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強 陳長勝 王建峰
(1.松遼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長春 130021;2.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62;3.長白山氣象與氣候變化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62;4.天津市悅盛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飲馬河流域是吉林省重要的工業(yè)區(qū)和農業(yè)區(qū),也是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同時飲馬河又是一條水資源相對較少但洪水災害比較嚴重的河流。飲馬河流域內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加之人類活動的影響,極易造成山洪災害的發(fā)生。因此利用有效的水文模型來提高飲馬河流域中小河流洪水預報水平, 對該流域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TOPMODEL (Topography based hydrological Model)是由Beven 和Kirkby[1]提出的一個以地形為基礎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Marco Franchini[2]將TOPMODEL 應用于瓦狀排水溝農業(yè)流域, 得出傳遞函數(shù)方法具有較好的性能。 任啟偉等[3]通過應用Sobol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進行了TOPMODEL 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 陳仁升等[4]將TOPMODEL 的DEM 分辨率拓寬到1 500m×1 500m,探討其模擬效果。史玉品等[5]將TOPMODEL應用于故縣水庫入庫流量的模擬中發(fā)現(xiàn)模擬效果較好。 解河海等[6]將TOPMODEL 應用于半干旱的岔巴溝流域, 得出TOPMODEL 也可應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結論。
從以往研究可以看出,針對TOPMODEL 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以及DEM 尺度問題對模型影響相關研究較多,而將TOPMODEL 應用于東北地區(qū)流域水文模擬的研究較少, 且在吉林省實際洪水預報業(yè)務中,多用新安江模型、SWAT 模型以及單位線模型,而應用TOPMODEL 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對飲馬河流域概況和TOPMODEL 進行簡介,將TOPMODEL 應用于飲馬河流域,選取2013—2019年夏季典型暴雨洪水過程個例, 將飲馬河模擬流量與實測流量對比分析, 探討該模型在該流域洪水模擬的可用性。
飲馬河發(fā)源于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河源鎮(zhèn)哈達嶺山脈老爺嶺的東南側,于農安縣靠山屯鎮(zhèn)東南注入松花江,全長386.8km,河道平均比降為0.3‰,流域面積為18 247km2。 流域面積大于1 000km2的支流有5 條,分別為伊通河、霧開河、雙陽河、 岔路河和新凱河。 飲馬河地理位置為124°46′E—126°20′E、43°14′N—44°53′N, 流經東豐縣、磐石市、永吉市、雙陽區(qū)、伊通縣、九臺市、德惠市、公主嶺市、農安縣、長春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工業(yè)區(qū)和農業(yè)區(qū)。
飲馬河在磐石市煙筒山鎮(zhèn)以上為上游, 上游為低山丘陵區(qū),灌木叢生,河谷寬1 000 多米;在磐石市煙筒山鎮(zhèn)至石頭口門水庫段為中游, 中游沿河為平緩的低丘陵和臺地,多呈微波狀;在石頭口門水庫大壩至河口段為下游, 下游沿岸為波狀臺地和平原,沖溝發(fā)育,在農安縣靠山屯鎮(zhèn)東南注入第二松花江,河口附近有沼澤及風成沙丘,河道彎曲,河底為細沙和淤泥,常受松花江干流洪水頂托,洪水災害較多。 飲馬河水系示意圖見圖1。
TOPMODEL 的基礎是變動產流面積的概念,它把土壤分為3 層,分別是根系層、不飽和層、飽和層。 TOPMODEL 是建立在三個假設的基礎上:(1)土壤飽和水力傳導率隨深度增加呈指數(shù)遞減;(2) 潛水面近似與地表平行也就是有效水力坡降等于此點的表面坡度;(3)地表的土壤飽和水力傳導率在整個流域上是定值。
在TOPMODEL 中, 根據(jù)假設一可以得公式(1):
式中,Ks(z)為任意點土壤飽和水力傳導度;z是該點的剖面深 (地表面z=0,z軸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同);K0是地表土壤的水力傳導度,f是在埋深為z處的消減系數(shù)。
