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懷銀
多年前,粗讀過揚之水的《く讀書》十年》。彼時學識淺薄,對書中提及的書人書事多是走馬觀花。今年春天讀俞曉群的《一個人的出版史》一、二冊。讀至上世紀90年代的相關記錄,發(fā)現(xiàn)多處有揚之水的身影。便抽出揚著對讀起來,頗有意味。
是編輯又是學者
1986至1996年,揚在《讀書》任編輯?!瓣P于我和《讀書》的十年,一切盡在這挑挑揀揀的幾十萬字中,其中有些內容似乎不宜公開,不過想到這些評議其實很能反映評議者本人的性情與識見,卻無損于被評議者的成就與名聲……”
《一個人的出版史》是俞曉群從事出版三十余年的“日知錄”。曾出版過《萬象》雜志、“書趣文叢”和“新世紀萬有文庫”等系列書籍,其中交織的“各種人物如此之多,人物的層次如此之高,文化熱點如此之豐富,資料匯集如此之生動,實在太有意思了”(王充閭語)。
揚之水是筆名,其原名趙麗雅,長俞曉群兩歲。二人皆是知青,經歷相似,又都是編輯出身,結識諸多文化人物和學者,二人分別在數(shù)術和文史領域有所建樹。
揚以初中學歷考人光明日報社,后調人《讀書》編輯部,醉心文史,博學多識。199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成為名物考的專家。
俞曉群1977年考人沈陽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1982年分配到遼寧人民出版社,在校對科實習一年后分配到文教編輯室任編輯,做到了遼寧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其在任內,推出了“國學叢書”“書趣文叢”“茗邊老話”“新世紀萬有文庫”和《萬象》雜志,成為著名出版人。其著譯有《古數(shù)鉤沉》《數(shù)術探秘》《這一代的書香》《蓬蒿人書語》等。二人的最早交往,應該是在1990年,遼寧教育出版社要在《讀書》上做廣告,是揚之水在安排?!?讀書>十年》中記述揚之水1990年11月13日:“將近十點才到達沈陽。七問八問,步行一小時,才找到遼寧教育出版社……找到總編室主任老于和副主編俞曉群,不一時即起草了合同?!?/p>
二人有關出書的首次往來
這是揚之水的第一本書,署名“宋遠”。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定價五元八角,印數(shù)三百冊。張中行先生序中云:“希望印數(shù)不要太少”“太少,也許就買不到了吧?”真是不幸而言中,現(xiàn)在舊書網(wǎng)上此書標價多為千元以上,就連所謂的復印本也要好幾百元。
俞著1991年12月17日:“上半年《讀書》編輯部宋遠投稿《棔柿樓讀書記》,后來接到幾封催問信。”畢竟是第一次出書,揚之水的記錄則更多,在此不贅。
那時名氣還不大的揚之水,出第一本書歷時兩年多,確實艱難?!稐暿翗亲x書記》1991年初夏完稿,張中行引領揚之水同往啟功先生家求題簽。那一日,啟功先生不僅題寫了書名,且又題了“棔柿樓”三個大字的橫匾。由此“棔柿樓”成為揚之水的讀書招牌,并以此出版過《棔柿樓雜稿》《棔柿樓集》等書。
對于這本只印了三百冊卻一直受讀者歡迎的書話集,揚之水有著清醒的認知:“近年不止一位朋友提議把它重印,我都毫不猶豫地謝絕,它唯一的價值就是只印了三百本,當然對于我個人來說,這本小書還是很有意義的?!焙髞硭谶|教社出版了《脂麻通鑒》和《先秦詩文史》,亦皆經典之作。
從“脈望”到“脈望們”
俞曉群對“脈望”推崇備至,將之視為愛書人的圖騰,因此將“脈望”注冊為遼寧教育出版社的社標。
“脈望”最初是由陸灝提出來的。俞曉群在1994年10月21日的日記中大篇幅介紹了其來龍去脈。陸灝提出欲編“脈望叢書”,后來并人“書趣文叢”,沈昌文、吳彬、趙麗雅和陸灝是總策劃,署名“脈望”。關于“脈望”的由來,當時還請揚之水引經據(jù)典了一番。1995年1月9日的日記中寫道:“揚之水來信,她已經請人民音樂出版社鄭在勇為‘脈望設計出了一個形象,是一條成了仙的書蟲,化作一朵云彩,頭上還頂著一本書。我非常喜歡這個書標?!?009年俞曉群到海豚出版社任社長,再次請鄭在勇對那只跳躍的海豚進行了設計,隨后推出了“海豚書館”的書標。
揚之水的記錄更加瑣碎,卻更能體現(xiàn)“脈望們”在彼時的工作心態(tài)。根據(jù)她的記錄,1994年6月19日,“午間與沈、陸往天橋賓館,與俞曉群等商定‘書趣及‘書趣文叢事?!?994年11月10日,“商議確定了第一輯的具體操作過程,第二輯的選題。策劃人定名為脈望。”同年12月15日,“俞曉群一行四人來……吃到酣時,把‘書趣文叢諸般事務一一談妥?!?/p>
現(xiàn)在二人均已退休,安心暢游書海。他們留下的“這一代的書香”,一段段書人書事書情,依然保留在文字中供讀者追念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