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詔 ,陶宇亮,孫海青,楊 超
(1.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北京 100094;2.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激光信息感知技術核心專業(yè)實驗室,北京 100094)
近年來,大氣中CO2的含量與氣候變化的關系一直是氣候研究的熱點[1]。為了研究CO2的全球分布及變化,已經(jīng)發(fā)展了對地探測星載光譜儀[2-3]、星載路徑積分差分吸收(Integrated path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IPDA)激光雷達[4]兩類光學遙感儀器。星載光譜儀具有高分辨、大幅寬的優(yōu)點,激光雷達具有高精度探測、抗干擾能力強的優(yōu)點。然而,目前兩種儀器均主要獲取CO2柱濃度信息,缺乏垂直廓線探測能力。近年來發(fā)展的臨邊探測光譜儀[5-6]和掩星探測光譜儀[6]可以用來測量CO2垂直分布,但由于光譜分辨率和信噪比問題,在探測精度和垂直分辨率方面有所不足。
在光學掩星探測系統(tǒng)中,用單頻激光源替換掉太陽、月亮或恒星,不僅可以實現(xiàn)高光譜分辨率的差分吸收探測,還可以降低接收端的光譜分辨要求。2010年,Kirchengast等[7]在ACCURATE(Atmospheric Climate and Chemistry in the UTLS Region And climate Trends Explorer)計劃中首次提出了激光掩星探測技術。該計劃在掩星系統(tǒng)的發(fā)射端和接收端分別搭載紅外激光發(fā)射機和接收機,用差分吸收探測的方式進行UTLS(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5~35 km) 高度區(qū)域大氣成分和風速測量,即低軌紅外激光掩星LIO(LEO-LEO Infrared Laser Occultation)探測技術。在該任務中,激光被設計為固定波長的脈沖發(fā)射模式,通過工作波長(λon)和參考波長(λoff)的波長組合進行差分吸收探測,直接得到差分吸收光學厚度,再由Abel積分變換反演得到分子數(shù)密度分布廓線。其工作波長和參考波長分別為4 771.621 4 cm?1和4 770.15 cm?1。2020年李文冬等,在ACCURATE工作基礎上,對該技術的探測能力進行了仿真分析[8]。
在激光掩星系統(tǒng)工作過程中,光源和大氣之間存在相對運動。搭載激光光源的衛(wèi)星在掩星光學路徑上的速度分量會引起較大的多普勒頻移,因此,實際工作中需要對激光波長作相應的頻移補償,并且需要通過高精度的電流和溫度控制實現(xiàn)2×10?8(20 s)[9]的穩(wěn)頻能力。其波長監(jiān)測能力需要達到MHz量級。采用激光掩星探測技術,需要構建多顆衛(wèi)星的星座才能達到較高的觀測效率。在工作中雙星軌道面夾角不一定是恒定值,因此需要對不同的星間條件設置不同的多普勒補償量。此外,在掩星探測過程中,相對運動速度還會發(fā)生變化,使激光波長在到達大氣時逐漸變化。上述特性將提高系統(tǒng)的研制成本和實現(xiàn)難度。
ACCURATE提出的工作波長在2.5 μm附近,這主要是為了兼顧更多的痕量氣體成分,避免太陽和大氣背景光干擾,且具有較好的大氣透過率。目前具有高內(nèi)增益的高靈敏度探測器件主要是光電倍增管(PMT)和雪崩光電二極管(APD),其工作波長主要在400~1 700 nm內(nèi)[10]。ACCURATE的測量波長與上述高靈敏探測器無法匹配,信噪比的提升受到限制。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分析了基于可調(diào)諧激光直接吸收光譜技術的激光掩星探測方案,通過波長連續(xù)掃描直接獲得大氣吸收光譜[11]。該方案可以降低對激光器的控制和監(jiān)測要求,從而降低成本和復雜度。通過理論分析和建模仿真,在1 400 nm~1 700 nm之間優(yōu)選工作波長,以匹配In-GaAs-APD器件的工作波長范圍[12],該波段也具有較高的大氣透過率。最后,本文給出了一組載荷指標,并通過仿真分析了基于這套載荷指標的系統(tǒng)探測能力。
