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說,結婚頭兩年,母親隔三差五來看看她,有時帶一棵白菜,有時拎著兩根黃瓜,有時空著手。母親說,做夢夢見她了,來看看。說是看看她,母親在客廳坐一會兒,臨走時,還要進廚房看一下。
“廚房有什么好看的?”她問母親。母親笑笑,不說什么。想來母親也沒有什么說的,她先生說,母親這是在驗收呢。
她像極了母親,也喜歡廚房,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的。
直到有一回,母親去廚房看后,轉過身看著她和她先生。
“你們吵架了?”母親問,“小兩口吵架也正常。不過,別讓鍋冷著。鍋冷了,心也會跟著涼啊?!?/p>
母親說完就走了,她和先生愣在那兒,原來,母親進廚房是看他們的感情狀態(tài)。母親從來不問,只是看一看鍋碗瓢盆就明白了。
它們是靜物,卻好像個個會說話。他們差不多一個星期沒有開火做飯了,只是母親來,他們都是笑臉,他們都懂這個禮數(shù)。
他們生悶氣,因為一件小事。一般,她做飯,他來洗碗。前些天,她拿碗柜里的碗,嘩啦摔了幾個出來,碎了一地。她一看,原來有些大碗放在了小碗上頭,她說:“回頭放好啊。把小碗放在大碗上頭。”他不高興,兩人就爭了幾句,他說她那語氣好像他是腦殘似的。又說,明天去買紙碗,吃了就丟掉。她說,那她就不做飯了……
母親說,別讓鍋冷著,心也會跟著冷。真是一句好話,飲食男女,不就是個熱氣騰騰嘛。
前些天,有位朋友問我:“‘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這句話是《浮生六記》里的嗎?”我說:“我看過好多回《浮生六記》,沒看見這句話?!彼f:“網(wǎng)上說是的呢?!?/p>
于是,我又從書架上找出來看,這本書薄薄的,好翻,可還是沒有看見。不過,這并不影響這句話所蘊藏的情懷。
《浮生六記》里記了粥。沈復和蕓娘這一對苦命夫妻,因為這本書而長久地活著。
她是他的表妹,他曾隨母親去舅家喝喜酒:
是夜送親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饑索餌,婢嫗以棗脯進,余嫌其甜。蕓暗牽余袖,隨至其室,見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舉箸。
這時她未嫁,知道他不喜歡吃甜的,藏了暖粥給他。不巧,被她堂兄撞破,堂兄笑話她還沒嫁,胳膊肘就朝外拐。
到后來,蕓娘離家去看病,又有粥:
將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蕓強顏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
果然,蕓娘再也沒回來,病故在外頭。
有人為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
兩幅畫面,人生好像已是小滿。
立黃昏,是思盼。粥可溫,是慰藉。
說到底還是別讓鍋冷啊。
(摘自微信公眾號“南在南方me”)(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