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李寬瑩 王鴻 張雪冰 張帆
摘 要: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桃苗木的繁育一般需要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育苗周期長、成本高、成效一般。通過多年試驗結果表明,在北方地區(qū)采用日光溫室進行桃苗木的繁育,可實現(xiàn)當年育成成苗,縮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育苗效率。該研究介紹了利用日光溫室進行桃苗木繁育過程中砧木種子的選擇、處理、播種、砧木苗管理、接穗的采集與貯藏、苗木的嫁接、嫁接后管理、起苗以及起苗后的假植、消毒、沙藏和冷庫貯藏等技術。
關鍵詞:北方;日光溫室;桃苗木;快速繁育
文章編號:2096-8108(2021)03-0039-04?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識碼:A
Rapi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Peach Seedling in Northern Solar Greenhouse
CHEN Jianjun, LI Kuanying, WANG Hong, ZHANG Xuebing, ZHANG Fan
(Institute of Fruit and Floriculture Research,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In northern China, peach seedling breeding generally needs 2 years or even longer time, long seedling cycle, high cost, general results.The result of many years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each seedling breeding in the solar greenhouse in the north area could realize the seedling breeding in the same year, shorten the seedling breeding period and improve the seedling breeding efficiency.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use of solar greenhouse peach seedling breeding in the process of wood seed seedling selection, processing, seeding, the stock management, collection and storage of the scion, seedling management after grafting, grafting, seedlings and seedlings after provisonal planting, disinfection, hidden sand and cold storage storage technology.
Keywords: north; solar greenhouse; peach seedling;rapid breeding
桃是我國四大北方落葉果樹之一,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1]。桃樹結果早、花芽易形成,栽培周期相對其他果樹較短。隨著我國桃育種成效的凸顯和新品種的不斷推出,桃樹的栽培周期還有縮短的趨勢。桃樹的栽培特性決定了其對苗木的需求量較大。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桃苗木的繁育從砧木種子的播種到成苗出圃一般需要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2],與我國南方地區(qū)桃的1年成苗周期相比[3],存在著育苗周期長、成本高、易受外界氣候條件干擾等不利因素,在苗木繁育方面不具優(yōu)勢,也制約著當?shù)靥耶a業(yè)的發(fā)展。
山桃作為我國北方地區(qū)普遍應用的桃砧木類型,由于山桃砧木種子比毛桃種子要小,砧木幼苗細弱,加之年生育期要比南方地區(qū)少2~3個月,很難實現(xiàn)當年成苗。北方地區(qū)光熱資源豐富,發(fā)展日光溫室的氣候條件優(yōu)越[4],通過日光溫室栽培可大大延長作物生長時間,避免外界氣候條件的不足[4]。作者通過近年來不斷的探索和試驗研究,總結出了在北方地區(qū)日光溫室桃苗木快速繁育技術,以期為北方廣大地區(qū)桃樹的栽培及苗木生產提供借鑒和參考。
1 種子的采集與處理
1.1 種子采集
7-8月,在山桃果實果肉顏色開始變黃、果肉開裂時采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山桃母株上充分成熟、橢圓或近圓形、大小基本一致的果實,將采收到的山桃果實進行堆放后熟,1周后對腐爛的果實進行淘洗,去除果肉,同時撈出上浮空癟種子,將洗干凈的種子晾曬干后裝袋,存放于通風干燥的陰涼處備用。
1.2 種子的處理
11月中旬,對前期收集的山桃種子在室溫下進行浸泡3~5 d,每天換水一次,撈出上浮在水面的空癟種子,隨時觀察種子吸水情況,當砸開種子,種仁膨脹,種皮變潮濕即為泡好。將浸泡好的種子與干凈河沙按1:5混拌均勻,沙子濕度在60%左右,堆放于溫度2~5 ℃恒溫冷庫內,砂層堆放高度不超過50 cm,上面覆蓋兩層草簾灑水保濕。60 d左右時檢查種子萌芽情況。經試驗,以這種方式層積的山桃種子,一般在層積后60~70 d即可解除休眠,種核裂開,伸出培根。
