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冰
我一向堅持只用閑錢投資。從參加工作起,我就把自己的工資分為四份:一份用于日常開銷;一份拿來買保險;一份存在銀行;剩下的作為增值理財?shù)谋窘稹?/p>
這幾年的基金熱讓我也有點手癢了,于是在同事的介紹下,我用自己工作2年攢下來的4萬元閑錢,買了最熱門的幾支基金,第一周就賺了2000元,那幾天我真是有點睡不著覺,每天都想著第二天的收益又能有多少。結(jié)果好景不長,才一兩個月我的盈利就虧掉了。我心一急,就直接賣了,覺得基金還是不靠譜。
后來我冷靜下來,開始在各個平臺上研究基金,知乎、公眾號、頭條……我通過“查重”的方式,篩選出各個平臺都在推薦的明星基金經(jīng)理,再去挑選他們的代表型基金。
我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制定了“極簡養(yǎng)基”投資策略:基金長拿,穩(wěn)著不動;重擇“基”,輕擇時;只買混合型基金,不碰容易大起大落的行業(yè)基金。因為我喜歡狗狗,我就給自己買的12只基金都起了名字:藏獒、德牧、薩摩耶、秋田……
結(jié)果,一次無意之舉,讓我成了社交平臺上的理財博主,收獲了不少“粉絲”。去年,我買的那些基金開始小有起色時,我便開始在平臺上分享投資理念,順帶記錄理財收益。沒想到,第一篇筆記就讓我收獲了不少粉絲。這讓我有點意想不到,但后來思索了一番,想到自己之前也是像沒頭蒼蠅一樣,看著眾多基金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選,也不知道怎么操作。為了能讓更多人了解基金也學會理財,我決心把這個“理財博主”當下去。
從那以后,我開始每天分享自己的當天收益截圖和基金操作。我知道,做理財基金這類內(nèi)容的博主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不乏從事金融行業(yè)多年的大咖。但我只想作為一個普通“基民”,來分享心得。
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我的一些理論類的文章大家都不愿看,大家更關(guān)心買哪一支基金能賺更多的錢。每天都有很多“粉絲”問我:“某某基金能不能買”“今天能不能建倉”“漲了這么多要不要賣”……于是我只好放出自己買的基金名單給大家“抄”。我能理解這種心態(tài),但還是不太認同這種投資方式。我和他們講過多次:“就算你現(xiàn)在憑抄作業(yè)或者靠運氣賺到了錢,未來也會因為認知不足而虧掉。一旦我的答案消失了,怎么辦?”即便如此,很多“粉絲”還是聽不進去。
想盈利,這是買基金的初衷,但是不想學習理財知識,不去熟悉基金原理,只是靠“抄作業(yè)”來賺錢,一定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