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今天做新消費品怎么樣?如果你在過去做了很多積累(人脈、資源、打法、認知),那也許是非常好的契機(但可能已稍晚);但如果你其實不是專業(yè)的,也沒有什么積累,那這個風口和你沒什么關系。
新消費之所以“新”,肯定不是換個包裝,換句文案以及定位一個自嗨的點。
我曾經提過,今天的新品牌基本上是在該品類的物質供應紅海里,找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然后通過一個解決問題的有明顯差異化的新產品理念,作為支點,撬動起第一輪核心用戶池,并結合新渠道、新主張實現了一輪輪的飛速增長與沉淀。后來我又琢磨了下并進行了細化。
什么是該品類的物質供應紅海?為什么占盡優(yōu)勢的老牌抓不???到底新在哪里?我們該如何借鑒?
帶著這幾個問題,本文將以中國傳統(tǒng)滋補品類的再造以及小仙燉為核心案例進行論述。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該品類的物質供應紅?!边@個問題,我們以中式傳統(tǒng)滋補來解釋。
事實上,干燕窩的供應就已經屬于紅海。
網上有很多文章反思,為什么中國幾百萬家茶葉企業(yè),就是做不出中國的立頓?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十幾年了,我想這其中就藏著老消費和新消費的路線之爭,就是老思想的老頭即使穿上印著“Fashion”的衣服,那他還是個老頭。包括花膠、燕窩、茶葉、酒……在太多品類里,其實這么多年一直都還是老派的思路在做。
所以我認為在消費品領域,所謂紅海就是用老的供應方式、老的方法一起爭奪著存量。
“藍?!币苍S就是改一個供應方式。
在圖1中,我們看到在2017年1月的時候,即食燕窩還只占到30%的份額,干燕窩占到70%,而這個比例在2019年10月的時候徹底逆轉了。而在更早的2015年,即食燕窩只有不到20%。
干燕窩做到中后期,已經出現了如下的幾種情況:
1.虛假宣傳化。由于價格不透明魚龍混雜,出現了一層層用夸張的語言通過朋友圈銷售的情況。
2.玄學化。就是講了一大堆的無法證偽的故事來抬高價格,在中國自有的很多品類都有類似的現象出現。比如茶葉非得說這個山頭就是被選中的,與眾不同,價格高10倍,然后必須是16歲的少男少女去采摘。
3.過度禮品化。過去大家很少把燕窩歸類在消費品里,因為其主要銷售地點在藥房,中藥房以及高檔商品區(qū),作為送禮的禮品,至于收到的人吃不吃無所謂,最后就變成了不停地轉送。
而這樣做也許能賺到小錢,但都不是做一個新品牌的有效方法。
所以當我們說到“為什么占盡優(yōu)勢的老牌抓不住”的時候,上面已經回答了一部分,就是業(yè)內人士最后都會陷入一個奇怪的內卷循環(huán)。
另外,他們會認為這東西就不應該改變,一定要遵循古法,但凡改變,你就不是正宗的燕窩、正宗的茶葉等。
大多數新產品最后都會死掉,因為它沒有切中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說的痛點和癢點。
舉個例子,如果你真的認為消費者要喝無糖的飲料,那你就錯了。其實他要的是無糖且好喝的飲料,如果無糖不好喝不如不喝。
那傳統(tǒng)燕窩的癢點是什么?其一,原料難鑒別,如何挑選好燕窩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有門檻的;其二,除了自己在家燉麻煩外,燉不好還可能不好吃。
于是,市面上有了很多糖水燕窩,其實今天的消費者不傻,他們購買燕窩時,不是為了購買糖水+一點點燕窩,而是為了滋補。
所以這是真正的痛點,就是在滿足滋補的前提下,要很方便。
小仙燉取名自創(chuàng)始人之一“林小仙”。林小仙出生自中醫(yī)家庭,在做小仙燉之前,自己吃燕窩已經八年了,初心就是做一款好燕窩。
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苗樹”,2003年大學畢業(yè)后,到了一家奢侈品手表企業(yè)。在過去的工作歷程中,其積累了完善的高凈值用戶的溝通、管理、洞察和運營綜合能力。
我想這是小仙燉在運營端和別人不同的重要因素。
小仙燉在第一年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嘗試了很多,做了不同口味產品的嘗試。最后根據長期數據跟蹤,只有那一碗新鮮、料足的鮮燉燕窩是用戶最需要的,至于到家之后自己加牛奶也好,加黑糖也好,那是用戶自己的喜好。并且可能隨時變化,千人千面。
當然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會出現品類分化的情況,但創(chuàng)始人堅信3~5年內就是這一碗鮮燉燕窩。
很多東西都很新,但是很容易被人給Copy走,并且干掉師父。當然在中國,被Copy是常態(tài),不被Copy的往往是因為技術壁壘和投入產出問題。故而,我們把討論重點放在壁壘上。畢竟理論上燕窩廠都可以增加鮮燉的產品線。
