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得人助,愛己者當愛人。”
如今的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常委,中華慈善總會原副會長鄭功成系長期從事社會保障研究的教授,對我國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理論貢獻。《慈善》雜志1998年創(chuàng)刊,在海內外公開發(fā)行時,鄭功成教授為《慈善》雜志寫下了上述題詞。
反哺——孝敬,奉養(yǎng)雙親,這是“為人子”者應盡的義務。我們的祖先還把這種義務從精神上升華為一種道德。視其為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認為一切道德的事業(yè)的追求都應從“孝”做起。
這是黑瑛發(fā)表在《慈善》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寫到的一句話。黑瑛原名馬獻廷,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市作家協(xié)會、天津市文聯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
廣納義舉,廣播善心。
上述這句話出自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原常務副會長趙玉橫寫給《慈善》雜志的一篇文章中。趙玉橫同志在任期間為天津市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深得大家贊許的一位慈善會領導。
一個民族,只有一條法律——善良。
法國作家,自然主義創(chuàng)始人左拉少年時家境貧寒。中學畢業(yè)后做過打包工人和記者。1872年成為職業(yè)作家,以場景壯闊,氣魄宏大,文體粗獷遒勁,喜作夸張描寫和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著稱。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領袖。19世紀后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但是他的優(yōu)秀作品往往突破了他的自然主義框架,而成為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被視為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遺產的組成部分。一生寫成數十部長篇小說,《萌芽》(1885)是左拉的代表作,小說以煤礦工人罷工為背景,描寫了礦工的悲慘生活。上述名言出自《左拉中短篇小說選》,足見“慈善、善良”在這位世界著名作家心中的分量。
慈善的心靈和靈活的手能使苦難的人踏上幸福的前程。
中華慈善總會“微笑列車”項目的顧問,著名醫(yī)學博士,中國第一位整形與頜面外科教授,中國整形外科、頜面外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宋儒耀在《慈善》雜志創(chuàng)刊初期,通過《慈善》雜志贊賞“微笑列車”并向大家闡述了這令人們感到振奮的道理。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此名言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平臺秘略贊十首·幼俊第八》,意思是說:成大事者,從不放棄做小善事。常做小善事,方能增加大事的輝煌。
王勃系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這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稱“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見善。
上述名言出宋代著名詩人林逋所著的《省心錄》,意思是說:做有益于眾人之事的人從來不談利益;追逐利益的人從來不做善事。說明君子、小人各有所求。
詩人林逋在詩詞、繪畫、書法諸方面均有頗高的造詣,深得后世贊譽。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