直接吸收光譜技術是可調(diào)諧二極管激光吸收光譜技術(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DLAS)的一種實現(xiàn)途徑[13-14]。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控制可調(diào)諧二極管激光器的溫度和電流連續(xù)單調(diào)地改變激光波長,使波長經(jīng)過待測氣體分子的某個特征吸收線,從而得到待測分子的特征吸收光譜,再由差分吸收技術獲得待測分子濃度。
設入射光強為I0,根據(jù)朗伯-比爾定律,出射光強I可以表示為:
式中N為分子數(shù)密度,σ為指定波長λ、溫度T和氣壓P的分子吸收截面,L為吸收路徑長度,D為吸收光學厚度。由式(1)可得分子數(shù)密度的計算公式:
可見,通過測量出射光強與入射光強之比即可由式(2)計算得到分子數(shù)密度。公式中吸收截面σ可以由Hitran數(shù)據(jù)庫、GEISA數(shù)據(jù)庫等計算獲得。
在工程應用中,若通過調(diào)節(jié)溫度和電流使波長單調(diào)變化則可以在出射光處得到一條強度曲線(如圖1所示)I(t)。結合波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λ(t),可以認為接收端的光強變化曲線為光譜曲線I(λ)。此時,可以將吸收峰位置確認為分子工作波長λon,對應透過光強I也可以寫作Ion。對曲線兩側(cè)的弱吸收部分進行線性擬合,則可以得到一條基線。基線中與λon對應的擬合信號強度可以作為I0,再由公式(2)計算分子數(shù)密度。
圖1 直接吸收光譜激光掩星探測原理Fig. 1 Detection principle of laser occultation direc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也可以從曲線兩側(cè)的非吸收光譜數(shù)據(jù)中選取一個位置作為分子參考波長λoff,再由以下公式(3)計算出分子數(shù)密度。
式中,IR表示接收端,IT表示激光發(fā)射端。這兩種處理方式都較容易獲得吸收峰處的吸收透過率,從而實現(xiàn)分子數(shù)密度測量。由于該技術容易實現(xiàn)、成本低、非接觸且高可靠,這種激光直接吸收光譜技術已被大量應用在工業(yè)在線測量設備中。
如圖1所示,在激光掩星探測過程中,采用直接吸收光譜技術可以降低波長控制和波長監(jiān)測的難度。同時,采用直接吸收光譜技術還可以通過較大的波長掃描范圍實現(xiàn)不同掩星條件下的多普勒頻移補償。
與地面測量不同,在激光掩星探測過程中,激光將穿過不同大氣高度層,觀測路徑上的溫度、氣壓有極大差異。因而式(2)將不再適用,此時可以由式(1)計算出吸收光學厚度D(h):
式中h為待測高度。
Kirchengast等[7]通過激光掩星積分模型的研究,推導了Abel積分變換公式:
式中,α為消光系數(shù),又可以表示為:
σon為工作波長吸收截面,σoff為參考波長吸收截面,r為高度層h的地心半徑:
i為高度層序號。a為GNSS掩星測量系統(tǒng)中定義的碰撞參數(shù),表示為:
式中n為大氣折射率。
由式(5)可以得到分子數(shù)密度計算公式:
計算吸收截面σ所需的壓力P和溫度T有4種方式:第一,借鑒ACCURATE采用微波折射掩星方案獲取;第二,采用激光差分吸收技術測量O2含量反演獲得;第三,由背景庫獲得;第四,在CO2混合比不隨高度變化的假設條件下由迭代反演獲得。
