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諾依出此詩集前,曾致電于我,咨詢書名是用《山河朵朵》還是《山河萬朵》為好?當時聽到這個書名時,便是驚艷了雙耳,心中期待得很。幾日前她將詩集贈予我時,我從頭到尾細細地讀了一遍。
在京外研書店舉辦的研討會,群賢畢至,未至者亦視頻予以祝賀。我應邀在列,在交流時也說了幾句:艾諾依女士的詩歌,表達了一位優(yōu)秀青年作家的大愛情懷,傳播了文化價值觀念,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精神,是一部追求思想性、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九零后作家,她的詩歌可圈可點。一本詩集出版前后,是要經(jīng)歷很多道心理程序和物理程序的。從一字一句組合到一首一首詩歌問世,然后集結起來,裝訂成冊,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出過書的人都知曉,只有“殫精竭慮”這四個字方可意會。就好像是作者將自己的身軀和靈魂,置身行走在大地的河床上,撿拾了五光十色質地不同的珠寶玉石,帶回家里,放在案幾上,開始入神打量,繼之用器具和心智打造,再精氣打磨一直到成型,然后用“心之密線”串聯(lián)起來,戴在自己的脖頸上或是珍藏在自己的匣子里。當作品成集付梓后更為重要的是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讀者,這是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必然要接受的檢閱和考驗。
面對讀者,該是接受什么樣的檢閱和考驗呢?當然,讀者作為作品的受眾,首先是要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讀這本書。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心甘情愿,方能讓事物發(fā)展得順暢。在全球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表象后面,又有多少真正愿意用心去閱讀的人呢?在全球閱讀指數(shù)統(tǒng)計中,國人的閱讀系數(shù)是低的。閱讀曾是我們中華民族學習與拓展智慧的優(yōu)秀品質之一。偉人對于讀書是這樣說的:“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薄坝辛藢W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遠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縱觀現(xiàn)今,我們竟然忘了“開卷有益”這四個字,這是我們要去反思和有待破解的問題。作者和讀者是一衣帶水,相輔相成的。假設作品是一面鏡子,那么只有作者和讀者同框,互為映照,互通有無,互為表里,這才使得作品具有了本來的意義。只有通過閱讀作者的文章,方能領略到在這本作品集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奧義。
最是書香能致遠,唯有墨卷方至恒。我作為一名詩人,一個讀者,當一本詩書在手,首先是要感受一下這本集子的整體氣息。詩集《山河萬朵》,我覺得書的氣息詩意而美麗。朵,樹木花實欲垂,個體形象是朵之范式。物之花苞是為朵,單花或團亦為朵。樹木朵朵也,凡枝葉華實之。萬朵,讓我想起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之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大有春風施施然迎面吹來,暖暖的,柔柔的,春花朵朵盛開,在山河萬里,在大千世界里。
在這本集子里,作者娓娓而詩,闡明這些年來,時刻未曾忘記過自己的工作職責,家鄉(xiāng)的樹木河湖,親朋摯友的深情厚誼。在我們?nèi)松薪?jīng)歷過的那些珍貴的和重要的萬事萬象已是留在心中,從未忘記,更是飽含感情地將其真實記錄下來,用美好的文辭描寫出來。書名就是一本書的眼睛。作品的精神光芒輝耀著時間與空間,當我從這光芒四射猶如一扇徐徐啟開的大門進去,作者所要闡述的思想、釋放的藝術魅力,猶如清風輕輕打開了一本書,一頁頁就自然地翻動了起來。
作者是有自然情懷的?!斗N花》如是寫道:
一朵桃花,立在枝頭
語言緩緩離去
一朵桃花,立在枝頭
老去的吻落在春天里
一朵桃花,立在枝頭
花與花聚集起來
于泥土的根部,駐扎
一生種花的人
在趕往云的路上
從這一段如行云流水、清雅的文字中看出,作者熱愛美麗的花朵、熱愛萬物生長的春天,她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觀、花草樹木融為一體,由此抒發(fā)了對種花人的贊美?!霸葡胍律鸦ㄏ肴荨保赖氖挛?,自古以來,不僅絕世佳人喜之慕之,于種花之人、看花之人亦是如此。
文學的大海是作者的江河與讀者的湖泊合流而成,文學的高峰是作者的大山和讀者的峻峰合筑而起,文學的宇宙是由作者的恒星和讀者的行星運行而成。基于如此,一個完整的文學生命,需要作者心身完美的融合,缺一不可,否則就是一棵泛死枯木,靈魂飄蕩無所歸依。
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諾依在《致敬》一詩最后數(shù)行中寫道:
假如,我老了
也穿著不愿脫下的警服
如同生根的樹
揉一把薄霧,釀一杯陽光
時間也有重量
我們必須仰望
古人這樣寫道:“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苯袢擞媒袢说恼Z言,古人用古人的文風,都是在表達同一個意思:回歸。而真正意義上的回歸,我來自哪里又知道了什么?我要去哪里又要做什么?在回歸中我的理想和希望在何方?這是一首寫給自己也是寫給許多人民警察的優(yōu)秀詩歌,她給自己現(xiàn)在的職責及未來的工作目標指出了方向。
一個優(yōu)秀的作者其實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讀者。
青年學者們問楊絳先生:“您99歲時還能出自己的作品集,這是怎么做到的,您和我們有何不同之處?”先生是這樣回答的:“我們都是一樣的人,若是稍微有不同之處,那就是你們想的太多,讀書太少?!碑斘易x完這本詩集后,內(nèi)心起了波瀾。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諾依的詩歌作品構思多元,盡有湖光山色,映帶左右;盡有立德立言,酬知酬愿;盡有稚子親情,彰顯母愛。
當我以讀者或者詩人的身份行文至此,除了心生殷切的祝福,應有更多的期望。正如諾依《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里所寫:
直到有一盞燈閃過
生命的堤壩,誓言的走向
大地醒著,根植春天的念想
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
升起彎彎曲曲的炊煙
跋涉也罷
奉獻也罷
一切只為持光前行
行文至此,窗外已是“起并明月霜天高”。
我深深感謝詩歌,因為詩歌,我們在千萬擦肩而過的人群里默默相遇。我們欣賞贊嘆可以激揚一切的文字,都是時光最好的見證。遇見詩歌,就像足踏星辰大海,頭頂春陽萬丈。詩歌的滿天星河,可以撫慰這世間腌臜煩憂,讓天地間一切變得如此美好。
愿諾依持光而行,拈春花朵朵,行山河萬里,書詩詞錦繡。
楊清茨,詩人、作家、書畫家、主持人。被賀敬之先生及吉狄馬加先生稱為“詩書畫三絕”之全能型才女。現(xiàn)任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書畫院副院長、紫砂藝術研究院院長兼秘書長。教育部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委員,光明網(wǎ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貝文化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主席、文化形象大使。書畫作品刊登于《解放軍報》等。其書畫作品常與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陶藝大師合作繪刻于紫砂壺上。部分作品作為國禮饋贈多國總統(tǒng)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