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5G NR蜂窩網絡在非授權頻譜的標準化與應用

2021-06-02 23:46張佳胤
通信電源技術 2021年3期
關鍵詞:時延信道頻段

張佳胤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0 引 言

當前用于無線通信的無線電頻譜主要集中在3 kHz~300 GHz。移動通信運營商通過拍賣的方式獲得頻譜資源,根據GSA截止2021年1月的數據,全球C-band頻譜的平均價格為0.105/(美元/MHz/人口),在發(fā)達國家頻譜的價格通常是此平均價格的2~3倍[1]。持續(xù)高漲的授權頻譜價格迫使運營商開始考慮采用更多的非授權頻譜來分流大容量低價值的業(yè)務。當前國際上主要的非授權頻譜包括2.4~2.483 GHz、5.1~5.8 GHz(下文統(tǒng)稱5 GHz)以及57~71 GHz(下文統(tǒng)稱60 GHz),同時歐美各國政府正在逐步開放5.9~7.1 GHz(下文統(tǒng)稱6 GHz)作為非授權頻譜[2,3]。與傳統(tǒng)授權頻譜的獨享使用不同,通信設備只需要符合法規(guī)定義的頻譜使用規(guī)則即可在該頻段上通信,而無需向無線電頻譜管理機構申報或者拍賣頻譜。各國非授權頻譜的分配都相對集中,因此大大降低了設備中射頻部分的開發(fā)成本。同時由于需要考慮不同系統(tǒng)和不同用戶之間的共享與共存,使用非授權頻譜的設備通常會設計有效的干擾管理和抑制的技術,在部署和使用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在經歷了商用并不是很成功的授權輔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后,3GPP于2017年3月批準面向NR Rel-16對于5 GHz和6 GHz非授權頻譜接入的研究和標準制定工作,稱為NRUnlicensed(簡稱NR-U)[4,5]。工作從2018年初開始,于2019年12月基本功能凍結,主要針對NR Rel-15的基礎特性進行全面增強,以適應在由于發(fā)射端引入先聽后說(Listen-Before-Talk,LBT)后造成上下行傳輸不確定性的影響。通過系統(tǒng)仿真發(fā)現(xiàn),在高密度和高負載場景下,NR-U可以提供相比于WiFi6更高的用戶體驗速率和更短的傳輸時延。2020年1月,3GPP在對NR-U Rel-16進行維護的同時,啟動了面向NR Rel-17的52.6~71 GHz頻段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主要針對57~71 GHz的非授權頻段和66~71 GHz的IMT頻段[6]。同年7月,在IIoT/URLLC工作組中加入了NR-U上行增強的課題,希望提高其在受控場景下上行傳輸的時延和可靠性[7]。整個Rel-17的標準化工作預計在2021年底基本特性凍結。

1 非授權頻譜的使用法規(guī)和信道接入機制

為了保證使用非授權頻譜的設備能夠有效且公平接入,將設備間的干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使用規(guī)范。通常在規(guī)范中會規(guī)定非授權頻譜的使用范圍、信道帶寬、最大發(fā)射功率和功率譜密度以及允許的帶外輻射等參數限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會進一步規(guī)定信道接入和干擾管理的方法。由于歐盟對于非授權頻譜制定了最為詳細的法規(guī),因此3GPP在制定NR-U的射頻指標和信道接入機制時主要是參考了歐盟的相關法規(guī)和協(xié)議。

