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植友
摘要:《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中一項為:科學探究。在高中教學過程中開展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具備探索生物奧秘精神和探究能力非常有必要。但我校(肇慶市高要區(qū)第一中學)目前生物教學非常注重生物理論學習,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方面跟不上目前生物教學改革力度,因此,通過本文探討我校目前開展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困境和提出一些改進手段,為我校生物科組提高生物教學水平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困境? 改進手段
新課標下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我校已經執(zhí)行幾年了,但是我校由于歷史原因,生物實驗課一直很少開展。如果一直不改善目前狀況,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不可能得到落實。下面本人根據具體情況,分析目前實驗教學困境和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進手段。
一、我校開展生物學科教學現狀
我校是高要區(qū)重點高中,面對全區(qū)人民厚望,高考壓力十分大。教師授課十分功利化,學科各知識點新授課時無微不至進行層層剖析講解,高三復習地毯式復習,并且理論與做題結合,知識點學習過程中還輔例題、模擬題、歷屆高考真題作為佐證,理論學習和考試實踐方面格外重視,絕不遺漏任何知識點,實驗部分的理論學習也不例外,但教材要求開展的實驗操作和實驗探究學習卻避而不見,直接忽略,極少組織學生真正開展。
二、實驗教學困境原因分析
(1)教師力量有限。我校貴為區(qū)重點高中,但目前只有一名生物實驗教師,既要完成實驗儀器的購買、維護的常規(guī)工作,又要完成高中三個年級共60個教學班開展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生物任課教師也必須參與實驗室的各項工作才能正常開展實驗。
(2)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我區(qū)教育局每年下達的高考任務十分艱巨,學校必須狠抓課堂教學,課后題目訓練,提高學生分數。實驗的開展被認為是浪費教師的精力,同時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也幫助不大。在實驗的講授時候,教師在講實驗,學生在背實驗的情況比比皆是,各種實驗全過程要求學生記憶和背誦,很少真正開展實驗教學工作。
三、改進手段
(1)必須改造教師固有的教學思維模式。以后開展生物實驗課時候,不能純理論講授或者只播放實驗視頻,學生也不能只背誦實驗全過程、通過做題完成生物實驗的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必須對教材開設的實驗進行深入研究,探討開設的可行性,最終要實現實驗教學的真正實施。而且實驗的整個流程,必須有效組織學生參與,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真正完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最后還需要組織學生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生物探究的能力,也為學生以后深造打好基礎。避免培養(yǎng)學生成為分數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2)升級學?,F有的實驗室條件。定期檢查學校目前的生物實驗教學的設備,對現有的實驗器材要進行維護和登記入冊,對不能滿足目前基本實驗開設的設備進行更換、升級,確保高中生物教學要求的實驗順利開展。目前,我校生物科組教師已經完成生物實驗室的升級改造,無論是硬件設備、經費投入、師資力量等都可以滿足高中生物要求開設的實驗進行實際操作的條件。
(3)教師應該因地制宜,改進實驗設計。作為生物學科教師,也應該克服現在經費不足的困境,合理利用實驗材料,一定程度對教材要求開設的實驗進行適當的修改,利用現有的實驗設備和材料完成新教材的實驗,確保實驗教學落實到位。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新教材必須落實操作的實驗,結合本校實驗室的條件,結合本校的教學經費開支,結合高要本地適合的實驗材料,做到因地制宜,改進實驗的操作程序,完成一些既接地氣又符合教材要求的實驗。
(4)發(fā)揮學生科學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開展實驗探究的能力,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全程參與實驗的全部流程。有些工作還可以全部交給學生,比如在實驗材料的購買過程中一些常見材料:洋蔥、蘋果、梨、等材料,應該讓學生去完成,一些簡單實用需要動手制作的實驗用具和材料,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材料,也大膽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參與整個實驗的流程,在完成課本實驗的基礎上,鍛煉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充分參與,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情懷,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實事求是的精神,為學生以后進行科學研究打好基礎。
(5)因地制宜,開設高要特色的校本實驗。我校位于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qū),地處亞熱帶的西江流域,當地生態(tài)資源豐富,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qū)—鼎湖山就位于肇慶市,西江是南方第一大江,有豐富的生態(tài)資源可以調查研究,另外高要水產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達,當地特色漁業(yè)-羅氏蝦養(yǎng)殖產業(yè)規(guī)模巨大。結合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實際情況,我校開設了很多這樣的校本實驗,例如《大灣鎮(zhèn)麥溪鯉的養(yǎng)殖機制》、《蓮塘鎮(zhèn)羅氏蝦標本的制作》、《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等等,通過組織學生深入高要當地社會,除了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也幫助學生了解高要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高要農業(yè)發(fā)展現狀,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覺悟。
總之,生物實驗教學目的不能唯懂概念論,教學手段不能唯背書論,教學效果不能學生分數論,教學任務完成不能唯教育局下達高考任務論,應該切切實實,克服困難,組織學生真正有效開展實驗學習,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