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心血管系統(tǒng)也同樣如此。除人們熟知的高血壓、冠心病外,房顫、心臟瓣膜病、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血管病對老年人的心臟健康也造成了嚴重威脅。
房顫: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由心房活動喪失規(guī)律性而導致的心律失常,是老年人高發(fā)的心律失常類型。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患病率迅速增加。房顫患者常有心慌、胸悶、疲乏、頭暈等不適,也可毫無癥狀。雖然房顫在老年人中很常見且“存在感”不強,但它隨時可能發(fā)出致命一擊。
房顫導致心跳不規(guī)規(guī)、血流紊亂,既會使心肌失去有效的收縮和舒張功能,造成心力衰竭,又極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脫落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腦血管,可能導致腦栓塞等嚴重后果。因此,老年人若確診為房顫,應遵醫(yī)囑規(guī)范服用抗凝藥物,必要時可進行左心耳封堵術(shù)。
心臟瓣膜?。涸斐尚牧λソ叩闹匾?/p>
心臟瓣膜是心臟各心腔之間的單向“閥門”,保證心腔內(nèi)血液的有序流動。一旦“閥門”由于各種原因發(fā)生老化,會引起心臟血流紊亂,進而影響心臟的正常泵血功能,甚至引起心功能衰竭。
目前,導致我國老年人心臟瓣膜病變的原因雖然仍以風濕性疾病為主,但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特別是瓣膜鈣化引起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反流等,正呈顯著增加的趨勢。
心臟瓣膜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治療相對簡單;若病情進展至重度狹窄或反流,很容易造成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為避免瓣膜病變帶來的嚴重后果,老年人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的一道“枷鎖”
慢性心力衰竭通常繼發(fā)于冠心病、高血壓、擴張型心肌病和瓣膜病,屬多種病因共同作用所致的心臟疾病終末階段。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有以呼吸困難、倦怠、乏力為主的左心衰表現(xiàn),或以水腫、腹脹、少尿為主的右心衰表現(xiàn)。對老年人而言,慢性心力衰竭無異于一道枷鎖,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重要的是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