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藝墨、劉婉如
30年前,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中,一首《杜鵑花》唱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不朽的經(jīng)典。而主人公田玉梅不畏犧牲、浴血奮戰(zhàn),在革命低潮時堅守信念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30年后的今天,當《杜鵑花》再一次在國家大劇院響起時,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共產(chǎn)黨人不畏艱難、舍生取義、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歲月中。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中華兒女前赴后繼,無數(shù)的“田玉梅”懷揣理想信念的明燈,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膽氣、勇氣和決心,用血肉之軀構筑起鋼鐵長城,守護了腳下這方廣袤大地,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傳奇。值此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將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復排并創(chuàng)新制作,用藝術之聲演繹革命精神,讓崇高理想深入人心,令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守正”經(jīng)典與“同步”時代,并更加貼近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是此次國家大劇院復排版《黨的女兒》的創(chuàng)作方向。指揮家李心草用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術語——R.T.C.(Recitativo Tradizionale Cinese),即“中國傳統(tǒng)式宣敘調(diào)”,讓作品在繼承上創(chuàng)新、守正上創(chuàng)新,讓民族歌劇與時代同步,也讓這部經(jīng)典之作再放異彩!
整部作品以“杜鵑花”為引,將江西山區(qū)杜鵑嶺發(fā)生的動人革命故事娓娓道來:共產(chǎn)黨員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死里逃生,兩次深入虎穴,救出桂英,用堅定的革命信仰點燃她心中瀕熄的火焰;感動七叔公,用一片赤誠化解他心中的疑團。在聯(lián)系不上隊伍的危急關頭,成立戰(zhàn)斗小組掩護游擊隊轉(zhuǎn)移。最終被白軍逮捕的玉梅浩氣凜然、視死如歸,懷著對共產(chǎn)主義必勝的信念慷慨就義。她不朽的精神,化作了滿山盛開的杜鵑花。
全劇分為六場,開場響起的《杜鵑花》奠定了這部劇的主題基調(diào),劇中多重人物矛盾的轉(zhuǎn)化是將該劇推向高潮的關鍵性因素。它不僅使角色之間相互依存,也從一定的角度揭示出特定環(huán)境下的人物心理變化狀態(tài)。劇中主要人物以不同的主題音調(diào)出現(xiàn),成為整部歌劇的敘述核心:田玉梅的主題音調(diào)是以山西蒲劇唱腔為主,如《血里火里又還魂》《萬里春色滿家園》《生死與黨心連心》等選段。歌唱家雷佳的演繹兼具中西特色,既借鑒西方美聲唱法的技巧,同時在音樂風格和演唱處理上展現(xiàn)民歌特色,融合得爐火純青,刻畫的田玉梅形象堅毅動人、感人至深。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飾演的七叔公的主題音調(diào)采用的是江西民歌的特色元素,如《天大的重任我來挑》等選段。作品的旋律線條豐富,富于本土風情,廖昌永用深沉、飽滿的演唱詮釋人物,塑造出的正義、無畏的七叔公形象深入人心。桂英的主題音調(diào)一開始是以灰暗的色彩為主線,強調(diào)其內(nèi)心的無奈與無助,直到玉梅喚醒她,把她從生死線上拉回后,旋律逐漸明朗化。歌唱家王璟的詮釋形神兼?zhèn)?,演唱《一死報黨恩》《刀砍雷劈不動搖》等選段擲地有聲,塑造出人物時而瘋癲、時而清醒,在糾結(jié)、彷徨中逐漸堅定的復雜形象。而由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飾演的桂英丈夫——馬家輝則是“大反派”,他聯(lián)合“白軍”內(nèi)外勾結(jié),讓杜鵑坡失去了多名共產(chǎn)黨員,其主題音調(diào)與其他角色具有較大的反差。雖說薛皓垠年紀較輕,但其演唱可謂成熟老練,當他唱出《我就像這件小白褂》等作品時,一個“背信棄義、狂妄自大、賣主求榮”的形象馬上就呈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由余梓溪飾演的娟妹子的主題音調(diào)簡單質(zhì)樸,作曲家一筆帶過,卻成就了最深刻的真實,孩子的演唱自然真實,令觀眾不禁潸然淚下。