第一道壁壘:品類第一的心智
創(chuàng)業(yè)初期小仙燉也有干盞燕窩,后來做了斷舍離,全部砍掉專攻“鮮燉”。注意:鮮燉和即食還是兩個概念。
鮮燉燕窩是短保質期,不添加防腐劑的,產品更新鮮、更營養(yǎng)。
產品力是構建品類的核心。
為了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新鮮、營養(yǎng)、好吃的鮮燉燕窩,小仙燉在品類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革新。
首先是革新了生產線,建設符合鮮燉燕窩標準的生產線,并自主研發(fā)設備。目前小仙燉已建成鮮燉燕窩方便食品SC許可的工廠,標志著鮮燉燕窩正式區(qū)別于即食燕窩的罐頭食品生產標準,真正擁有了獨立的生產標準。
在此基礎上,小仙燉研究出了科學的燉煮方法,創(chuàng)新了鮮燉工藝,先灌裝再燉煮,區(qū)別于“大鍋燉煮”后灌裝,實現了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還原了家庭手工“隔水燉煮”的方式。
在獲得了階段性成功后,小仙燉沒有放慢腳步而是進一步鞏固鮮燉第一的心智。
與此同時,小仙燉通過小紅書、微博、微信、朋友圈、KOL、分眾傳媒等各種形態(tài)的渠道與用戶進行溝通,將快速消費品的打法與邏輯復制到了這個品類中。
第二道壁壘:模式重塑
過去這個產業(yè)的主要邏輯是“To B和b”大家發(fā)展經銷商即可,故而幾乎沒有用戶運營的思想。
小仙燉開創(chuàng)了新的C2M模式與用戶服務體系,并且重點放在線上。
最初在做初代產品的時候,小仙燉就很重視用戶體驗和用戶調查。對早期沉淀用戶進行了長期跟蹤與深入洞察,找到了在保證滋補的前提下好吃不麻煩的真正痛點,并打造出了創(chuàng)新周期滋補模式。
周期滋補模式:按年按月購買,按周配送。
專屬滋補管家:一對一的管家服務。
自助周期管理小程序:靈活修改訂單信息。
由于實現了To C的溝通與預購周期下單,一個巨大的后端難題就解決了,就是庫存問題。提前可知訂單規(guī)模,知道用戶是誰。按這個精準數據進行生產,形成了真正的下一代零售模式。
第三道壁壘:行業(yè)標準構筑信任
當一個行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需求爆發(fā),就一定會滋生很多亂象,因為大家都看到了行業(yè)曙光和消費風口。
所以對于品類領導者來說,制定標準除了讓全行業(yè)健康發(fā)展起來,更重要的是構筑信任: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的信任、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信任、消費者對品類的信任等。
3月初,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北京市小仙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廈門海關技術中心、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權威機構以及鮮燉燕窩產業(yè)鏈上下游頭部企業(yè)聯合起草《鮮燉燕窩良好生產規(guī)范》標準。
這個標準是針對鮮燉燕窩全產業(yè)鏈中各環(huán)節(jié)而制定,包括原料燕窩管理、生產加工、物流管理三部分。這是第一個針對鮮燉燕窩制定的標準,而且是針對全產業(yè)鏈制定的標準,不是某個產品和環(huán)節(jié)。
以上三個問題,做好哪一個都不容易,但想要在紅海里找到新消費的出路,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做好。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借鑒。
分析一時爽,借鑒火葬場。過去有些商學院最大的毛病就是說得頭頭是道,然后根本不知道咋用。
古人云:觸類旁通。我想這事依然可行。
第一,在中式滋補這個賽道中,這個模式是非常有可行性的,同時我個人認為小仙燉未來占據的賽道是中式大滋補。
第二,我認為包括花膠、雪蛤等相近品類都大有可為,都有重新做出一個厲害的新品牌的巨大可能性。
第三,而對于中高客單價的產品和品類,這依然有極強的借鑒意義,鎖客、提頻、復購一定是未來品牌競爭的核心。
第四,每一代新品牌之所以能出現,除了大勢的原因趨勢的變化,從微觀上來說還因為老品牌對顯而易見的問題視而不見,認為這事不用改。我們需要一雙發(fā)現的眼睛,找到屬于你自己的超級杠桿和機遇。
(沈帥波,湃動新商業(yè)咨詢CEO、著名財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