除了式(3)~式(6)的差分吸收方式外,在獲得了完整吸收光譜曲線的條件下還可以由最優(yōu)光譜法反演分子數(shù)密度。這也是當前臨邊探測系統(tǒng)中常用的反演方法。
通過光譜差分吸收測量痕量氣體時,其最優(yōu)工作波長選擇可以參考5個條件:(1)最優(yōu)透過率;(2)其它成分干擾;(3)非吸收大氣透過率;(4)探測靈敏度;(5)背景光干擾。
對于背景光干擾可以通過加入窄帶濾光片進行抑制。探測靈敏度條件前文已作出分析,根據(jù)該條件將波長范圍選為1 400~1 700 nm,CO2在該范圍內(nèi)擁有豐富的吸收譜段。接下來主要分析條件(1)~(3)。
當采用差分吸收原理處理數(shù)據(jù)時,所選工作波長λon的透過率越低則探測系統(tǒng)靈敏度越高,但過低的透過率會導致信號變?nèi)跎踔岭y以測量。因此,差分吸收測量時存在最優(yōu)的透過率范圍,這個范圍與信噪比和測量精度存在一定的關系。由式(1)可得CO2吸收光學厚度:
式中T為吸收透過率。DC的相對誤差公式為:
在信號較強時,參考波長信號的噪聲可以表示為:
式中ε為與探測電路有關的常數(shù)。在直接吸收光譜探測技術中,接收端共用探測電路,因此工作波長信號的噪聲也可以表示為:
結合公式(1)可得:
式中,SNR為探測信噪比。在采用2.2小節(jié)中的Abel積分法進行反演處理時,還將引入誤差放大因子gAbel(~2.5),此時式(14)改寫為:
式中,T為透過率。式(15)即為最優(yōu)透過率公式。從式(15)可以看出,相對誤差與信噪比成反比,且當T過大或過小時,都會引起相對誤差的增加。在相對誤差要求明確時,可以得到信噪比和透過率需求關系:
設密度相對誤差要求分別為0.3%、0.5%、1%、2%,則信噪比與透過率關系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顑?yōu)透過率在0.3附近,若將透過率約束在0.2~0.6范圍內(nèi),則可以在同等誤差條件下極大地降低信噪比需求。
圖2 信噪比SNR與透過率關系Fig. 2 The relationship of SNR and transmission T
激光掩星探測過程是復雜的物理過程,對其進行計算和評估也需要復雜的物理建模。該物理過程涉及到光電探測、分子吸收、大氣散射、大氣折射、衛(wèi)星運動等。為此,基于Hitran和GEISA數(shù)據(jù)庫、美國標準大氣模型、Modtran 氣溶膠衰減和背景光數(shù)據(jù),按照大氣分層計算模型,作者開發(fā)了激光掩星探測仿真系統(tǒng)[15]。由該仿真系統(tǒng)可以給出CO2等分子在1 400~1 700 nm(5 882~7 143 cm?1)波段、0~100 km切點高度上的激光掩星傳輸光譜,并分析出CO2的工作波長。首先,計算出不含CO2的Hitran大氣成分(H16OH、H18OH、H17OH、H16OD、16O13C16O、16O12C18O、O3、N2O、CO、CH4、O2、NO、SO2、NO2、NH3)的激光掩星吸收光譜作為背景干擾光譜。第二步,計算出CO2的激光掩星吸收光譜。第三步,對兩種光譜開展對比分析,給出既滿足最優(yōu)透過率條件又受較小干擾的CO2工作波長。
圖3是CO2吸收光譜與背景光譜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兩種光譜有較多的交疊區(qū)域,但也有可以區(qū)分的區(qū)域。根據(jù)第3節(jié)最優(yōu)波長的5個條件分析,最終選擇6 310.883 4 cm?1作為工作波長,若按照雙波長差分吸收方式處理,其參考波長可以選擇6 310.15 cm?1。
圖3 (a)背景光譜與(b)CO2光譜對比(波數(shù)ν范圍5 882 cm?1~7 143 cm?1,高度5 km)Fig. 3 Comparison of (a) background spectrum and (b)CO2 spectrum (The range of wave number ν is 5 882 cm?1~7 143 cm?1 and the height is 5 km.)