2 苗圃地準備
播種前30 d選擇前茬非果樹或育苗日光溫室,撒施腐熟的農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后澆水。待溫室內土壤散水后深翻25~30 cm,然后平整土地,按照東西行向作育苗帶,育苗帶寬80~90 cm,相鄰兩個育苗帶間隔40 cm,平整育苗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 m2 用量1.0~1.5 kg,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藥土撒在育苗帶上。
3 播種及管理
3.1 播種時間
山桃種核溫室內播種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進行,待層積處理的種子有30%以上裂殼萌芽時即可進行播種。
3.2 播種
播種時每條育苗帶上按東西行向開4條播種溝,間距20 cm,溝深8~10 cm,進行點播播種,種子間距10~15 cm。播種后用細土回填播種溝,最后用木板對播種帶進行鎮(zhèn)壓,使土壤和種子充分接觸。
3.3 播種后的溫濕度管理
播種后溫室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 ℃左右,晚上最低溫度在5 ℃以上,濕度保持在70%~80%;出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 ℃,晚上在7 ℃以上,濕度保持在50%~60%;進入4月,白天溫度控制在24~26 ℃,夜間保持12~15 ℃,濕度在60%左右;5月中下旬后當溫室外平均氣溫在20 ℃以上時,夜間溫度穩(wěn)定在15 ℃左右時可撤除棚膜,不再扣棚保溫。
3.4 砧木苗的管理
種子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當幼苗生長至20 cm左右時,在苗木行間開小溝,追施尿素15~20 kg/667 m2,追肥后隔天澆水,間隔20~30 d后再次追肥,連續(xù)追肥2~3次,根據(jù)溫室內土壤墑情適時澆水,澆水后松土除草。砧木苗生長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時,其高度可達80 cm以上,地徑粗度0.8 cm以上,達到嫁接要求。嫁接前去除砧木苗基部20 cm以內的分枝,以利于嫁接。
4 苗木的嫁接
4.1 接穗的準備
一是直接采集溫室栽植桃樹上的當年生新稍,5月初前后,溫室栽植的桃樹果實已經采收完,此期可直接采集品種純正、病蟲害發(fā)生輕、生長健壯植株上發(fā)育充實、芽體飽滿的1年生枝作為接穗使用,現(xiàn)采現(xiàn)接。二是采用休眠期貯藏的接穗。試驗證明,將休眠期采集的接穗消毒后,成捆裝于開小口的塑料袋內,存放于溫度0~3 ℃,濕度90%以上的冷庫中,接穗可貯藏至7月份仍不萌芽,且有較高的嫁接成活率。
4.2 嫁接時間
溫室內苗木的嫁接應考慮砧木苗的生長情況和接穗來源。實踐證明,北方溫室內桃樹的嫁接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為宜,此期溫室內砧木苗的生長已達到嫁接所需的粗度,且此期正值溫室桃果采收結束,便于嫁接用接穗的剪取。
4.3 嫁接方法
4.3.1 “T”形嫁接法
該方法適宜在生長季砧木和接穗韌皮部離皮時進行,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時在接穗枝條上選定的芽上方0.5~1 cm處橫切一刀,再在芽下方1~1.5 cm處斜向上削一刀,削成一個上寬下窄的盾形芽片,捏住葉柄左右輕用力取下芽片;選擇砧木基部皮層光滑部位橫切一刀,再從橫切口中間向下垂直切一刀,長約1.0~1.5 cm,深度以切斷砧木皮層為度,形成一個“T”形切口,然后用刀挑開砧木皮層,將削切好的盾形芽片插入“T”形切口中,葉柄朝上,使芽片上部橫切面與砧木橫切面的皮層緊密對齊,最后用塑料帶自下而上綁縛,露出芽和葉柄。
4.3.2 帶木質芽接法
帶木質芽接法適宜在生長季和休眠期進行,嫁接時在接穗上芽的上部1.5~2 cm處向下縱向削1刀,至芽下1 cm處,再在芽下0.8~1 cm處橫向斜切一刀,取下削切好的長 2.5 cm 左右的芽片;在砧木離地面10~15 cm處,從上往下縱向削1刀,長2.5~3.0 cm,再在下部橫向斜削1刀,深達木質部,取下帶木質切片,砧木削切面略大于接穗芽片切面,將接穗芽片嵌入砧木切口,向下推緊,使芽片韌皮部至少有一邊與砧木切口韌皮部對齊,用塑料帶自下而上綁縛,芽眼露出。
4.4 嫁接后的管理
4.4.1 剪砧
嫁接后在嫁接芽上方留1~2個小分枝或者3~5片葉進行剪砧。嫁接芽在20~25 ℃條件下愈合10~15 d后即可萌芽,當嫁接芽萌發(fā)后生長至5~10 cm時再次進行剪砧,在接芽上部留1~2 cm剪去砧木樁,只留接芽新梢生長。
4.4.2 除萌蘗
嫁接芽萌發(fā)以后,對砧木基部上發(fā)出的萌蘗全部抹除,一般進行2~3次即可。
4.4.2 肥水管理
當嫁接芽新梢生長至20 cm以上時,連續(xù)追肥2~3次,間隔30 d,追肥量同砧木苗期追肥,結合追肥進行澆水和除草。夏季根據(jù)溫室內土壤濕度實施澆水,每次澆水不宜過多。進入8月以后,苗木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1~2次,適當?shù)目胤士厮?,對苗木高?.0 m以上進行摘心,促進苗木充實。
4.4.3 病蟲害防治
