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艷
在諸多描寫春天的詩詞中,張志和的《漁歌子》占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和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都是中唐時期的佳作。而在流傳至日本的詩詞中,除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最具影響力的就要數(shù)《楓橋夜泊》和《漁歌子》了。且來讀《漁歌子》這首詞:
《漁歌子》一開始的標(biāo)題叫《漁夫》,張志和一連作了五首,這首最廣為人知?!白印本褪乔频男×?,“破陣子”詞牌中的“子”也是這個意思,由此可見,這首詞唱起來一定是極好聽的。這首詞“有聲有色”,遠(yuǎn)處的煙雨籠罩著西塞山,翩然若神仙的白鷺直上青天。近處是夾岸而開的桃花,燦若云霞,春水汩(ɡǔ)汩,正是鱖魚肥美的時節(jié)。但見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悠然垂釣。斜風(fēng)細(xì)雨不欺人,既然不必歸,何不享受這春日釣趣?
西塞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當(dāng)時正值一代書法家顏真卿任湖州刺史(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市長),他與張志和交情不淺,時?;ベ浽娢呐c墨寶。世人只知道氣勢磅礴的“顏體”,卻不知張志和不但精于詩文,更是書畫雙絕。有一次,他受邀在素絹上即興作畫,酒過三巡,他潑墨揮毫,轉(zhuǎn)眼間在白絹上已繪出山水云石,眾人紛紛驚嘆不已。
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少年時便因聰穎過人而被唐玄宗賞識。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突然爆發(fā),盛唐的氣脈就此截?cái)唷L鞂毷迥辏?56年),唐玄宗前往蜀地避難,太子李亨到靈武繼位,也就是唐肅宗。張志和緊隨李亨,在后來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獻(xiàn)計(jì)獻(xiàn)策,可謂立下汗馬功勞,不過二十多歲,就被封為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正當(dāng)年輕的張志和風(fēng)光無限之際,命運(yùn)的轉(zhuǎn)折突如其來。在攻打回紇一事上,肅宗答應(yīng)回紇苛刻的條件以停戰(zhàn)求和,但張志和力勸肅宗收回成命,雙方意見相左,本來共患難的君臣逐漸疏遠(yuǎn)。后來肅宗將張志和調(diào)離身邊,貶為南浦尉。突遭貶官也罷了,緊接著,這一年他的父親去世了,第二年母親也去世了。張志和對于重返朝廷徹底失去了興趣,索性帶著肅宗賜給他的仆人開始了歸隱生活,從此自號“煙波釣徒”。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宋代文豪蘇東坡也是在被貶黃州之際,對人生有了大徹大悟,中國古典詩詞中才有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東坡居士”。
張志和的哥哥張鶴齡不愿弟弟浪跡湖畔,于是,在會稽東郭給他置辦了房子,并作《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其還家:“太湖水,洞庭山,狂風(fēng)浪起且須還?!苯Y(jié)果顯而易見,張志和一定是站在自己的舴艋舟上對哥哥拱手再三:“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苯?jīng)歷過朝政突變的大風(fēng)大浪,這山水風(fēng)浪又有何懼?。?/p>
大歷九年(774年),張志和赴湖州拜訪顏真卿,文人雅集之后,他告別了好友顏真卿和“茶圣”陸羽,便不知所蹤,再無音訊。后人自然是愿意相信詩人從此寄情于山水,逍遙于天地,于萬頃波中得自由了。
又是一年白鷺山前飛,春水鱖魚肥,我們于詩詞間,仿佛隱約能看到張志和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踏歌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