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奉熙,任昭杰
(山東博物館,山東 濟南 250014)
碎米薺屬(CardamineL.)于1753年由林奈創(chuàng)立,隸屬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全世界約160種,中國約有39種,山東記載有4種,分別為水田碎米薺(Cardaminelyrata)、彈裂碎米薺(C.impatiens)、彎曲碎米薺(C.flexuosa)和碎米薺(C.hirsuta)。《山東植物志》《山東植物精要》等文獻均無白花碎米薺(C.leucantha)在山東分布的記載,也未見相關(guān)報道[1-2]。根據(jù)《中國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 (FOC)記載,白花碎米薺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四川、寧夏、甘肅、陜西、山西等省[3-6]?!吨袊叩戎参锊噬珗D鑒》稱該種分布范圍包括華北植物區(qū)系,亦未提及其在山東省有分布[7]。
2020年4月,作者在對濟南九如山植物資源進行野外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了疑似白花碎米薺群落,初步鑒定為白花碎米薺。由于植株未到花期,故未采集標(biāo)本。兩周后,作者再次到該地進行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種正處于盛花期(圖1 A),并拍攝到傳粉昆蟲(圖1 C)。作者對其生境、性狀進行了觀察并統(tǒng)計了數(shù)據(jù),同時采集植株制作了標(biāo)本。經(jīng)花的詳細解剖和形態(tài)特征研究后(圖1 F),進一步確定為白花碎米薺,為山東省新記錄種。
白花碎米薺Cardamineleucantha(Tausch) O. E. Schulz in Engl. Bot. Jahrb. 32: 403. 1903: N. Busch in Kom. Fl. URSS 8: 157. 193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2: 52. 圖1834. 1972; 中國植物志 33: 195. 1987;Flora of China 8: 90. 2001.——DentarialeucanthaTausch in Flora 19 (2): 404. 1836.
多年生草本,高25.0~75.0 cm,疏被長柔毛。根狀莖細長,匍匐,有時不同植株的根狀莖交織生長(圖1B)。莖單一,曲折,有時匍匐。莖生葉4~9枚,葉柄5.5~25.0 cm,基部無耳;頂端小葉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13.3 cm,寬0.5~5.0 cm,兩面微被毛,基部楔形,葉緣具有不規(guī)則的鋸齒、重鋸齒或小牙齒,頂端漸尖,稀急尖;側(cè)生小葉多為2對,稀為1對,與頂生相似,略小,無柄,基部楔形,有時傾斜??偁罨ㄐ蛴袝r分枝,具花多數(shù)(圖1 D, E);花梗密被長柔毛或微柔毛,細長;萼片長圓形,邊緣膜質(zhì),外面被長柔毛;花瓣白色,匙形至長圓形,基部楔形,不具爪,頂端圓形;子房密被長柔毛(圖1 F),柱頭扁球形。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境:潮濕的林下或溪流旁(圖1 A)。
A—生境;B—根狀莖;C—傳粉;D—花序分枝;E—總狀花序;F—花的解剖。圖1 白花碎米薺Fig.1 Cardamine leucantha
標(biāo)本鑒定:山東省濟南市九如山(36°28′33.04″—36°28′45.82″N, 117°17′23.43″—117°17′34.50″E),海拔557~699 m,采集人趙奉熙,2020042501、2020042502、2020042503,憑證標(biāo)本存放于山東博物館。
根據(jù)山東分布的5種碎米薺屬植物的形態(tài)性狀,編制了山東省碎米薺屬植物分種檢索表。
1.葉片無柄,至少莖中、上部的葉片無柄,最下1對小葉耳狀抱莖
水田碎米薺C.lyrataBunge
1.葉片有或長或短的葉柄。
2.莖生葉葉柄兩側(cè)不顯著呈翅狀,基部有1對抱莖線形彎曲的耳
彈裂碎米薺C.impatiensL.
2.莖生葉葉柄不擴大,即使稍有翅,但基部從不延伸呈耳狀。
3.大形羽狀復(fù)葉,莖生葉有小葉1~2對,頂生小葉長4.0~11.0 cm,近卵形或披針形;花瓣長5.0~8.0 mm
白花碎米薺C.leucantha(Tausch) O.E.Schulz
3.小形羽狀復(fù)葉,莖生葉有小葉3~6對,頂生小葉長0.2~3.0 cm,形狀多樣;花較小,花瓣長3.0~5.0 mm。
4. 莖較曲折,自基部多分枝,斜生呈鋪散狀;基生葉有小葉3~7對,頂生小葉先端3齒裂
……………………………………………………………………… 彎曲碎米薺C.flexuosaWith.
4.莖不曲折,直立或斜升,分枝或不分枝;基生葉有小葉2~5對,頂生小葉邊緣有3~5圓齒
碎米薺C.hirsutaL.
白花碎米薺廣泛分布于亞熱帶與北溫帶地區(qū),我國南北各省較為常見,山東省周邊的省份及臨近的韓國、朝鮮和日本等均有分布[3-4, 7-8]。因此,山東省具有適宜白花碎米薺生長的氣候條件。此外,九如山是著名的瀑布群景區(qū),景觀棧道依水而建,形成了非常濕潤的林下生境。白花碎米薺正是沿著水流呈集群分布。同時,作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九如山景區(qū)目前大量引進栽培植物,白花碎米薺很有可能是人為無意帶入。
白花碎米薺嫩苗可食,曬干亦可代替茶葉飲用,全草及根狀莖入藥,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同時,作為飼料添加劑能有效減少雞鴨的發(fā)病率,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9]。此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遼寧大連等地區(qū),大量挖采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導(dǎo)致白花碎米薺野生種群迅速減少,為保護其野生資源,有研究者對其快速繁殖和組織培養(yǎng)進行了研究[9]。因此,在山東發(fā)現(xiàn)白花碎米薺的新分布,不僅更新了其分布范圍,還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其野生資源的壓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白花碎米薺此前被歸為上海市春季園林景觀的主要雜草群落之一,且被列為優(yōu)勢雜草群落[10]。因此,作者認為,發(fā)現(xiàn)白花碎米薺大片種群,應(yīng)當(dāng)提高警惕,并對其進行監(jiān)測,以免形成雜草群落對本土物種造成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