正是這最簡單的民謠卻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這部劇中,歌唱家們對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詮釋成就了作品的經(jīng)典。一個個英雄仿佛穿越時空來到觀眾面前,故事重演,令人淚目。歌唱家雷佳對于主人公田玉梅的詮釋無疑是豐富深刻的。雖是一個角色,雷佳卻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她所演繹的不同的身份。當玉梅死里逃生后被七叔公誤會,娟妹子抱住她唱出《不要離開我,媽媽》時,她含淚唱出抒情唱段《天邊有顆閃亮的星》,此時的她是一位愛女心切的母親。當她深入虎穴,看到絕望的桂英欲做傻事,與桂英唱出二重唱《杜鵑花》讓其重新燃起希望時,她又是一位睿智直爽好性格的姐妹。當被“白軍”逼迫帶領剿滅游擊隊時,雷佳從容不迫地唱出經(jīng)典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時,又將玉梅的勇敢無畏、大義凜然演繹得淋漓盡致。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飾演的七叔公同樣令人動容。當玉梅把娟妹子托付于他時,他飽含深情地唱出《仰長天,淚如雨下》,將一個善良、質(zhì)樸的革命群眾形象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而后來受馬家輝的引誘和挑唆,他心中存疑,與玉梅產(chǎn)生誤會。當矛盾上升,他唱出《小心不會再上當》時,又將七叔公心中的正念、為人的正直完全展現(xiàn)。誤會解開之后,為了尋找游擊隊,身為黨外人的他積極投身革命事業(yè),堅定唱出《天大的重任我來挑》,更是充分詮釋出了七叔公這個人物的一心為公、一心向黨。
反面角色馬家輝由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飾演。這是劇中唯一一個“反面”角色:中分劉海、白汗衫、手拿折扇的人物造型出場,他出賣同志、背叛組織、茍且偷生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足見他對于馬家輝這一人物角色的反復揣摩。當他唱出《我就像這件小白褂》時,完全揭露了人物自私自利的丑陋內(nèi)心世界。之后,他把“叛徒”的稱謂嫁禍給玉梅,空口白牙唱出《天下哪有這樣的怪事情》迷惑七叔公時,又用精湛的表演展現(xiàn)出其陰險、狡詐。當他狂妄自大地唱出《我的血比你還熱》時,足以讓觀眾恨得牙癢。
桂英由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璟飾演,一出場就是瘋瘋癲癲的形象,她以披頭散發(fā)、神情游離、步態(tài)搖晃的狀態(tài)唱出《從前有座山》,抒發(fā)出對丈夫的失望。第四場中,當桂英無顏面對鄉(xiāng)親父老準備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時,泣如訴地唱出《一死報黨恩》。在之后的《刀砍雷劈不動搖》唱段上歌唱家王璟運用哭腔將情感抒發(fā)到極致,將桂英這一人物堅定不移信念表達得深刻感人。
娟妹子是玉梅在這部劇里貫穿始終的親情線索。娟妹子與玉梅兩個角色相互依偎,正是小演員的出色演繹讓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玉梅最柔軟的一面。在玉梅英勇就義的最后一刻,母女二人跪地相擁,娟妹子含淚唱出的《女兒離不開好媽媽》,句句刺痛觀眾的心,全場觀眾無不為之落淚。
在以往創(chuàng)作的民族歌劇作品中,主題動機都是以當?shù)氐拿窀栾L格作為主要基調(diào);而這部民族歌劇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江西地區(qū),但作曲家大膽地吸取山西蒲劇與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讓南方的五聲調(diào)式與北方的七聲調(diào)式相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被音樂學家稱為“坐北朝南”的音樂基調(diào),在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借鑒傳統(tǒng)戲曲的板腔體,這部劇中有關玉梅的所有經(jīng)典唱段皆是采用板腔體結(jié)構。不僅因為板腔體是我國民族歌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由于其中涵蓋的板腔體結(jié)構和板腔體思維是中國戲曲的精華所在。歌唱家雷佳對板腔體處理得極為細致:在矛盾沖突時演唱富有張力,在演唱抒情唱段時溫暖、深沉,獨到貼切的表演完美地呈現(xiàn)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戲劇發(fā)展。這也是此版《黨的女兒》好評如潮的原因之一。