可以按照差分吸收原理分析干擾帶來的誤差。以角標S表示干擾波長,則其引起的相對誤差可以表示為:
考慮最優(yōu)透過率條件,選擇在各切點高度處吸收透過率在0.2~0.6內(nèi)的工作波長,具體吸收工 作 波 長 可 以 選 擇6 310.915 cm?1(5~10 km)、6 310.893 cm?1(11~18 km)、6 310.890 cm?1(19~26 km)、6 310.883 4 cm?1(27~39 km)。
由仿真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背景光譜干擾主要影響區(qū)域為5~15 km,其相對誤差小于0.04%,在15 km以上,背景光譜干擾相對誤差迅速下降到0.013%以下。背景光譜干擾隨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原因是H2O分子等干擾分子主要分布在15 km以下[16],其在空氣中的混合比隨高度迅速減小,而CO2的混合比幾乎不隨高度變化(100 km以下);第二種原因是隨著高度增加,氣壓迅速減小,由氣壓引起的譜線展寬也迅速減小,使波長間的相互串擾減小。
圖4 背景光譜干擾誤差Fig. 4 Error caused by background spectral interference(λon is 6 310.915 cm?1 @ 5~10 km, 6 310.893 cm?1 @ 11~18 km, 6 310.890 cm?1 @ 19~26 km, 6 310.883 4 cm?1 @ 27~39 km, and λoff is 6 310.15 cm?1)
對于激光掩星探測系統(tǒng),其主要的系統(tǒng)參數(shù)包括軌道高度、激光發(fā)射功率、激光發(fā)散角、接收望遠鏡口徑、接收視場、光譜帶寬和電子學濾波帶寬等。鑒于ACCURATE計劃可行性論證較為充分,這些參數(shù)大部分都可以參考ACCURATE計劃提出的方案。
這里主要討論電子學濾波帶寬和采樣頻率的設計采用波長掃描方式,接收端測量時將通過連續(xù)采集獲取具有波谷的調(diào)制信號,此時,波谷的下降沿和上升沿決定了系統(tǒng)的電子學濾波帶寬。設吸收光譜信號的下降沿時間為τ,則濾波帶寬為:
設掃描周期為△t,波長掃描范圍為ν1(6 309.883 4 cm?1)~ν2(6 311.883 4 cm?1),則可以仿真計算出各高度層吸收譜的下降波數(shù)寬 ?ν,其中最短下降沿為? ντ。則下降沿時間為:
設掃描周期為20 ms,根據(jù)仿真結果,△ντ≈0.011 5 cm?1,則帶寬△ν≥3.04 kHz。
為了保證光譜的有效恢復,在上升沿內(nèi)的采樣點不低于10個,則采樣頻率不低于87 ksps。
根據(jù)上述分析,參考ACCURATE設計,系統(tǒng)參數(shù)見表1。
表1 系統(tǒng)仿真參數(shù)Tab. 1 System simulation parameters
根據(jù)系統(tǒng)仿真參數(shù)進行仿真計算,可以得到工作波長λon處的吸收光譜信號,其信噪比見圖5(彩圖見期刊電子版)。圖中光譜吸收峰對應6 310.883 4 cm?1??梢钥闯觯捎弥苯游展庾V技術,不需要高精度波長穩(wěn)頻,只要從接收信號中找到吸收峰位置即可確定工作波長,因而可以有效節(jié)約成本、降低復雜度。
圖5 探測信噪比仿真結果Fig. 5 Simulation results of detection SNR
從仿真結果可知,系統(tǒng)的探測信噪比與波數(shù)ν和切點高度h相關。在光譜吸收峰附近,由于大氣吸收導致信噪比迅速降低,在低層大氣吸收峰處甚至僅剩下噪聲信號。在低層大氣,由于氣溶膠和分子的消光導致信噪比迅速下降,這兩種因素中主要分布在5 km以下的氣溶膠層占主導作用。在5 km以上,由于氣溶膠的迅速減少,信噪比迅速增加,到10 km以上,探測信噪比增加到800以上。