歐盟委員會在2004年將5 150~5 350 MHz和5 470~5 725 MHz的頻譜作為非授權頻譜開放給無線接入系統(tǒng)/無線電局域網(Wireless Access Systems/Radio Local Area Networks,WAS/RLANs)使用[8]。在2020年11月,歐盟委員會又將5 925~6 425MHz(簡稱L6G)的頻譜劃分給WAS/RLAN設備使用[3]。為了便于不同系統(tǒng)間的共存,ETSI BRAN針對5 GHz制定了協(xié)調協(xié)議,在最新的協(xié)調協(xié)議草案中增加了對于5 725~5 850 MHz頻段的支持[9]。協(xié)調協(xié)議規(guī)定最小標稱信道帶寬(Nominal Channel Bandwidth,NCB)為20 MHz,同時還要求發(fā)送信號的的實際占用帶寬(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OCB)需要超過80%的標稱帶寬。實際占用帶寬定義為包含有99%信號能量的帶寬。針對6 GHz的協(xié)調協(xié)議正在制定中,將會以5 GHz為藍本進行修改[10]。

為了保證不同系統(tǒng)間的共存,在協(xié)調協(xié)議中定義了兩類設備的接入方式,分別為基于負載的設備(Load Based Equipment,LBE)和基于幀結構的設備(Frame Based Equipment,F(xiàn)BE),并分別定義了不同的LBT機制強制要求執(zhí)行。協(xié)調協(xié)議要求LBE設備在發(fā)送信號前需要對于信道進行一個隨機時長的偵聽,偵聽的時長會根據待發(fā)送數據包的信道接入優(yōu)先級(Channel Access Priority Class,CAPC)及之前發(fā)送數據包的成功與否進行調整。而對于FBE設備,法規(guī)要求設定一個固定的幀周期(Fixed Frame Period,F(xiàn)FP)。在每個FFP的最后需要保留一段空閑時間,發(fā)射端在空閑時間進行固定長度(9 μs)的信道偵聽。如果信道空閑則可以自由使用緊隨的FFP,否則需要在緊隨的FFP內保持靜默。典型的LBE設備包括所有的WiFi(IEEE802.11系列)設備和LTE-LAA設備。在NR-U中對于LBE和FBE分別定義了對應的動態(tài)信道接入和半靜態(tài)信道接入[11]。通常發(fā)送設備會通過能量檢測來判斷當前信道是否空閑。協(xié)調協(xié)議定義的能量檢測門限如圖1所示,采用和最大發(fā)射功率成反比例關系的能量檢測門限是為了保證不同發(fā)射功率設備之間的信道接入公平性。

圖1 能量檢測門限與最大發(fā)射功率的關系

2 Rel-16 NR-Unlicensed的演進

2.1 NR-U的目標部署場景

NR-U支持以下5中部署場景。場景一,NR PCell與NR-U SCell之間的載波聚合。此場景類似于LTE-LAA,非授權頻譜的SCell和授權頻譜的PCell共站址或者之間具有理想回傳鏈路相連。場景二,LTE PCell與NR-U PSCell之間的雙連接。此場景主要針對LTE Pcell和NR-U PSCell之間不共站址或者沒有理想回傳鏈路,從而無法達到載波件的同步。場景三,NR-U PCell獨立部署。此場景針對沒有授權頻譜的情況,如企業(yè)希望獨立部署NR網絡用于工廠環(huán)境,或者有線通信運營商想獨立部署無線業(yè)務。場景四,NR小區(qū)下行在非授權頻段,上行在授權頻段。通常FDD是配對使用的,由于eMBB業(yè)務特性,下行頻譜的使用率要遠高于上行頻譜,使用此模式,F(xiàn)DD運營商可以使用空閑的上行授權頻譜載波和額外的非授權頻譜下行載波配對,以提高上行頻譜資源的利用率。場景五,授權頻段NR PCell和非授權頻段NR-U PSCell之間的雙連接。此場景與場景二類似,只是將LTE的主節(jié)點替換成NR。

2.2 NR-U Rel-16的關鍵技術改進

按照法規(guī)規(guī)定,如果發(fā)射端在LBT過程中發(fā)現(xiàn)信道已被占用,則必須停止后續(xù)的發(fā)送并繼續(xù)進行信道偵聽。在NR Rel-15設計時,由于未考慮LBT失敗所造成的傳輸失敗,將NR Rel-15直接應用到非授權頻譜上會造成傳輸效率降低、傳輸時延增加以及終端功耗增加。另外,由于在歐盟法規(guī)中對于占用信道帶寬和發(fā)送功率譜密度有嚴格限制,NR Rel-15上行信道的傳輸機制無法有效利用頻譜和功率。針對以上這些問題,NR-U基于NR Rel-15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