對砧木苗期以及嫁接后苗木上發(fā)生的蚜蟲、卷葉蛾、梨小食心蟲等蟲害宜用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20%吡蟲啉2 500倍液、滅幼脲懸浮劑2 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紅蜘蛛等螨類害蟲可用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三唑錫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防治;對穿孔病、炭疽病、縮葉病等病害宜用2%春雷霉素水劑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5 起苗
在11月中下旬,在苗木有50%以上的葉片脫落后即可起苗。起苗前對苗木品種進行核查,再次標記。起苗前10 d左右澆1次水。分品種起苗,從苗旁邊20 cm 外開溝、深挖,挖苗過程中盡可能多帶側根、細跟,保留20 cm以上的根系,起苗過程中應防止二次機械損傷。
6 起苗后的管理
6.1 苗木的分級與標簽
起苗后,根據(jù)苗木的高度、粗度、根系的多少以及有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危害等進行分級,用于出售和定植的苗木必須品種純正、地上部枝條充實,芽體飽滿,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粗度、根系發(fā)達、須根多、未攜帶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嫁接部位愈合良好。一級成苗要求品種和砧木純度≥95 %以上,側根數(shù)≥5條、側根粗度≥0.5 cm、側根長度≥20 cm,苗高≥90 cm、地莖處粗度≥1.2 cm,整形帶內飽滿芽數(shù)≥8個;二級苗要求品種和砧木純度≥95 %以上,側根數(shù)≥3條、側根粗度≥0.4 cm、側根長度≥20 cm,苗高≥80 cm、地莖處粗度≥1.0 cm,整形帶內飽滿芽數(shù)≥6個;所有苗木須生長直立,嫁接口愈合良好,砧樁剪除、剪口環(huán)狀愈合,苗木無損傷和病蟲害[5]。對分級好的苗木,每50株為一捆,每捆栓掛2個相同的標簽,標簽上最好用鉛筆注明苗木生產單位、地址、聯(lián)系電話以及砧木、品種、苗齡、質量等級、數(shù)量、日期等信息。
6.2 假植
在北方地區(qū),桃樹一般在春季栽植,也有小部分地區(qū)在秋季栽植。秋季栽植的苗木起苗稍早一些,起苗后可直接進行栽植或銷售。對于不能及時栽植的起苗后需進行假植。假植時選擇防寒、排水良好的地塊挖假植溝,溝深60 cm、寬80 cm;將苗木傾斜擺放在溝內,用濕沙或疏松潮濕土壤回填,培土至苗木干高的1/3處,枝梢外露,使苗木根部與沙或土緊密接觸,不留空隙,最后用草簾將苗木覆蓋,灑水保濕。
6.3 消毒
苗木入庫前的消毒可以給苗木貯藏提供一個良好的無菌環(huán)境,可以更好地保證苗木的貯藏質量。對于需要進行越冬沙藏或貯藏的苗木,起苗后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消毒,消毒時將苗木在藥液中浸泡3~5 min,然后取出晾干枝干上的水分,再進行沙藏或貯藏。
6.4 沙藏
沙藏時將苗木傾斜立于沙坑中,用干凈濕沙將苗木根系蓋嚴,培沙至苗木干高2/3處,用沙子將苗木根部空隙填實,再用塑料棚布將苗木稍部覆蓋,每隔30 d檢查苗木根系周圍沙子失水及苗木枝干病害情況。早春升溫后及時通風灑水,避免苗木失水或棚膜下溫度過高而燒苗。
6.5 冷庫貯藏
將消毒處理過的苗木置于冷庫貨架上,單層擺放,擺放時苗木與庫板間隔 50 cm以上,防止庫板與苗木形成密閉空間造成苗木局部無氧呼吸,也方便技術隨時檢查和搬運。擺放位置避開風機正下方[6]。冷庫內設置溫度在0~3℃,濕度90%以上。每隔15 d檢查苗木失水及發(fā)病情況,對發(fā)病苗木用2%的春雷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藥劑噴藥防治。
參考文獻
[1]張慧琴,周慧芬,汪末根,等.浙江省桃產業(yè)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路[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9(1):1-3.
[2]陳建軍,張 帆,張雪冰,等.北方地區(qū)桃苗木標準化繁育技術[J].中國果樹,2018(5):91-94.
[3]陳建軍,郭 磊,李寬瑩,等.毛桃砧桃苗木繁育技術[J].林業(yè)科技通訊,2020(11):103-105.
[4]張明潔,趙艷霞.日光溫室氣候適宜性研究-以北方地區(qū)為例[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2(5):40-4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19175-2010,桃苗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6]李紅偉,張昕旺.現(xiàn)代果樹苗木冷庫貯藏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0(10):27-29.
收稿日期:2021-03-10
基金項目:嘉峪關市科技計劃項目(19-21);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20CX9NA090);農業(yè)農村部西北地區(qū)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S-10-18)。
第一作者簡介:陳建軍(1975-),男,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育種與栽培工作。E-mail:3621450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