根據(jù)假設二和達西定律得公式(2):
式中,tanβi是該點的地表坡度;Ti(zi)是傳導率;qi是單位寬的排水。
由公式(1)和公式(2)推導可得公式(3):
式中,T0=K0/f,是在完全飽和土壤中的傳導率。
在穩(wěn)定流狀態(tài)下,又有公式(4):
式中,R是地下水空間均勻補給率;ai是單位寬集水面積。 由公式(3)和公式(4)最終得出公式(5):
圖1 飲馬河水系示意圖
當傳導率T0為常數(shù)時,則得出公式(6):
為檢驗TOPMODEL 在飲馬河流域洪水模擬效果,選取2013—2019 年飲馬河流域暴雨洪水過程作為分析對象,對過程中流域流量、洪峰時間等要素進行模擬, 并將模擬結果與實際監(jiān)測值進行對比校驗。 需要說明的是,因2014 年、2015 年飲馬河流域沒有因強降雨而產生較大的洪峰流量,因此只選取2013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這5 年內共6 次暴雨洪水過程進行模擬。
洪水場次模擬中的TOPMODEL 參數(shù)數(shù)值采用推薦范圍加人工調整的方法進行確定, 相關參數(shù)(無量綱)包括:土壤及植被飽和量指數(shù)為20,流速指數(shù)為4.5,徑流指數(shù)為80,蒸發(fā)指數(shù)為3,下滲指數(shù)為3。
本文應用的實況降雨資料為飲馬河流域內46 個自動雨量站逐時降雨資料,數(shù)據(jù)來源于吉林省氣象信息網(wǎng)絡中心; 本文選取飲馬河上游干流上的水文站煙筒山站, 該站具有較完整的流量資料,數(shù)據(jù)來源于松遼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
3.2.1 2013 年“7·04”暴雨洪水(過程1)
2013 年7 月1—4 日,受高空冷渦影響,飲馬河流域出現(xiàn)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較強降雨集中在中下游,最大點降雨量為107.7mm,發(fā)生在九臺市卡倫鎮(zhèn)東風村站; 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2 日凌晨至4 日白天,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德惠市夏家店站,出現(xiàn)時間為4 日17 時,1h 最大雨量達20.1mm。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具有持續(xù)時間長、累積雨量較大、降水分布不均勻、小時雨強中等偏強等特點。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出現(xiàn)明顯漲水,2013 年7 月4 日14 時, 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水位為246.82m,低于警戒水位(248.30m)1.48m;對應流量出現(xiàn)一個小的峰值,流量為126m3/s。
通過對2013 年7 月4 日4—17 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2)可以看出,模擬洪峰流量為164m3/s,較實測洪峰略偏大;模擬峰現(xiàn)時間為4日10 時,較實測峰現(xiàn)時間偏早4h。 整個洪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雖然模擬時段內飲馬河上游平均雨量較小,但出現(xiàn)了一次洪峰, 查詢其前期降雨情況發(fā)現(xiàn),2013 年6 月25—27 日, 飲馬河流域出現(xiàn)一次大到暴雨過程, 其中飲馬河上游平均雨量達67.2mm。因此,前期降雨的多少對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的洪峰流量有較大影響。
3.2.2 2016 年“7·25”暴雨洪水(過程2)
2016 年7 月25 日, 受高空槽和低空切變影響, 飲馬河流域上中游出現(xiàn)大到暴雨, 局部大暴雨;24h 最大降雨量為110.2mm, 發(fā)生在磐石市吉昌鎮(zhèn)站; 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25 日傍晚至26 日凌晨前后, 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長春市二道區(qū)勸農山鄉(xiāng)同心村站, 出現(xiàn)時間為25 日22 時,1h 最大雨量達32.3mm。 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具有雨量大、小時雨強大、降雨梯度大等特點。
圖2 2013 年7 月4 日4—17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出現(xiàn)明顯漲水。2016 年7 月26 日5 時52 分,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出現(xiàn)洪峰, 洪峰水位為247.14m; 洪峰流量為311m3/s,重現(xiàn)期為5 年,流量排位為1960 年有資料以來第10 位(歷史最大流量為688m3/s,出現(xiàn)于1994 年8 月16 日)。
