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
央華戲劇以法國導演加明星的傾力鋪陳,使橫跨午后到夜晚的《雷雨》和《雷雨后》抖掉了幾十年的窠臼、規(guī)訓和范式,喚醒了雪藏多月的劇場。演員的肢體狀態(tài),嬉皮而夢幻的法風音樂,極簡的時尚視覺,在我們身邊蓬勃發(fā)生,咬合著情感及生命的體驗,帶來愛被社會階級刀削斧劈的錐心之痛。
《雷雨》從1943年至今被公認演出次數(shù)最多,代表著中國戲劇的最高成就。觀劇體驗被影視、歌劇舞劇、地方戲曲劇種眾多版本沖刷,其中王翀在2012年以四臺攝影機拍攝全過程,對藍本進行了后現(xiàn)代解構;林兆華宣稱策展人以混淆導演身份,用室內(nèi)樂現(xiàn)場伴奏消解了“一場紀念活動”,《雷雨2014》彪悍忽略大部分情節(jié)?!独子辍犯潜本┤怂嚨囊坏澜鹱终信?。學生“公益場”的爆笑固然被斥大逆不道,然而幾十年的咀精嚼粹,遲早會面對年輕觀眾的笑場。正如已故中國戲劇史、曹禺研究專家田本相先生定義的:“《雷雨》幾十年的演出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話劇導演藝術史和社會接受史?!?這也是出品監(jiān)制王可然著眼的“經(jīng)典的藝術,其生命力在于它所表達出的對人性的普遍思索,以及思索時的尺度”。
導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 Eric LACASCADE)以華麗冰冷的酒店大堂和促狹逼仄的集裝箱木匣,并置了兩個家庭的命運鏡像:對金錢的迷戀,對責任的意識,欲望的法則,父與子的斗爭,傳統(tǒng)的沉重,女性的掙扎解放,世襲悲劇的輪回碾壓,留下讓觀眾去自行剪輯的無限空間。
魯貴在大幕開啟眼神飛散心猿意馬的那段擦皮鞋,覬覦物質(zhì)世界的灼熱心理鎖定了人物形象的種子。劉愷威飾演的周萍頹廢中隱約可見曾經(jīng)的熱血激進,對弱者底層仍本能揮出跋扈爪牙,疾風勁舞之后回歸于權利階層,連愛情模板也復制了父母的悲劇。何賽飛用戲曲程式表現(xiàn),撐起了記憶創(chuàng)傷在意志層面上的筋骨;佟瑞敏飾演的周樸園拿掉了僵化面具,露出飽經(jīng)風霜巨大悲愴的一角;孔維飾演的繁漪如同一根繃緊的琴弦被撥動戰(zhàn)栗,從《北京人》愫芳伊始的精神心路芬芳瑰麗;呂星辰可能是最無辜動人的四鳳;周沖的嘎嗓和呆氣飽含舞臺信念……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閱歷與人生態(tài)度被感動被激活。
在五個月兩個戲的排練中,演員們留下的創(chuàng)作手書充滿創(chuàng)造的虔誠、來自生活的熱情。李宗雷為魯大海寫下:“你看得到偉大的圖景,又時常被浪濤擊翻。那身銅皮不是你,那身鐵骨也不是你。”何賽飛帥氣的行書寫著:“你活下來了,帶著疑問,帶著不解,你活下來了!你愛過,恨過,痛過,悔過,死過,你挺過來了!” 劉恩誠為周沖寫的是:“謝謝你來到我的生活里?,F(xiàn)在生活雖然有不平等,但像你一樣發(fā)聲的人多起來,弱的那一方也不會再軟弱了,這個世界會變好?!?“喝酒耍錢交惡友,窺私裝蒜尋花柳,不笑強笑面貌丑”是魯貴的畫像。
