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已是天下聞名,可知道龍王辿的卻不多。
1969年插隊到延安宜川壺口鄉(xiāng),小村就在黃河邊的山坡上,下了十里長坡就來到了瀑布旁。其實,龍王辿就是當?shù)乩相l(xiāng)對壺口瀑布的稱呼。因為瀑布的北邊不遠處就有一個龍王廟,辿字就是川道舒緩的意思。黃河此處河道舒緩,自古以來上游的商船皆由此上岸,由旱路拉到瀑布下游再歸入黃河,上岸處叫龍王辿,入水處叫圪針灘。兩處相距十余里,巨大的商船由上百名粗壯的漢子拉著在岸上飛跑,那景象很是壯觀。那年月,這營生是河邊幾個村子唯一可掙現(xiàn)錢的副業(yè),由大隊革委會組織幾個村子的青壯勞力來共同完成。那年月,山區(qū)無公路,這水運的商船還真不少,于是營生不斷。
我干過幾回這營生,原因有二:一是工分高,干一次記兩天工,第二天可以歇一天;二是干一次有五毛錢補助,并且有兩頓白饃吃,盡飽吃。有這么巨大的物質誘惑,盡管公社有不準知青參與的規(guī)定,但大隊禁不住我們軟磨硬泡,最終還是同意了我們的請求。
干起來才知道,公社不讓知青參加是對我們的真誠愛護。這活是又苦又累又危險。首先,要在船頭搭上兩條幾十米長小胳膊粗的麻繩,當?shù)厝私凶呃K。走繩隔一段有一個圓環(huán),一個圓環(huán)需一個壯漢,把胳膊穿入圓環(huán)來拉動船只。另有一些人則用圓木墊入船底,使船只拉動起來可以滾動前行,這樣可以使拉船的人省去不少力氣。但是這工作卻充滿了危險性,因為船只一旦拉動起來就不能停下。巨大的慣性使船飛快地向前沖,而這些人又要不停地將后面的圓木收起后,飛跑到前方,墊在前沖的船下,假如不慎摔倒,就有可能被船壓得粉身碎骨。
這是一群經驗豐富又勇敢無畏的黃河漢子。船到圪針灘,下水了,船下人和船上人都松了一口氣,他們照例會痛快地開懷暢飲一番,船上人拿出從上邊帶來的山雞野兔地瓜燒,點起火把,于是漢子們就在河邊作徹夜飲,喝到興起,酸曲就唱了起來。
來到陜北,沒少聽陜北民歌,酸曲就是陜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歌曲的內容中二哥哥四妹子是主角,表現(xiàn)的常常是不同情景中的赤裸裸的男歡女愛。這些酸曲,讓我們這些還只是個二不愣后生聽得面紅耳赤、如癡如醉并且想入非非,讓那些聽眾中的大姑娘小媳婦們交頭接耳、癡癡嬉笑進而飛眼流觴。每到此景,唱酸曲的漢子們更是情趣高昂、聲震長空。只可惜圪針灘只有八九戶人家,大姑娘小媳婦沒有幾個,于是這聽眾不多就成了唯一的遺憾。
天明了,雙方告別,商船繼續(xù)前行,出禹門而不知所終。其實這些船到下游將貨連船一起賣掉,船上人就由陸路返回了老家。
言聲,原名劉延生,北大附中1968年畢業(yè),1969年到延安宜川縣壺口公社椿曲大隊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