通過對2016 年7 月25 日20 時—26 日8 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3)可以看出,模擬洪峰流量為275m3/s,較實測洪峰略偏小;模擬峰現(xiàn)時間為26 日7 時(強降雨時段后8h 左右),較實測峰現(xiàn)時間偏晚1h 左右。整個洪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3.2.3 2017 年“7·13”暴雨洪水(過程3)
2017 年7 月13 日, 受高空槽和低空切變影響, 飲馬河流域上中游出現(xiàn)大到暴雨, 局部大暴雨;最大降雨量為280.6mm,發(fā)生在永吉縣官廳鄉(xiāng)站; 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13 日傍晚至13 日23時,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永吉縣官廳鄉(xiāng)站,出現(xiàn)時間為13 日20 時,1h 最大雨量達107.1mm。 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呈現(xiàn)出雨量大、降雨集中、小時雨強大的特點。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出現(xiàn)明顯漲水。2017 年7 月14 日3 時, 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水位為246.94m,低于警戒水位(248.30m)1.36m;對應流量出現(xiàn)一個小的峰值152m3/s。
通過對2017 年7 月13 日17 時—14 日05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4)可以看出,模擬流量峰值為143m3/s, 與實測洪峰基本一致;模擬流量峰值出現(xiàn)時間為14 日02 時(強降雨時段后3h 左右), 較實測流量峰值出現(xiàn)時間偏早1h,整個漲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圖3 2016 年7 月25 日20 時—26 日08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圖4 2017 年7 月13 日17 時~14 日5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3.2.4 2017 年“7·19”暴雨洪水(過程4)
2017 年7 月19 日至20 日,受高空槽和低空切變影響,飲馬河流域上中游出現(xiàn)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降雨量為320.9mm,發(fā)生在永吉縣岔路河鎮(zhèn)站; 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19 日白天至20日凌晨前后,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永吉縣岔路河鎮(zhèn)站,出現(xiàn)時間為20 日04 時,1h 最大雨量達83.6mm。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具有范圍廣、雨量大、小時雨強大、降雨梯度大等特點。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再次出現(xiàn)明顯漲水。 2017 年7 月21 日3 時34 分,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出現(xiàn)洪峰,洪峰水位為248.80m,超出警戒水位(248.30m)0.50m;洪峰流量為459m3/s,重現(xiàn)期為近10 年, 流量排位為1960 年有資料以來第5 位(歷史最大流量為688m3/s,出現(xiàn)于1994 年8月16 日)。
通過對2017 年7 月20 日09 時—21 日08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5)可以看出,模擬洪峰流量為455m3/s, 與實測洪峰基本一致;模擬峰現(xiàn)時間為21 日02 時 (強降雨時段后4h 左右),較實測峰現(xiàn)時間偏早1.6h。 整個洪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3.2.5 2018 年“8·28”暴雨洪水(過程5)