第一場戲中《血里火里又還魂》就是典型的散板、慢板、快板、散板的板腔體結(jié)構。當雷佳飾演的玉梅在疼痛中蘇醒后唱到“昏昏天,沉沉地,是夢?是真?手被捆,血滿身”(見譜例1),此時運用大量拖腔,拉長節(jié)拍。這幾字看似毫不費力,實際上卻最考驗唱功——要通過大量氣息讓每個字的韻腹若有若無地“掛”在位置上,還要拖住韻尾,表現(xiàn)主人公處境凄慘,身忍劇痛。慢板的形式如泣如訴,令聽眾揪心不已。
譜例1
直到念白說出“老支書,鄉(xiāng)親們……”,看見眼前的鄉(xiāng)親們都已倒在血泊之中,才知道自己是死里逃生。而緊隨其后的是雨打在臉上,冷風嗖嗖地刮,兩腔式樂句襯托出玉梅此刻的心情。此時進入慢板部分的劇情在“喚親人”之后(見譜例2)有一個非常長的拖腔,而這個拖腔要在“人”的韻腹“en”的位置去完成。
譜例2
緊接著進入散板部分,同志們犧牲的心痛,滿腔仇恨在心中,玉梅唱出“我要再和你們拼一拼哪”(見譜例3)。這句唱詞的音樂走向整體是向上的,一字一腔,要求每個字都要清晰、快速地表達出來,每一腔的咬字都很注重字頭。因為字頭決定著情感變化,尤其是“拼一拼”的時候必須要加強,到“哪”時要將整個韻腹送出來,表達了玉梅誓死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
譜例3
《生死與黨心相連》是散板、慢板、垛板、慢板、快板、散板的結(jié)構。開頭的散板部分運用大量的拖腔,表達玉梅勸解桂英不要尋短見時的懇切。從“我和你,從小一起打豬草……”開始,進入慢板,雷佳動情的演唱,充分表現(xiàn)出過去與桂英相處時光的美好。當她激將式反問桂英后,樂曲回到慢板,桂英內(nèi)心已經(jīng)明了。就在這時快板突起,玉梅唱到“挺起胸,朝前走,生死與黨心相連”(見譜例4),讓桂英勇敢面對,在散板演唱時雷佳的處理非常堅決。這里一字一腔,堅定不移,每一個字的歸韻都在聲音位置上,到“與黨心相連”一字多腔時又用氣息托住,明確地讓觀眾感受到玉梅與桂英誓要與黨共生死的決心。
譜例4
全劇的核心詠嘆調(diào)《萬里春色滿家園》在第六場結(jié)尾處,采用的是散板、導板、慢板、中板、小快板、散板的板腔體結(jié)構。當“白軍”得知計劃遭到破壞,抓捕了玉梅時,甚至必死的玉梅依舊從容淡定地對著娟妹子唱出“我走,我走”(見譜例5)。雖然這兩個詞都為長腔,但一次比一次堅定。此刻,在導板部分,玉梅以第二人稱的方式唱出心中的不舍和深情,告訴女兒娟子不要害怕。母女二人互相依偎,充分呈現(xiàn)出人性中的親情光輝。
譜例5
進入慢板部分,演唱六次“告別”時(見譜例6),滿是眷戀和不舍,不舍這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舍鄉(xiāng)親們和身邊的親人,不舍自己的丈夫,留給觀眾極大的想象空間。在這里需要特別注意“告別”兩字。因為這是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字眼,且每一次都在弱拍,所以要輕咬字頭。不僅要弱唱,還要清晰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韻腹一直“哼”在位置上,用氣息拉住。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歌唱家的演唱字字扎心,一次比一次唱得深沉。
譜例6
在最后告別之后進入中板,玉梅用親身經(jīng)歷以小見大,動情訴說,唱出“朝霞里太陽正出山”(見譜例7),表達出內(nèi)心的無限希望與憧憬。由于和聲和節(jié)奏更加明朗化,此時的演唱也應賦予明亮性色彩,表明革命道路雖遙遠,但心中有信仰,再苦也是甜。
譜例7
在一個拖腔之后,間奏的速度加快,一領眾和的方式將全劇推到了另一個高潮。樂曲用極強的畫面感描述出母親對孩子未來生活的憧憬,同時也代表著對革命勝利的信心。此時,再現(xiàn)了全曲的散板部分,形成了首尾呼應之勢?!盎ㄩ_滿神州,莫忘喊醒我”一句(見譜例8),尤其是“莫忘喊醒我”一定要深情地演唱。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留戀,每一個字在唱之前,都要有確定好聲音位置,一個比一個高,松而不垮?!拔摇弊值捻嵞甘恰皁”,是此時最高的位置。在接下來的“九天之上”,也并不是用盡全力地演唱,而是將氣息控制好,直接在高位置上唱出,有種俯瞰神州大地的聽覺效果。到那時這片土地開滿了漫山遍野的杜鵑,代表著黑暗終將結(jié)束,黎明總會到來、革命必將成功!令觀眾聞之感慨,聽之落淚。
譜例8
一部優(yōu)秀的歌劇不僅需要好的歌唱演員,還需要高水準的舞臺技術。只有兩者相互結(jié)合,才能讓歌劇呈現(xiàn)出最好的視聽效果。國家大劇院版《黨的女兒》的創(chuàng)排不僅有演員的更換,還有先進的舞臺技術、純手工的服裝、為契合時代做舊的道具及布景的設置,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超越于視覺的聽覺盛宴。
