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樹
一、談話導入,了解出處
1. 古代有不少聰明的小朋友,你能說出他們的故事嗎?(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有趣得很,這些小朋友好像是約好了在同一個年齡,展示自己過人的才智,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稱為“七歲現(xiàn)象”。曹沖稱象是在七歲,司馬光砸缸是在七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文中的王戎,當時也正好七歲。
2. 關于本文的出處,課文下面有一個注釋。誰來讀一讀?(生讀)讀了這個注釋,同學們一定會問:
《世說新語》是一部什么樣的書?“竹林七賢”又是哪些人?
3. 本文講的就是王戎“自幼聰慧”的故事。同學們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需要留心:該從王戎身上學習什么,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二、指導朗讀,把停頓讀正確
1. 同學們先自己讀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字,把讀音標在上面。(指名讀)
2. 再讀課文,在該停頓的地方畫“/”。
3. 逐句交流如何停頓,說說為什么這樣停頓,以此促進學生對句意的理解。(練讀,指名讀)
三、小組合作,制作繪本
1. 數(shù)數(shù)看,這篇文言文共多少個字?(49個字)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件好玩的事情—把這49個字編成一本小小的繪本。你可能覺得一個人做太難了,不要緊,同學們可以組建六個人的小組,合作完成這項工程,每個人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這樣就不難了。
指導工作流程:① 小組商議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② 喜歡繪畫的同學根據(jù)各部分內(nèi)容繪圖;③ 字寫得好的同學在圖下面配上文字;④ 做封面,寫上課文題目;⑤ 做封底,寫上每位同學承擔的任務(如策劃、繪圖、書寫等);⑥ 把封面、圖文、封底裝訂起來,編上頁碼。
繪圖的時候,要把下列詞語的意思表現(xiàn)出來:諸、多子折枝、競走、取之、唯、信然。
2. 小組合作制作繪本。
3. 各小組展示工作成果,派一名代表圖文對照進行講解。
生:圖1畫的是五個小朋友一起外出游玩。畫面上遠處有山,近處有路,路邊還有樹。
師:為什么畫五個小伙伴呢?
生:課文里說“嘗與諸小兒游”,“諸小兒”就是好多小孩,所以,我們畫了五個小孩。
生:圖2在路邊畫了一棵樹,樹上掛滿了李子,有一個樹枝都折斷了,垂下來了。
師:這就叫—(生接) “多子折枝”。
生:圖3畫的是四個小朋友爭著跑向李樹,這是“競走”的意思;跑得最快的已經(jīng)在摘樹上的李子了,這就是“取之”,摘李子。圖4畫的是只有王戎一個人還站在原處不動。
師:只有王戎不動,表現(xiàn)出了“唯”的意思。
生:圖5畫的是一個小孩和王戎對話。小孩問王戎:“你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王戎回答說:“李子樹長在大路邊,樹上卻有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的?!?/p>
生:圖6畫的是一個小孩把吃到嘴里的李子吐到地上,大聲地說,“真的好苦?。 ?/p>
師:這就叫“取之,信然”。你們制作的繪本非常有價值,建議把它珍藏到班級小書柜里。我有個感覺,這本書是可以流傳后世的。(眾生笑)
四、當堂演劇,深入文本
1.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把這篇文言文編成課本劇來表演。劇本老師已經(jīng)編好了。還是按之前的六人小組,大伙兒分一分角色,熟悉臺詞,排練排練。(略)
2. 劇本到這里,還缺一個結尾。想一想,王戎會說些什么?大家現(xiàn)場編一編。
3. 同學們編的結尾和下面的結尾相比怎么樣?哪個好就采用哪個。
生:善觀察,眼睛亮;勤動腦,智慧長。莫盲從,莫匆忙。行事前,須思量。
齊:原來是這樣啊—善觀察,眼睛亮;勤動腦,智慧長。莫盲從,莫匆忙。行事前,須思量。(反復)
4. 學生排練,表演。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由讀到繪,由繪到演,同學們覺得好玩嗎?沒有想到學習文言文會如此有意思吧?希望這篇49字的文言文,以及它帶給我們的啟迪,還有我們學習文言文的過程,能成為同學們成長中的美好回憶。
2. 課后,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把《王戎不取道旁李》寫成一篇習作,你可以化身為王戎,也可以化身為王戎的一個小伙伴。
【關于文言文教學的幾點想法】
1. “全”。全面落實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小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應該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簡潔、典雅的表達特點,用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濃濃樂趣。“知識與能力”方面,應指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涵泳誦讀,由生到熟,由熟而化,積淀文言文的語感?!斑^程與方法”方面,應通過文言文幫助小學生架起一座與古人溝通的橋梁。
2. “巧”。文言文難教難學,因為面對的是小學生,必須講究策略,切實幫助學生化解學習文言文的難點。本教學設計中,教師用指導朗讀節(jié)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意思,接著用制作繪本的形式,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表現(xiàn)文言文的意思,尤其是關鍵詞語的意思,最后用表演的形式把文言文的意思以及文言文蘊含的道理內(nèi)化。這樣分三步走,不動聲色地抓住了重點,化解了教學難點。制作繪本、表演課本劇的過程是帶領學生漸次浸入文本而非游離于文本之外。
3. “動”。文言文教學尤其要落實學生的主體性,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來教一定會事倍功半。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深度參與其中,有滋有味地朗讀,像模像樣地編書,有情有趣地表演。雖然這些活動給學生積淀下來的基本是感性的東西,但是到了中學時,經(jīng)過教師一點撥,學生就會頓時覺得豁然開朗,有一通百通之感。這才是文言文教學的魅力所在:為了明日學生的綻放做好鋪墊。
(作者單位: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