2.2.1 初始接入信號和信道的增強

UE通過檢測gNB發(fā)送的同步信號(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和物理層廣播信道塊(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獲得與gNB的下行時頻同步。NR-U的UE在初始接入時默認使用30 kHz SCS進行SSB檢測,為了避免各信道信號單獨發(fā)送所需的LBT開銷,NR-U系統(tǒng)定義了發(fā)現(xiàn)突發(fā)的概念,將SSB與其關聯(lián)的RMSI PDCCH、PDSCH以及CSI-RS組合在一起傳輸[12]。當發(fā)送DB的占空比每50 ms小于5%時,就可以采用第二類LBT(CAT2 LBT)。為了進一步保證DB在干擾環(huán)境下信道接入的概率,NR-U還引入了發(fā)現(xiàn)突發(fā)傳輸窗口(Discovery Burst Transmission Window,DBTW)的概念。在DBTW中,根據發(fā)送SSB的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候選同步信息塊索引位置由之前的8個分別最大擴展到了10個(15 kHz SCS)和20個(30 kHz SCS)。gNB在DBTW中重發(fā)由于LBT失敗而無法發(fā)送的SSB,gNB會通過高層信令通知UE準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參數,指示了一個SSB圖樣中使用相同波束方向發(fā)送的兩個候選SSB位置之間的最小間隔[13]。

在初始接入中,UE通過隨機接入過程獲取和gNB的上行同步。為了使UE充分利用法規(guī)允許的發(fā)射功率和功率譜密度,NR-U Rel-16標準中除了允許使用Rel-15中長度為139的PRACH序列,又針對30 kHz SCS設計了長度為571的序列,針對15 kHz SCS設計了長度為1 151的序列,以使UE能夠發(fā)送占滿20 MHz帶寬的PRACH前導信號[14]。為了避免傳統(tǒng)四步RACH中每次傳輸所需LBT造成的時延,NR-U支持兩步RACH。UE將RACH MSG1和MSG3合并成MSGA一起發(fā)送,gNB將MSG2和MSG4合并為MSGB一起發(fā)送。

2.2.2 下行物理層控制信道增強

對于使用動態(tài)信道接入的設備,為了充分利用從LBT成功結束到最臨近的PDSCH起點之間時域資源,NR-U可以調度從時隙中任意符號起始,持續(xù)長度為2~13個符號的PDSCH。為了及時獲得更小時間顆粒度的資源指示,需要UE以更高的檢測頻率去盲檢PDCCH,從而導致了UE功耗的增加。為了平衡信道接入的靈活性和UE盲檢PDCCH的功耗,NR-U對于Type3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 Space,CSS) 和 UE搜 索 空 間(UE-specific Search Space,USS)引入了搜索空間集的切換。在一個服務小區(qū)中可以配置兩組搜索空間集,分別標識為group 0和group 1。當UE檢測到DCI format 2_0中的SS切換指示,或者檢測到屬于group 0的搜索空間中的DCI時,UE會在下一個時隙邊界激活切換計數器并切換到對應group 1的搜索空間,以降低PDCCH的盲檢頻率,從而節(jié)省功率。當UE檢測到攜帶在DCI format 2_0的SS切換指示或SS切換定時器過期,或當前信道占用時間(Channel Occupancy Time,COT)結束,UE可以在下一個時隙邊界切換到group 0對應的搜索空間,以提高檢測頻率來保證信道接入的及時性。

