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邏輯思維培養(yǎng)和綜合能力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聯系教學現狀可以發(fā)現,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學生興趣不濃、探究意識缺乏、與實際生活聯系不足等問題,不僅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還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了解現代化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及目標,并結合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對教學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使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诖耍疚膶π聲r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10-0212-02
在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開展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更加側重對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實踐中感知知識和鍛煉能力。這樣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學生能獲得綜合全面的發(fā)展[1]。本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從激發(fā)興趣、思考探究、教學手段、實踐應用等方面入手,提出幾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為其他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參考。
1 ?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較,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且實際學習中存在很多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如果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久而久之,一些學生會喪失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會下降。第二,學生探究意識欠缺。新時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實際情況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討論的機會比較少,無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教學目標的實現。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思考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覺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第三,教師教學手段單一。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問題設置、小組合作、實踐操作等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可以推動教學更加高效和高質完成,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還存在單一性和使用不恰當的問題,需要對此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第四,教學與生活缺乏聯系。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實際教學中卻容易忽略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再加上學生實踐體驗的欠缺,給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影響[2]。
2 ? 新時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2.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興趣指導下,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所以教師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并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實踐中教師可以仔細剖析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知識內容呈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直觀圖片展示。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將抽象性的知識內容以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還能夠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第二,趣味游戲活動。學生有愛玩的天性,在教學中引入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并在游戲參與中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更加高效[3]。
以“認識圖形”為例,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以直觀、具體的方式展現,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細致地掌握不同圖形特征。在學生初步認識不同圖形以后,教師可以組織看圖說話游戲。教師給出一個圖形,學生舉手回答圖形對應的名稱及主要特征。最后教師給予回答正確的學生相應的獎勵。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學科的趣味性。
2.2 ?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新時期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思考探究機會,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實現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與鍛煉。教師想要取得這一教學效果,就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設置多個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好指導者的作用,在學生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給予適當指導,讓學生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鍛煉和發(fā)展思維能力。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如桌子、窗戶等,讓學生對這兩個圖形有一個簡單認識,然后設置“長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區(qū)別?怎樣辨別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觀察和操作。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在折一折、量一量和比一比操作中能思考、比較和歸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探究、操作等能力能得到鍛煉,教學效率與質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4]。
2.3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新時期出現的教學手段有很多,想要這些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對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選擇和恰當運用,確保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的教學方法包含以下幾種:第一,小組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對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和分析探討,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起到活躍課堂、促進互動交流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第二,實踐操作。小學數學包含很多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容,教師僅依賴口頭講授無法幫助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對此,教師可采用實踐操作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對課堂知識有更透徹的理解[5]。
以“長度單位”為例,該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米、厘米”長度單位,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利用刻度尺對不同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可以將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滲透其中,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真實的測量活動,并對測量結果進行準確記錄,最后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評價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這樣既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又能提高實際教學質量。
2.4 ?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小學數學涵蓋的知識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都能夠找到原型。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時,教師需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更好理解數學知識內容,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進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有效性明顯提高[6]。
以“混合運算”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超市購物、坐公交車等情境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完成教學后,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實踐應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新時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教師要側重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學生探究意識欠缺、教學方法運用不夠科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缺乏聯系等問題。對此,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結合當前數學教學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對教學進行優(yōu)化調整,在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推動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綜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彩紅.新時期打造新課堂,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18(3).
[2]張志華.論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24).
[3]閆義興.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
[4]周艷華.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65).
[5]于殿波.論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3).
[6]冉俊海.淺析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2017(25).
【作者簡介】
林慧紅(1977~),女,漢族,福建莆田人,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