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盲盒是什么樣的?是泡泡瑪特的漂亮娃娃,還是與你喜愛的IP的夢幻聯(lián)動?拆開包裝之前,你不會知道買到的是哪個款式。有時候拆到稀有的隱藏款,感覺自己錦鯉附身、運氣爆棚,那種開心能持續(xù)很長時間。
如今,備受熱議和追捧的要數(shù)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傳的寶物”,是由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壤包裹起來的文物仿品;三星堆博物館則將收藏的青銅大立人、青銅戴冠縱目面具、銅鳥等文物設計成了6厘米到10厘米不等的模型,創(chuàng)意感十足;觀復博物館的盲盒則選擇將小貓和文物元素結合,打開盒子,一個個Q版小貓就會“跳”出來,大大的眼睛,靈動的姿態(tài),萌趣可愛。
文物被稱為“凝固的歷史”,如何讓它們更貼近生活?近年來,各個博物館各顯神通,故宮博物院是國內最早探索文物文創(chuàng)產品的,推出過“朕知道了”膠帶、朝珠耳機、“戒急用忍”四件套等;蘇州博物院每年限量發(fā)售文衡山先生種植的紫藤種子,錯過得再等一年;葡萄花鳥紋香囊球鏤空掛件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其精巧華美的設計,曾被稱作大唐的“黑科技”;甘肅省博物館制作的罐語干年熱水袋,冬天可做熱水袋,夏天時放入冰箱又巧變冰袋,真正實現(xiàn)了“讓文物貼近生活”的意義。
這些獨具匠心的設計,拉近了我們與那些冰冷而遙遠的文物之間的距離,讓躺在展柜里的國寶“開口說話”,讓文物更有溫度,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傳承歷史文化。
除了實用價值,這些文創(chuàng)產品更擔負起了傳遞文化價值的使命:有的小伙伴被“種草”博物館和展覽,想看看文創(chuàng)設計所借鑒的珍貴文物;有的小伙伴查閱資料,嘗試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還有人對考古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文物有著跨越千年的家國厚重感,象征著歷史,蘊含著文化。這么多有趣的文物文創(chuàng)產品,你愿意“入坑”嗎?
正如《國家寶藏》中所說:我們剝離的不是泥土,是時間和歷史。我們的祖先已經化為了泥土,他包裹著這份禮物,一直送到了我們面前。拆開禮物,我們和祖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