2.2.3 上行信道增強

為了充分利用協(xié)調協(xié)議中對于功率譜密度的測量方法來提高每個PRB上的發(fā)射功率,同時滿足法規(guī)中對于占用信道帶寬的要求,在LTE-LAA Rel-14中PUSCH采用了基于PRB交織的資源映射[12]。在NR-U中,基于PRB交織的資源映射也被采用在針對15 kHz SCS和30 kHz SCS的PUSCH和PUCCH上,并可以通過高層信令進行配置。在一個interlace中,針對15 kHz SCS和30 kHz SCS兩個相鄰可用PRB之間分別間隔了10個和5個PRB,這樣就使每個PRB上的發(fā)射功率可以提高7.4 dB和4.4 dB。

在NR-U中,為了使PUCCH和PUSCH充分復用頻域資源,要求這兩個信道采用相同的資源映射方式。PUCCH所使用的每個interlace中只能包含10或11個PRB,并位于法規(guī)定義的20 MHz LBT帶寬內。這是為了提高發(fā)送PUCCH前LBT的成功概率,并且充分利用法規(guī)允許的發(fā)射功率和功率譜密度以提高覆蓋。對于NR Rel-15中定義的PUCCH格式0和格式1(簡稱PF0、PF1),需要將原有的占用一個PRB的長度為12的低PAPR序列映射到一個interlace中所有的PRB中。為了避免在頻域不同PRB上直接重復相同序列造成的PAPR惡化,標準定義將映射到interlace中每個PRB上的序列進行不同的循環(huán)移位。基于PRB interlace的PUCCH格式2和格式3(簡稱PF2、PF3)則可以被配置1個或者2個interlace,并將經過加擾、編碼、調制以及擴頻后的UCI依次映射到interlace中的各個PRB上。當配置1個interlace時,為了提高對于interlace中PRB資源的利用率,PF2和PF3支持分別通過頻域正交掩碼(Frequency Domain Orthogonal Cover Code,F(xiàn)D-OCC)和塊擴頻-在相同的資源內復用2到4個用戶。

2.2.4 下行HARQ-ACK反饋過程和上行PUSCH傳輸過程的增強

在非授權頻譜,UE在反饋HARQ-ACK之前需要進行LBT。為了避免由于UE LBT失敗造成HARQ重傳或RLC重傳,NR-U gNB可以在調度PDSCH的DCI中通過指示特殊的K1值(PDSCH與其對應的PUCCH之間的時隙間隔)通知UE推遲HARQ-ACK反饋,以避免進行CAT4 LBT造成的信道接入不確定性[14,15]。對于采用動態(tài)HARQ-ACK碼本(Type 2)進行反饋的UE,gNB在進行下行調度時可以為每個PDSCH分配一個組標識及對應該組標識的新反饋指示(New Feedback Indicator,NFI)。如果當前 DCI中NFI相比于之前收到的DCI中同組的NFI發(fā)生了翻轉,則只反饋本次調度PDSCH的HARQ-ACK,否則需要將之前DCI調度的同組PDSCH的HARQACK一起反饋。在此基礎上,gNB進一步指示在此PUCCH上需要反饋HARQ-ACK信息的PDSCH組的數量。如果某一組PDSCH對應的HARQ信息反饋失敗,那么通過組的數量指示,網絡設備可以在下一個傳輸機會上指示終端將該組對應的HARQ信息進行重傳。NR-U Rel-16協(xié)議還定義了一種Type-3 HARQ反饋方式,可以通過DCI format 1-1調度PUCCH將對應于該UE所有HARQ進程的ACK信息同時反饋,以增強反饋的魯棒性。由于針對Type 2動態(tài)碼本的增強和Type 3 HARQ-ACK反饋能夠顯著提高傳輸的可靠性,這些特性也可以用于授權頻段的URLLC/IIoT業(yè)務。

在NR Rel-15中,一個UL grant只能調度一個非重復傳輸的PUSCH。在非授權頻譜中為了降低的LBT開銷,UE希望能夠一次連續(xù)發(fā)射盡可能多的PUSCH,而且這些PUSCH通常會采用相同的頻域資源、MCS以及DMRS端口等配置。為了避免調度連續(xù)PUSCH的DCI占用大量PDCCH資源,NR-U支持通過一個UL grant調度連續(xù)的多PUSCH,每個PUSCH占用獨立的HARQ進程。該特性也可以在授權頻譜中使用。

