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芳
(東莞市機電工程學校,廣東東莞 523846)
工業(yè)生產(chǎn)中,人們往往采用裝在壓力設備上的專用工具使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變形,從而得到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制件,這種專用工具稱為模具[1]。用模具使材料變形的制造方法稱為模具成形。模具成形是實現(xiàn)無切屑加工的主要形式,是先進的加工方法。
在模具加工中,模具工作部分的成形尺寸和被加工制件的尺寸是一致地,所以,制件表現(xiàn)出一模一樣地特征。在模具成形中,模具是生產(chǎn)工藝裝備,實施先進的沖壓工藝需要前沿的模具裝備作為載體。
動觸片開關如圖1所示。該制件材料為H68銅板,料厚1.0mm,制件生產(chǎn)量為10萬件/年。
圖1 動觸片開關
對沖壓工藝性影響最大的是制件的形狀結構、精度要求、形狀位置公差和技術要求等[2]。沖壓合理的工藝性應能滿足耗材小、模具成形方便等要求。動觸片開關是對稱型的制件,采用1.0mm料厚的H68銅板,強度和剛度都是足夠的,彎曲、拉伸都也比較小,成形性能也比較好,又由于制件的批量比較大,應考慮集中的工藝方法進行生產(chǎn)。綜合分析知,本制件符合沖壓工藝要求。
在沖壓工藝分析的基礎上,依據(jù)分析結果并形成了不同的方案。分析制件結構,工序主要有拉伸、沖孔、彎曲、落料。4道工序形成3種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工藝方案
分析比較上述3種工藝方案,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
第一種方案先落料,這樣會使料在彎曲、拉伸時往里縮,從而導致制件變形,甚至會將孔拉裂;第二種方案同第一種方案一樣,先沖孔然后彎曲、拉伸會出現(xiàn)相同的情況,所以這兩種方案都不可??;而第三種方案,就可以一次完成彎曲、拉伸、沖孔、落料。這樣能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益,同時也不會使制件產(chǎn)生很大的變形,沖出的制品質量好,并且精度高。
如圖1所示,已知:L1=50mm,L2=8mm,L3=3mm,L=L1+2×(L2+L3),L為展開料的寬度,則L=50+2×(8+3)=72mm,取毛坯料長度為74mm。
又由于制件寬度方向變形很小,則取毛坯料寬度與制件寬度一樣,同為25mm,所以取毛坯尺寸為74×25mm,如圖2所示。
圖2 毛坯尺寸
排樣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保證沖壓制件的質量。尤其在成批和大批量生產(chǎn)中,材料合理利用的經(jīng)濟效益更為突出[3]。排樣圖是排樣的表達形式,是編制沖裁工藝與設計模具的重要工藝文件[4],排樣如圖3所示。
根據(jù)制件的形狀特征,為了便于送料,采用單排排樣的設計方案。排樣時,為了補償定位的誤差,保證沖壓出合格的制件,以及保證條料有一定的剛度[5],由表2可查沖壓時的搭邊值。
表2 沖壓金屬材料的搭邊值
圖3 排樣圖
選擇搭邊值:α=2,α1=1.5mm。
條料寬度的確定:由于該制件的毛坯料與制件寬度相同,則B=25mm。
送料進距:S=L+α1=72+1.5=73.5mm。
落料寬度:B=25mm。
由于凸模較長而且凸模的斷面很小,因此有必要校核凸模強度。包括凸模壓應力的校核和彎曲應力計算。
(1)壓應力校核計算。對于圓型凸模:
式中 dmin——凸模最小規(guī)定的直徑,mm
t——材料的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強度,MPa
由于dmin=5≥2,所以滿足使用要求。
(2)沖孔應力校核。
對于圓型凸模:
式中 lmax——凸模最大自由長度,mm
D——凸模最小直徑,mm
P——沖裁力,N
P=1.3πtτd2=1.3×3.14×1×400×5=8,164N
已知dmin=5.02mm,lmax=60mm。經(jīng)比較后,均符合要求。所以,凸模的強度足夠。
這套模具主要由模柄、上模座、導柱、導套、下模座、沖孔凸模、落料凹模、卸料板、上墊板、下墊板、壓邊圈、固定板等零件組成。
該制件的斷面是燕尾型,當燕尾成形之后要考慮如何將制件從凸模上卸下來,假如把凸模制成整體的形式,則制件很難從凸模上卸下來,該模具采用的是利用壓邊圈的彈力將制件彈出來,如圖4所示。當模具開啟時,壓邊圈在彈簧的作用下會自動下降,從而將制件彈出。
凹模部分是左右兩個制件相互對稱的,由于這樣的凹模較小,一般做成整體式,如圖5所示。
圖4 凸凹模結構
圖5 凹模結構
根據(jù)凹模的尺寸,結合本模具,選用滑動導向后側導柱模架。查表選取典型組合結構,如表3所示。
表3 模架和沖模制件尺寸
圖6所示為一副彎曲、拉伸、沖孔、落料復合沖壓模。動觸片開關沖壓模的工作過程:開始工作時,上、下模在壓力作用下分開,將毛坯條料放在凹凸模22上并通過3個擋料銷定位,待上模在壓力滑塊作用下下降時,壓邊圈21在彈簧的作用下先接觸毛坯并壓緊毛坯,凸模15在橡膠的作用下先接觸毛坯,并進行彎曲、拉伸,然后當凸模與凹凸模22充分閉合時開始壓縮橡膠,固定板7和沖孔凸模10下降開始沖孔,待繼續(xù)加壓時,上模座繼續(xù)下降,落料凹模4與制件接觸并完成落料。待上模在壓力滑塊作用下回升時,壓邊圈22通過彈簧頂出制件,同時安裝在下模座中的頂桿27在橡膠力拖入的作用下向上頂起,頂出余料。待壓力完全回到初始狀態(tài),再開始準備下一次沖壓。
圖6 沖壓模裝配圖
復合模一般要以凹凸模作為裝配基準件,也就是先安裝上模,然后再找正凹凸模的位置,再以凹凸模作為基準分別調(diào)整落料與沖孔的間隙,使之均勻,再安裝其它的制件。
根據(jù)裝配的過程,首先安裝上模,然后再安裝下模,在上模座組裝上模墊板、凸模、上模固定板等,銷釘孔用在調(diào)整完凸、凹模間隙后一起配合鉆孔,裝落料凹模之前先把擋料銷裝入,保證過盈配合,凸模裝在上模的固定板以后,應將凸模底部高出上模的固定板部分磨平。
模具裝配過程如表4所示。
表4 裝配過程
在模具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制件的功用、生產(chǎn)效率、批量大小、精度、成本等因素,模具設計的核心是選用合適的模具結構生產(chǎn)出合格的制件并獲得最大效益。該模具結構較為典型,對我市相關職業(yè)院校開展沖壓模教學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