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作者:行連平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424-6
出版時間:2010 年1 月
定價:46 元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悄然發(fā)生改變,曾經主要以書信、電話、報刊、廣播等作為信息傳遞媒介的舊時代成為過去,各類網絡通訊軟件開始盛行,通過微博、微信、QQ 等進行與外界信息的輸入輸出,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社交、購物、工作等成為了一種主流,新媒體占領了新高地。然而新技術的崛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暴力游戲以及污穢廣告等影響著當代新青年正確三觀的形成,高校大學生在思想道德問題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設下了一道屏障。那么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將思政教育工作進行下去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與探索。
筆者在開展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2017FKT07)的研究過程中認真閱讀了《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一書,該書通過對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知識以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詳細論述,深入探討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構建理論與具體應用。該書內容豐富全面、結構明晰、專業(yè)性強、理論聯系實際,使我們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在此基礎上筆者對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首先,現如今關于高校大學生在思想道德問題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因此,高校在抓文化教育的同時更需要注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即便社會發(fā)展瞬息萬變,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緊跟社會前進的步伐,明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引領每一個高校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政治觀念。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每一個人的付出,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當代新青年更應該沖在社會的前沿,力爭在思想觀念上實現高度統(tǒng)一,在前進方向上保持一致,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貢獻。
其次,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顯得與之格格不入。為了順應時代的改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勢必會迎來改革的風潮,而改革的方向則應更多的偏向于學生較為容易接受的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模式。新媒體時代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線上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緩解了學生面對老師時的拘謹約束,讓學生能夠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交流的過程當中在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同時也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
同時,在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模式中,傳媒教育模式更加能夠適應高校大學生的社會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所謂傳媒教育模式是將微博、微信、QQ 等日常社交軟件作為媒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如今不使用這些日常社交軟件的高校大學生屈指可數,而利用這些媒介編織成的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網絡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傳播,屆時也能夠在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前提下促進其自身的持續(xù)發(fā)展。
總而言之,根據各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來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緩。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有內涵、有品質的大學生應是各高校的基本培養(yǎng)目標。而新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社會,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的結合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