在導演埃里克的理念中,戲劇“一定要在自己當下生活經(jīng)歷中,找到與過去的關系”,曹禺和契訶夫的作品中每個人物都讓觀眾首先看到了內(nèi)在自我的沖突。這位歐洲超一線戲劇導演、戲劇教育者及劇場領導者,能夠把戲劇經(jīng)典作品用富有國際化視野、創(chuàng)新能力的手段逬行呈現(xiàn)并獲得市場價值。關于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埃里克也奉獻了清新的認知:“傳統(tǒng)會限制與封鎖你們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它也可以——如果它繼續(xù)保持愉快、活力與被理解——幫助研究當下。關于人性,先人們是年輕的,我們在他們面前則如同老者,整個社會都從青春中學而時習之?!?/p>
無論是磚雕玉砌華麗而冰冷,還是逼仄幽暗而簡陋,《雷雨》中的人們都無可選擇猶如困獸,都把他者當作逃脫藩籬的稻草,鏈接成一個無解的烏比斯環(huán):繁漪對周萍不撒手,周萍把四鳳當新生,四鳳指望周萍的愛情,周沖追索烏托邦的象征四鳳,侍萍苦心孤詣抓著女兒躲避災禍,魯貴夢中都在拼命攀附周家……
進入周家?guī)蛡驘o異于高攀進唐頓莊園,獲得同階層的尊重羨慕,魯貴之流是所有時代的俊杰,甚至他能按照主子們的趣味,聞得出侍萍當年落魄不掩的貴氣,手疾眼快撿上便宜。不論侍萍多么水土不服也要和市儈無賴同床共寢。四鳳擺出洗腳的粗鄙聯(lián)想,試圖嚇掉周沖的想入非非。被體面大公司拋棄的魯大海只能去拉人力車。大義凜然正義犧牲并沒有鳥用,活著仍舊毫無指望。第一幕周家山搖地動之后,第二幕魯家四個彼此輕蔑的人卻置身于無可逃遁的同一木盒子里。
周萍式的彷徨青年要擺脫所有精神權威的束縛獲得自由,但正是這種自由給他帶來了孤獨和憂慮,使他被一種個人無意義和無權力感壓得喘不過氣來。他企圖通過消滅自我來克服不堪忍受的孤獨感和無足輕重感,而亂倫的關系正是舊我的一部分。破壞性與機械的自動適應,企圖逃避不堪忍受的內(nèi)在沖動,通過消滅一切必須抗衡集權對象來尋求安全——仍然是現(xiàn)代社會中叛逆者清醒后所使用的方法:機械的自動適應,放棄獨有的個性,消除自由和自我,完全承襲家族文化模式所給予的人格。
周樸園在岑寂雨夜看黑白《羅馬》投影蘊含寓意: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用泗流的渾水倒映著天地間污濁的人世。女傭和外表光鮮亮麗、實則內(nèi)部污跡斑斑的家庭,可比喻成底層和權貴的關系。影片暗含70年代女性困境,階級差異、主仆關系等社會問題,海浪浮沉也象征著女性在時代與社會視角中的載沉載浮與艱難生存。
《雷雨》涂抹了時代的流逝,時間成為潛在的視覺重復,像鏡中之影映照著記憶和現(xiàn)實同時發(fā)生,分裂為當下與過往,既沖向未來,又落入所有。這個時刻正是黑格爾所闡發(fā)的:“人類是這個夜晚,是這個空虛的無,他在其簡單性中包含了每件事情——許多表象和肖像的一個永恒的財富,但沒有一樣屬于他——或許這是不存在的。這個以幻象的表象存在于此——純粹自我的夜晚、自然內(nèi)部環(huán)繞它的夜晚?!?/p>
《雷雨》并沒有讓觀眾因擺脫和過去的聯(lián)系而和生活和解,如同周樸園不能把偶然性重復歸咎于過去而擺脫回憶。人生必須對過去進行重新意愿,才能面向未來重新意愿。今天中國社會的紙醉金迷也無非是百年歷史上一枚畸形倒掛的惡果。舞臺燈亮或寂滅,觀眾猶如鏡中之人,無不舞蹈于自己時代的雷雨之夜——那個史詩般人類學意義的艱難轉(zhuǎn)型。
編輯 張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