2018 年8 月28—29 日, 受高空槽和低空切變影響, 飲馬河流域大部出現(xiàn)中到大雨, 局部暴雨; 較強降雨集中在中下游, 最大降雨量為89.5mm,出現(xiàn)在磐石市明城鎮(zhèn)下鹿村站;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28 日夜間至29 日白天, 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磐石市明城鎮(zhèn)站,出現(xiàn)時間為29 日07 時,1h最大雨量達40mm。 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具有降雨分布不均、 小時雨強較強, 降雨梯度大等特點。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出現(xiàn)明顯漲水。2018 年8 月29 日20 時, 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出現(xiàn)洪峰,洪峰水位為247.44m;洪峰流量為224m3/s,重現(xiàn)期為小于5 年。
通過對2018 年8 月29 日13 時—30 日01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6)可以看出,模擬洪峰流量為258m3/s,較實測洪峰略偏大;模擬峰現(xiàn)時間為29 日21 時, 較實測峰現(xiàn)時間偏晚1h,整個洪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雖然模擬時段內飲馬河上游平均雨量不大,但出現(xiàn)了一次洪峰, 查詢其前期降雨情況發(fā)現(xiàn),2018 年8 月20 日, 飲馬河流域出現(xiàn)一次中到大雨過程,其中飲馬河上游平均雨量達17mm;23 日至24 日, 飲馬河流域又出現(xiàn)一次大到暴雨過程,其中飲馬河上游平均雨量達35.1mm。 因此,前期降雨的多少對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的洪峰流量有較大影響。
3.2.6 2019 年“9·07”暴雨洪水(過程6)
2019 年9 月7 日,受13 號臺風“玲玲”及冷空氣共同影響,飲馬河流域大部出現(xiàn)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降雨量為103.4mm,發(fā)生在九臺市卡倫鎮(zhèn)東風村站; 強降雨段集中出現(xiàn)在7 日午后至8 日凌晨, 最大雨強出現(xiàn)在九臺市卡倫鎮(zhèn)東風村站, 出現(xiàn)時間為7 日22 時,1h 最大雨量達22.8mm。 由此可見,本次降雨過程呈現(xiàn)出雨量大、強降雨范圍廣、降雨集中、小時雨強中等偏強的特點。
圖5 2017 年7 月20 日09 時—21 日08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受強降雨過程影響, 飲馬河出現(xiàn)明顯漲水。2019 年9 月8 日5 時39 分, 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出現(xiàn)洪峰, 洪峰水位為247.52m; 洪峰流量為277m3/s,重現(xiàn)期為5 年。
圖6 2018 年8 月29 日13 時—30 日01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通過對2019 年9 月7 日17 時—8 日08 時的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圖7)可以看出,模擬洪峰流量為267m3/s,與實測洪峰基本一致;模擬峰現(xiàn)時間為8 日02 時(強降雨時段后3h 左右),較實測峰現(xiàn)時間偏早3.7h。 整個洪水過程趨勢與實際結果基本吻合。
3.3.1 從6 次暴雨洪水過程模擬結果評估(表1)可以看到,6 次模擬均較成功地模擬出了煙筒山站洪峰的出現(xiàn), 其中洪峰流量模擬相對誤差為-5.9%~30.2%; 洪峰時刻模擬誤差為-4h~1.1h。 由《水文情報預報規(guī)范》(GB/T 22482-2008)[7]可知,6次暴雨洪水過程中只有過程1 模擬結果在許可誤差外,合格率達83.3%,整體模擬效果較好。
3.3.2 6 次暴雨洪水過程實際強降雨落區(qū)各不相同,發(fā)生在流域的各個部位。煙筒山水文站位于飲馬河上游河口結點,從6 次模擬來看,其洪峰流量大小與上游累計雨量的多少及雨強有很大關系。
3.3.3 前期降雨的多少對飲馬河煙筒山水文站的洪峰流量有較大影響。 過程1 和過程5 的前期流域內均發(fā)生過較明顯降雨,土壤接近飽和,因此產生的洪峰流量也就更大, 這在模擬中也有相應體現(xiàn)。
圖7 2019 年9 月7 日17 時—8 日08 時煙筒山水文站流量模擬
(1)TOPMODEL 是一個以地形為基礎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實現(xiàn)了空間產流面積分布的可視化。對2013—2019 年飲馬河流域6 次暴雨洪水過程進行模擬和評估,結果表明TOPMODEL 在飲馬河流域模擬效果較好, 可用于該流域流量預報。
表1 6 次暴雨洪水過程模擬結果評估
(2) 不同等級降雨量對飲馬河的流量影響較大,即累計雨量越大、雨強越強,洪峰流量越大。不同的降雨落區(qū)對飲馬河的流量影響也比較大,即強降雨越靠近上游時,洪峰流量越大。
(3) 前期降雨多寡對飲馬河的流量影響同樣有較大影響,即前期降雨越多,土壤越接近飽和,洪峰流量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