)的方式,雖然很難稱之為重視對本民族文化原生形態(tài)的觀照,有多少文化自覺的意識,但它以一種新的表現(xiàn)手法來超越自我,為當時流行歌曲的發(fā)展指了一條道路。

在以上兩種審美心理的共同作用下,新世紀以來的前十年,中國流行歌曲市場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一種是以周杰倫、王力宏等歌手為代表的,傾向于歐美風格的審美群體,這個群體多以青少年為主,他們中的很多人對R&B、說唱(Rap)、嘻哈(Hip-Hop)等具有黑人特點的流行歌曲情有獨鐘,對英文歌曲、日韓歌曲推崇追捧,而對具有民族特點的本土歌曲嗤之以鼻;另一種則是以刀郎、“鳳凰傳奇”為代表的,傾向于本土化風格的審美群體,這個群體主要以中老年人和社會中低層人群為主,他們追求自娛自樂,對民族化旋律具有深厚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杰倫、王力宏等一批歌星的作品中,某些作品在整體上雖然傾向于歐美音樂,但在此基礎上卻廣泛融入中國本土文化元素,而這類作品也被統(tǒng)稱為“中國風”流行歌曲。“中國風”音樂在20世紀80-90年代就早有產生,到了21世紀初,周杰倫與方文山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作品,提升了“中國風”的審美高度,掀起一股“中國風”的熱潮,并帶動了一大批音樂人和歌手投身其中。

直至當下,人們所注視的焦點也越來越回歸到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之中。一方面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引導人們產生了更高、更廣、更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當今社會普遍興起的“文化自信”意識,即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它直接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審美習慣和音樂從業(yè)者的創(chuàng)作傾向。

同時,除“中國風”外,還有著諸多事象也充分地反映了人們這一審美心理的變化。一是與“中國風”關系密切,又有所區(qū)別的“古風”音樂,它不同于搖滾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厚重,自有其獨特的中國式美感,目前也正由原本的小眾音樂逐漸走向大眾的視野;二是在綜藝節(jié)目中將古典文化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如: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tǒng)詩詞經典與現(xiàn)代流行相融合的《經典詠流傳》。打破常規(guī)樂器演奏的傳統(tǒng),將國樂作品重新編配,重釋國樂經典曲目的《國樂大典》等等。

以上都是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體現(xiàn),反應的是音樂人、歌手與廣大聽眾日益增強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意識,而這一種認同感和自覺意識正來自于“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流行歌曲隨著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與積累、音樂行業(yè)的健全與規(guī)范、經過商業(yè)化模式的運營和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也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新世紀以來中國流行歌曲的審美轉向是積極地轉向,雖然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以及工業(yè)文化的推動下有著消費主義和娛樂至上的傾向,可它卻一直都沒有停止發(fā)展的腳步。隨著我國文化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人們也會愈發(fā)正視流行歌曲在我國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錦華.中國當代流行歌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2]王思琦.中國當代城市流行音樂——音樂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互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徐冰.中國進行曲——流行音樂四十年回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8.

[4]金兆均.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流行歌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5]胡友峰.電子媒介時代文學審美趣味的變遷[J].廣東社會科學,2017(02).

猜你喜歡
審美體驗流行歌曲
改革開放以來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達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亞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9:38:28
童心 童眼 童耳
《漢宮秋》與《長生殿》中愛情悲劇及其審美體驗的比較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0:41:39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yōu)椤皭傋x”
打擊樂藝術的審美體驗思考
戲劇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6:17:51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2:40:17
《打支山歌過橫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二
贞丰县| 元谋县| 黔南| 高平市| 工布江达县| 温州市| 沽源县| 宣威市| 嵊泗县| 绵阳市| 定边县| 女性| 磐安县| 浠水县| 德令哈市| 庆安县| 嘉善县| 且末县| 陇南市| 镇巴县| 江孜县| 华坪县| 阳谷县| 营口市| 沙田区| 思南县| 汝州市| 清涧县| 新干县| 台安县| 中卫市| 枣阳市| 丹凤县| 盐城市| 洪雅县| 玛沁县| 铁力市| 乐安县| 文成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