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從會
她沒有想到,與他二十多年的友情,破裂時竟毫無預兆。
事情起于一日她去瀏覽他發(fā)在網(wǎng)上的文字。他在文章里寫他給好友寄去一本書,郵資五元。讀至此,她不以為然地搖搖頭。照理說,記錄日常開銷是一種好習慣,可是拿到網(wǎng)上公布,說自己給某某人花了多少錢、幫某某人辦了什么事,讓人看了總有一絲不舒服的感覺。
看他在線,她猶豫了一下,還是主動打了聲招呼。其實,這幾年他們已經(jīng)生疏很多,她總是盡量避免與他的正面交往。道不同,不相為謀。不知道是他變了,還是她變了,也許他們兩個都變了。有時候,善意的疏遠倒是一種保護,至少為逐漸冷卻的友情覆蓋一層溫情的面紗。
他文章里提到的那位接受贈書的朋友是他另一位朋友的嫂子,她想到他有時暴躁刻薄的性子,忍不住提醒了他這幾位朋友的關系鏈。他淡淡回應一句:“知道?!币苍S是好為人師的毛病不合時宜地犯了,反正,她多囑咐了幾句?!爸溃?。” 他應該是不耐煩了,忍不住發(fā)泄,“我怎么著也比你懂事,用你來教我?”這一下卻讓她惱了,她立刻反唇相譏道:“比我懂事?你懂事還和小白鬧成那樣?”
得,這下炸了。小白是他們兩個共同的朋友,是一個脾氣火爆的女人。在文字上,他給過她和小白一些幫助,而他習慣將所有都寫到網(wǎng)上去,這其中便有了誤會。偏偏他們又在文字里各自奚落了對方,矛盾更加深了。小白不像她,眼中揉不得一點兒沙子,兩個人因此有了一次次劇烈的爭吵。平心而論,在那件事情上,他們兩個各有不是,也互有委屈,她也曾嘗試勸和,可是,他不肯承認自己一點兒錯誤,還大發(fā)一通脾氣。倒是小白,寬容一笑,說他們之間吵架也不是第一次,過段時間就沒事了。
而這一次呢,她一時著惱又提到那事,他果真惱怒:“我好心幫助你們有錯了?我自己掏錢請客有罪了?那你們請我呀?”她感到有些啼笑皆非了,只能好脾氣地回復:“你對我們的幫助我們心里一直感激,可是有必要天天掛嘴邊說嗎?”他還在不依不饒:“你記得我的幫助就應該站在我這邊,而不應該向著她說話?!边@又是什么邏輯呢?一個大字不識的鄉(xiāng)下老農(nóng)都知道向情向不過理去,而一個有幾分名氣的詩人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他依舊窮追不舍:“你到底與誰站一邊?”
她穩(wěn)定一下自己的情緒,不管忠言逆耳的后果,認真說:“最初你的文章并無惡意,可是發(fā)到網(wǎng)上給別人看了,感覺就不同了。你們的矛盾是別人的閑言碎語引起的,錯在你們不該相互用文字挖苦攻擊對方。而在交往中,你的錯確實多些,不該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與朋友交往。后來的事情發(fā)展就全怨你了。在你生日的時候,小白主動發(fā)去祝福的短信,那不是在表示求和嗎?你可以不理她,也可以客氣地應付一下,可你用刻薄語言回復了她。最后,如果這是你私底下的發(fā)泄也就罷了,你為什么一定要寫到網(wǎng)上去?你說這是你的言論自由,可傷害別人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
想來此時他的臉色一定鐵青。沒過一會兒,他恨恨發(fā)來幾個字:“你是說,怨我?”
“是。”她狠了狠心。
他的回復是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你這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真后悔當初認識你。不就獲了幾次獎嗎?還真把自己當作家了。從今以后你別理我?!?/p>
涼意浸身,不單單為自己的無端受辱,更為他的不可理喻。她定定神,努力讓自己心平氣和:“即使你學不會尊重別人,也請時刻記得尊重自己。好自為之?!?/p>
后來,她在他的博客看到辱罵自己的詩,他將她比作忘恩負義的狗,而自比為渡人無數(shù)的橋。讀畢,她沒有還擊,拋開心底里對他曾經(jīng)的幫助的一份感念不說,她不會,也不屑用文字泄憤。她只想對他說,做人,厚道些。但這話終歸是不必說出口了吧。
編輯 溫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