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立
五月的北京春色未減,繁花依舊。5月8日,一場精彩的手跡文獻展覽“通人之書—沈曾植遺墨展”,在位于京城的文津閣古美術館開展,讓觀眾既可領略手跡文獻之珍稀,又可欣賞晚清書法臻品之風范。
此次展覽以手稿為主,共計40件,幾乎全為首次面世,內容涵蓋詩詞文稿、書信手札、金石題跋、研究筆記、習字手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曼陀羅軀詞》未刊稿本,《記溫州館二月初九夜事》稿本,《尚書公跋陸清獻公墨跡》稿本等。另外,所使用的箋紙紋飾多樣,各不相同,手稿有的正反兩面書寫,有的寫在用過的信封上,一則可見前人敬惜字紙之意,二則也可以看到沈曾植對于書寫的癡迷,隨時隨地,筆不離手。通過這些手稿,可以看到沈曾植學問涉獵之廣博精深。這些手稿文獻也是研究沈氏平生的絕佳資料。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乙庵,晚號寐叟,別號甚多,有160多個。
沈曾植在晚清學術上占據(jù)領袖地位。除了史學、律令與輿地方面外,在佛學、經(jīng)學、考據(jù)、道藏、詩學、書學等方面也具有很高成就。沙孟海先生曾稱他為“帖學的殿軍人物”
據(jù)悉,5月21日,該展覽將移師浙江圖書館進行展出,屆時將舉辦“醫(yī)學楊樹與日常書寫————沈曾植書法藝術探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