舞臺技術的進步為這部歌劇的重塑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此次啟用的升降舞臺,做到了無縫銜接杜鵑坡、草屋、竹林等景致的轉(zhuǎn)換。青石板、馬頭墻、木板、青瓦等頗具贛南地區(qū)民居風格的布景更是達到了讓觀眾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升降舞臺的充分運用,使舞臺構建出了龐大的空間,空間的頂層用金屬網(wǎng)做成山坡,用于演員們表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舞臺技術利用冰屏呈現(xiàn)出了多媒體視角,再加上影像的靈活運用,使得舞臺上的投影與冰屏疊加給觀眾呈現(xiàn)出裸眼3D效果。比如,第一場中將坡頂與投屏相結(jié)合,杜鵑坡的立體感馬上呈現(xiàn);第三場用冰屏來打造七叔公家草屋的氛圍感,即刻呈現(xiàn)出了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包括當玉梅思念在外行軍打仗的丈夫時,冰屏上會出現(xiàn)紅軍長征的畫面;當她與桂英回憶出嫁前的舊日時光時,冰屏上會出現(xiàn)兩個梳著長辮子的姑娘在嬉笑打鬧,等等。
除了影像之外,服裝和道具也是這部歌劇的亮點之一。此次的服、化、道在繼承三十年前的習慣用色之外,還用了拓空間和破結(jié)構性的設計方法,在色彩的明度關系和對比關系中按照當下的色彩習慣做了調(diào)整。演員服裝中對褶皺和針跡的使用,更強烈地表現(xiàn)出贛南地區(qū)的服飾特點和地域特色。針跡也是以手工縫制替代現(xiàn)代工業(yè)化機器完成,褶皺則在不同光效下讓演員的衣服更加立體可視。最巧妙的是,這些褶皺是按照衣服最容易破損的地方提前定好位置的,夸張的補丁完美表現(xiàn)出了底層民眾經(jīng)受苦難、衣衫襤褸的狀態(tài)。
道具設計也是別出心裁。此次劇中的道具使用了尼龍等新材料,技術的發(fā)展讓道具真正“動”了起來。為了讓演員表演和舞臺呈現(xiàn)更加鮮活,不少道具還使用了3D打印技術,并對道具瑕疵進行了更為細致的人工打磨。還有部分道具采用了特殊傳統(tǒng)工藝制作。比如,娟妹子手里拿的咸豆角,都是用酒精染料“腌制”而成,這樣更加貼近真實生活,打造出了那個年代的老百姓所生活的環(huán)境氛圍。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富強民主、自由平等、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生在幸福里,長在陽光下。但當這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故事,通過舞臺又重新出現(xiàn)在觀眾視野中的時候,我們依然被帶回到那個烏云壓頂、危機四伏、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年代,感受到共產(chǎn)黨員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zhàn),誓死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與敵人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這樣的精神與情懷時刻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新一代的演員們從首演藝術家們的手中成功接過接力棒,他們將人物刻畫得層次分明,入木三分。加上舞臺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融入,再一次將這部經(jīng)典的民族歌劇推向中國民族歌劇發(fā)展的新高度。在中國音樂學院召開國家大劇院版歌劇《黨的女兒》的研討會上,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表示,“在此版歌劇《黨的女兒》演出后進行一次中國歌劇藝術、中國聲樂教育、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各方面的研討非常必要。通過召開此次研討會,我們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回顧黨的歷史,梳理紅色文化的傳承路徑,對今后歌劇藝術發(fā)展、中國聲樂建設與研究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可見,這部歌劇對于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藝術的魅力在于刻畫生活,提煉精神。而這部歌劇的意義無疑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以思想教育的名義提醒我們銘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在新時代與時俱進的同時要守住民族精神。因為,只有這樣,革命的果實才會從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穩(wěn)穩(wěn)傳承,讓這片神州大地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