在NR Rel-15中定義的預配置調度(Configured Grant,CG)傳輸允許UE在gNB預先配置的資源上自主發(fā)起上行傳輸,從而避免了由于發(fā)送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和緩存狀態(tài)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等控制信息而造成的時延。為了避免在非授權頻譜中LBT失敗UE錯過預先配置的資源,NR-U支持在一個CG周期中配置多個slot,同時在每個slot中配置多個mini slot,UE可以根據實際LBT成功的時延,自由選擇上行發(fā)送的時機,從而極大地提升了上行接入的效率。同時UE允許使用預配置的資源自主進行重復發(fā)送來提升傳輸可靠性,或者發(fā)送不同的傳輸塊來提高上行吞吐量,滿足了UE對于不同業(yè)務的適應性。

2.2.5 寬帶傳輸增強

與LTE-LAA相比,NR允許配置大于20 MHz的載波帶寬和BWP帶寬,這樣可以在不增加協(xié)議和實現(xiàn)復雜度的同時提高傳輸帶寬和吞吐率。為了和窄帶異系統(tǒng)的共存,要求發(fā)射端在每個20 MHz的子信道上進行LBT。如果僅允許發(fā)射端在載波對應的所有LBT帶寬上LBT成功之后才能夠發(fā)送,這樣會嚴重影響信道接入的效率和頻譜利用率。在NR-U Rel-16的方案中,gNB通過在載波內配置帶內保護帶將載波和BWP帶寬劃分成多個對應于LBT帶寬的子帶(標準中稱為RB Set)。為了保證下行控制信道的可靠性,通常會將承載PDCCH的COREST限制在LBT帶寬內。而對于數據信道,gNB可以根據各子帶上的LBT結果動態(tài)的調度下行數據信道。gNB還會在公共控制信道上發(fā)送可用帶寬指示,便于UE根據gNB的發(fā)送帶寬調整接收濾波器,從而避免了來自LBT失敗子帶上的干擾能量阻塞接收機??紤]到UE上行eMBB的業(yè)務量相對較小,gNB分配超過20 MHz帶寬給一個UE的概率較低。因此,為了降低UE的實現(xiàn)復雜度和成本,未采用帶寬動態(tài)調整的方法,而要求UE必須在調度帶寬上所有的LBT都通過才能發(fā)送。

2.3 NR-U Rel-16和WiFi6的系統(tǒng)性能比較

為了評估NR-U系統(tǒng)可以和WiFi系統(tǒng)公平競爭使用頻譜,在NR-U的研究階段各公司一致同意采用與LTE-LAA Rel-13時相同的方法,即如果將網絡中部分WiFi AP/STA換成NR-U gNB/UE之后,評估剩余的WiFi AP/STA的用戶的感知速率是否會受影響。在圖2中給出了根據3GPP標準中定義的室內部署場景,NR-U Rel-16(LBE)和WiFi6分別在低、中、高負載情況下的單獨組網以及混合組網下的系統(tǒng)仿真結果,NR-U和WiFi6的系統(tǒng)配置參數見附錄[16]。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當將室內一半的WiFi6 AP/STA換成NR-U的gNB/UE時,在相同的負載下,剩余WiFi6節(jié)點的用戶感知速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原因就在于使用NR-U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傳輸相同數據量的FTP業(yè)務,從而相比于WiFi6占用更少的信道資源,降低了對于剩余WiFi節(jié)點的干擾和阻塞。