有兩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探測信噪比,第一種是通過平滑或濾波方式對信號進行處理,第二種是通過多次采樣累積來提高信噪比。這里僅討論第二種方式。
根據(jù)信噪比模型,累積M次信號可以將信噪比提高倍。已知采樣頻率為40 Hz,根據(jù)切點掃描速度變化和處理的垂直分辨率,可以得到各高度層對應的累積次數(shù)M。仿真結果見圖6。由仿真結果可以看出,測量信號在低層大氣的累積次數(shù)明顯高于高層大氣。30 km以上累積次數(shù)較為穩(wěn)定。在30 km以下,隨著切點高度降低,同等分辨率的累積次數(shù)迅速增加。其中,5 km處累積次數(shù)約為30 km處累積次數(shù)2倍。這是因為低層大氣的折射彎曲較大,使垂直掃描速度迅速降低所致。這有利于補償?shù)蛯哟髿庥捎趶娚⑸渌p帶來的損失。
圖6 累積次數(shù)的高度分布Fig. 6 Height distribution of cumulative times
在差分吸收處理的條件下,氣體分子濃度探測的相對誤差與參考波長信噪比SNR、累積次數(shù)M、工作波長差分吸收透過率T、以及背景光干擾DSon?DSoff密切相關。其綜合影響公式為:
公式(20)描述了采用差分吸收處理的激光掩星探測濃度相對誤差ED的綜合影響公式。根據(jù)該公式,可以由表1參數(shù)估算系統(tǒng)的探測誤差。其結果見圖7,垂直分辨率分別為0.25 km、0.5 km和1 km。
首先,探測誤差與垂直分辨率的開方成反比,高垂直分辨率對應較高的誤差。0.25 km垂直分辨率的探測誤差是1 km垂直分辨率探測誤差的2倍。在0.25 km垂直分辨率下7~42 km的測量誤差小于0.8%,而在1 km垂直分辨率下誤差則小于0.4%。在5~35 km的觀測范圍內(nèi),最大誤差出現(xiàn)在5 km處,0.25 km垂直分辨率的最大誤差為1.8%,1 km垂直分辨率的最大誤差為0.9%。
其次,探測誤差與高度密切相關。當高度下降到5 km時,探測誤差迅速增加到1.8%。這是因為低層大氣信噪比迅速降低所致。當高度由42 km升高到49 km時,探測誤差迅速增加到1.6%。這是因為差分吸收透過率迅速提高所致。
圖7 探測誤差隨高度分布Fig. 7 Distribution of detection error varying with height
若可以對信號進行較好的濾波或平滑處理,或采用最優(yōu)光譜法等更先進的反演手段,測量精度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激光掩星探測技術具有高垂直分辨率、高精度、全球覆蓋、全天時探測的優(yōu)點,是解決痕量氣體垂直廓線探測問題的重要手段,是當前溫室氣體探測技術的重要補充。通過對比分析,本文確定了可調(diào)諧激光直接吸收光譜技術路線。通過理論分析和仿真計算,得到了UTLS區(qū)域CO2濃度探測誤差的影響因素和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基于最優(yōu)透過率和最小背景光干擾原則,選擇了6 310.915 cm?1@5~10 km、6 310.893 cm?1@11~18 km、6 310.890 cm?1@19~26 km、6 310.883 4 cm?1@27~39 km的工作波長,以及參考波長6 310.15 cm?1。仿真結果表明,在0.25 km垂直分辨率條件下,系統(tǒng)探測誤差優(yōu)于1.8%,且7~42 km探測誤差優(yōu)于0.8%。在1 km垂直分辨率條件下,系統(tǒng)探測誤差分別提高到0.9%和0.4%。分析表明,采用可調(diào)諧激光直接吸收光譜技術開展掩星探測,可以省去高成本高復雜度的高精度波長穩(wěn)頻系統(tǒng),有效獲取CO2濃度廓線分布,對全球溫室氣體廓線探測技術發(fā)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