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 嚴仍
摘要:小古文《伯牙鼓琴》教學中教師習慣加一個拓展環(huán)節(jié),很不恰當。首先,容易破壞“高山流水”文化的面貌及其建構;其次,容易誤導學生偏離對伯牙鼓琴本意和課文的準確理解;再者,拔高了小古文教學要求。
關鍵詞:教材環(huán)節(jié)? 破壞文化? 誤導理解? 拔高要求
聽課中發(fā)現(xiàn),不少市內(nèi)外教師在教學小古文《伯牙鼓琴》(六上)這篇課文時,總喜歡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前三句(伯牙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之后,進行教學拓展,來個“一問一練”。
問:伯牙除了彈奏《高山流水》外,還會彈奏描繪什么事物的琴曲給鐘子期聽?
練:仿照課文填空:伯牙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乎若_______?!辈乐驹赺______,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乎若_______?!?/p>
于是乎,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答案紛呈:伯牙彈奏了清風、明月,綠樹、紅花,藍天、白云……“善哉乎鼓琴,涼涼乎若清風;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教學很是熱鬧。
這相互關聯(lián)的一問一練,其設計目的,想來主要有三個:一是繼續(xù)深化文章主題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鐘子期對伯牙的樂曲很理解;二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發(fā)展思維能力;三是通過模仿遷移,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范式。乍看,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在這里似乎很合理、很必要,但細想深究它卻很有些問題。
首先,容易破壞“高山流水”文化的面貌及其建構。
伯牙與鐘子期二人因為《高山流水》琴曲成為知音的故事,通過多個時代古書的記載和演繹、歷代文人的慨嘆和吟詠、世人的代代傳說,已經(jīng)固化為面貌美好的知音文化,“高山流水”也成為這種文化的指示符號或代名詞。只要一談到“高山流水”,人們總會想到琴曲《高山流水》,想到伯牙與鐘子期,進而想到高妙的音樂,想到知音和知音難覓。知音文化中,只有用“高山流水”之曲來覓知音,沒有用“清風明月”“綠水紅花”“藍天白云”等其他事物來喻知音。作為教育,我們不能拿“高山流水”之外的東西去糟蹋知音文化。學生學習此文,是在初步理解、建構知音文化,初步見識、感知這種文化的符號——高山流水。我們需要將“高山流水”及其相連的知音文化,根植學生心田,不宜用其他事物去模糊和干擾它。小古文閱讀教學不能脫離文化背景。
其次,容易誤導學生偏離對伯牙鼓琴本意和課文的準確理解。
伯牙為什么要彈奏《高山流水》去覓知音?或者說他會彈奏以其他事物為題的琴曲去覓知音嗎?這值得我們備課時深思。伯牙貴為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读凶印珕枴酚休d:“伯牙善鼓琴?!薄盾髯印駥W篇》有載:“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揚秣?!辈酪獙ひ挼闹簦粌H要能聽懂他的音樂形象,更要能聽懂他的心態(tài)和情志。在中國古代“天地人合一”文化里,主張“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高山大河更為君子、士大夫們所鐘情。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之中(《列子·湯問》有載:“……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寄托著伯牙高大宏偉的志向、遼遠豐富的情懷。高山、流水中有他的情懷在其中。伯牙先后用“高山”“流水”形象和融入他情操志向的琴曲去覓知音,《高山流水》成為音樂的最高境界。所以,課文說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他不會彈奏無“志”的“清風明月”之類難度不高的曲子去尋覓知音。如此,他將尋覓不到真正的知音,世上也不存在“知音難覓”之說了;也將不會有后文所寫伯牙“破琴絕弦”了。而鐘子期恰恰就能戰(zhàn)勝伯牙給予的高難度挑戰(zhàn),又快又準地聽懂伯牙的音樂形象,聽懂伯牙的情懷,既懂樂又懂人。他在音樂的高端平臺,在伯牙的心靈深處,與伯牙相擁,成為他的知己。由此可見,上述拓展無疑是在未對教材完全正確解讀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種不恰當設計。小古文閱讀教學不能脫離文章語言環(huán)境。
再者,拔高了小古文教學的要求。
小學階段安排小古文學習,主要目的和要求是:讓學生知曉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有很多這種用文言寫成的文章,了解它的大致面貌是什么樣子,初步認識它;讀一讀,注意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找到文言文的語感,覺得有趣,喜歡上它;借助注釋、插圖、課后鏈接等,結合想象,大致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通過朗讀、理解等來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了解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為小學之后學段的文言文學習做個鋪墊。小古文(包括古詩詞)教學不要求仿寫文言句式,更不作仿寫小古文要求。因此,前面提到的拓展練習,涉及文言特殊句式的遷移學習,屬于拔高要求,加大了學習難度,耗費教學時間,增加負擔,且在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表達中也極少用到。教學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符合兒童階段認知特點。
綜上可見,上述課中的“一問一練”的環(huán)節(jié)安排是欠妥的,建議大家教學時不用為好。如果要問,可以問:伯牙為何要彈奏《高山流水》來覓知音?如果要練,可以練:先想象,再說一說鐘子期在伯牙的《高山流水》曲子中聽到的內(nèi)容、看到的畫面、感受到的情懷。如此,緊扣單元和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并深入理解課文、深刻感受音樂藝術之美。
所以,教學中的拓展,不能脫離文化背景、語言環(huán)境和課程標準要求,不能憑教學慣性,不假思索,隨手安排;要考慮必要性、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