圖2 NR-U和WiFi6在共存場景下的系統(tǒng)性能評估

在IIoT等受控的環(huán)境中,通常會采用單一無線接入技術部署網絡。在在IIoT等受控的環(huán)境中,通常會采用單一無線接入技術部署網絡。在圖3中給出了室內場景下,在160 MHz頻譜上單獨使用NR-U Rel-16(LBE或FBE)和WiFi6之間的用戶感知速率(User Perceived Throughput,UPT)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低業(yè)務負載時,由于WiFi6采用了流水線式的設計,如前置訓練序列、短信道編碼塊以及不支持HARQ等,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解調數據并向發(fā)射端反饋應答,因而具有更高的用戶感知速率。但是這樣的設計會造成鏈路解調性能和干擾抑制能力的下降,因此需要使用信道檢測門限更低的前導檢測(Preamble Detection,PD),進而降低空分復用的概率,這也使得WiFi6在業(yè)務量上升之后性能急劇下降。對于使用與WiFi6類似信道接入模式的NR-U LBE,由于其具有更強的干擾抑制手段,LBT可以使用更高的能量檢測(Energy Detection,ED)門限,從而提高了系統(tǒng)內的空間復用機會。進一步如果NR-U采用FBE模式時,可以將不同gNB的固定幀周期同步,避免了gNB之間的信道競爭,也使不同gNB之間可以通過分布式MIMO算法進行聯(lián)合發(fā)送和接收,這也是NR-U FBE在高負載時候性能沒有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相同場景假設下,圖4中給出了NR-U Rel-16(LBE或FBE)和WiFi6之間95%傳輸時延的比較,即95%的數據包可以在X時間內完成傳輸??梢园l(fā)現(xiàn),NR-U Rel-16在確定性時延業(yè)務的傳輸上相較于WiFi6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圖3 WiFi6/NR-U LBE/FBE用戶感知速率比較

圖4 WiFi6/NR-U LBE/FBE單獨組網傳輸時延比較

4 NR-U在Rel-17及后續(xù)版本演進的方向

除了面向運營商市場提供無線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分流,如何在受控的環(huán)境中使用非授權頻譜提供大容量、低時延以及有QoS保障的傳輸方案也受到了各廠商的廣泛關注。在2020年7月,3GPP在面向Release 17的IIoT/URLLC工作組中加入了NR-U增強的課題[7]。在受控的場景下通??梢员苊夥鞘芸氐脑O備對于網絡產生干擾,因此通常會使用基于幀結構的設備和半靜態(tài)的信道接入方式。在NR-U Rel-16中由于進度和工作量的原因,僅定義了gNB競爭信道占用時間,UE在發(fā)送上行傳輸之前需要確認gNB已經獲得了待傳輸上行時頻資源的使用權。這樣無形中增加了上行傳輸的時延和終端的實現(xiàn)復雜度。因此在Rel-17中允許gNB為UE配置獨立的信道接入周期,并允許UE按照這個周期獨立的競爭信道占用時間。在此基礎上,標準中還會進一步定義一系列準則來協(xié)調gNB和UE各自的信道接入周期和信道占用時間的共享。另一方面,在Rel-16 NR-U和URLLC工作組根據各自的應用場景和目標分別定義了配置調度上行傳輸機制。為了在受控環(huán)境下的非授權頻譜上仍然能夠使用URLLC中定義的配置調度上行特性,需要將兩個工作組中定義的特性進行融合。例如,在NR-U的Configured Grant中也需要支持PUSCH repetition type B。

60 GHz頻段也是全球通用的非授權頻譜。在此頻段上,美國和歐盟有14 GHz(57~71 GHz)的帶寬可用,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也有超過7 GHz(59~66 GHz)的帶寬可用。相對于低頻段,在這個頻段上有更大路徑損耗和更低功放效率,因此通常會采用高天線增益的方向性天線面板進行收發(fā)。3GPP在第86次全會上通過對于52.6~71 GHz頻段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6]。由于該頻段與當前NR Rel-15/16支持的頻率范圍24.25 ~52.6 GHz相鄰,因此會重用已有的波形。但是考慮到由于中心頻點提高1倍會造成相位噪聲提高6 dB,Rel-17標準中除了支持FR2頻段上已有的120 kHz SCS以保證覆蓋,還將支持使用480 kHz和960 kHz SCS來進行數據和控制信道的傳輸,以降低載波間干擾(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對于高MCS的影響[17]。在Rel-15/16中,通常PDSCH和PUSCH都是基于時隙進行調度,UE檢測下行控制信道也是基于時隙進行的。隨著SCS的提高,時隙長度將縮短。為了控制單位時間控制信令的開銷和UE對下行控制信道檢測的復雜度,Rel-17標準將支持基于多個時隙的PDSCH和PUSCH調度和下行控制信道。在信道接入方式上,3GPP將主要參考60 GHz適用的協(xié)調協(xié)議,同時考慮非LBT模式和LBT模式。非LBT模式主要可以用于固定接入場景,如接入回傳一體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等天線增益較高和發(fā)射波束寬度較窄的場景[18-20]。而LBT模式通常用于移動接入使用,需要考慮進行方向性的信道偵聽。同時為了解決更嚴重的隱藏終端問題,需要考慮將接收端輔助信道偵聽作為信道接入的依據。

3GPP NR Rel-17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從2020年1月正式啟動,預計在2021年底主要特性凍結,屆時將啟動Rel-18的工作。當前各個公司正在討論Rel-18的候選課題,針對非授權頻譜傳輸技術可能的演進方向包括以下4點。一是針對IIoT場景進一步增強基于負載設備上行傳輸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增強,二是針對71~100 GHz頻段的接入技術研究,三是非授權頻譜上側行鏈路增強,四是基于非授權頻譜的定位技術等。

5 結 論

在文中作者介紹了近年來各國針對5 GHz/6 GHz頻段非授權頻譜在法規(guī)上的動態(tài)演變。歐美國家開放了更多的非授權頻譜,但是也定義了更為具體的頻譜使用準則。為了便于運營商使用這些低成本的頻譜分流在授權頻譜的低價值流量,同時為了擴展5G NR在垂直行業(yè)的新應用,3GPP在NR Rel-16標準中定義了針對5 GHz/6 GHz非授權頻譜上的NR-U傳輸技術。為了滿足由于各國法規(guī)對于LBT的要求,在盡可能復用5G NR已有設計的前提下,標準對于初始接入,上下行數據控制信道,調度與HARQ流程和寬帶傳輸流程上進行了增強。相比于同時期的WiFi6系統(tǒng),NR-U能夠在開放環(huán)境(共存場景)和封閉受控場景顯著提升終端在中高業(yè)務負載下的體驗速率。同時,NR-U正在針對更高的頻譜和更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進行持續(xù)演進,期望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為各行業(yè)提供靈活且有針對性的通信解決方案。

猜你喜歡
時延信道頻段
基于自適應學習的5G通信系統(tǒng)信道估計方法
計算機網絡總時延公式的探討
計算機網絡總時延公式的探討
信號/數據處理數字信道接收機中同時雙信道選擇與處理方法
5G高新視頻的雙頻段協(xié)同傳輸
gPhone重力儀的面波頻段響應實測研究
典型辦公區(qū)域Wi-Fi性能的優(yōu)化
雷聲公司交付首套中頻段下一代干擾機
《舍不得星星》特輯:摘顆星星給你呀
基于GCC-nearest時延估計的室內聲源定位
宜城市| 宜良县| 赫章县| 丁青县| 惠来县| 临猗县| 弥渡县| 开封县| 博野县| 荥阳市| 延川县| 邵武市| 清远市| 通州区| 庆安县| 许昌市| 兴宁市| 巩义市| 连云港市| 深圳市| 宜阳县| 嘉善县| 浑源县| 吉隆县| 衡阳县| 鹤岗市| 岐山县| 青冈县| 谢通门县| 衡山县| 游戏| 安化县| 嘉峪关市| 从化市| 广南县| 新余市| 高台县| 芮城县| 鄂托克旗| 朝阳市| 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