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波,王海軍,宋雨純,朱奕霖,關博文,連宇博,王 頔,杜佳璐
(1.西安長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18;2.西北大學地質學系,陜西西安 710069;3.西安工程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16;4.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宜黃天然氣項目部,陜西西安 710018)
酸化是油水井增產增注、提高油田開發(fā)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然而,在酸化施工過程中,必然會造成設備及井下油管、套管的嚴重腐蝕[1]。因此,酸化過程中首要任務是解決油套管設備的防腐蝕問題。采用緩蝕劑來減緩腐蝕速率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
目前國內酸化緩蝕劑的主要成分為含氮雜環(huán)類以及曼尼希堿類[2]。盡管常規(guī)的曼尼希堿類酸化緩蝕劑在中溫條件下性能卓越,但是其價格比較昂貴,特別是需要添加相當比例的丙炔醇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由于目前丙炔醇的高致癌性及高價位導致傳統(tǒng)的曼尼希堿類酸化緩蝕劑逐漸被淘汰[3]。針對以上問題,合成出一種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酸化緩蝕劑,其特點是合成工藝簡單,緩蝕性能好,可適用于鹽酸、土酸等多種酸化體系。
三口燒瓶;冷凝管;溫度計;強力電動攪拌機;電子調溫電熱套;電子天平;超級恒溫水浴鍋;冷凝管;溫度計。
多烷基吡啶鎓衍生物(工業(yè)品),多元脂肪醇基芐氯(工業(yè)品),鹽酸(分析純),N80 鋼片(試片規(guī)格為50 mm×10 mm×3 mm)。
依照SY/T 5405-2019《酸化用緩蝕劑性能試驗方法及評價指標》中的靜態(tài)失重法進行評價,實驗溫度90 ℃,20%的鹽酸,加藥濃度1%的條件下進行測試(見表1)。
表1 常壓靜態(tài)腐蝕速率測定條件及緩蝕劑評價指標
雜環(huán)烷基吡啶環(huán)上的N 擁有一對孤立電子[4],結合苯環(huán)結構,使得N 變成活性基團,可通過靜電吸附和形成配價鍵等多種途徑,被吸附在金屬表面上。環(huán)上的烷基基團則為非極性基,分子之間的這些基團通過凝聚力等作用[5],組成一個憎水性的吸附層,附著在鋼樣表面,把腐蝕介質和金屬表面分開,阻止陽極過程或陰極過程進行。進行季銨化后含有季銨陽離子,更易吸附于金屬表面成吸附膜,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緩蝕效果[6]。
在裝有攪拌器、回流冷凝管、溫度計的三頸燒瓶中依次加入多烷基吡啶鎓衍生物、多元脂肪醇基芐氯后,打開冷凝回流裝置,加熱至120 ℃反應2 h 后,冷卻至40 ℃以下,按照1:4 的質量比,向反應體系中添加計算量的水,攪拌30 min 后,得到紅棕色均一液體,即為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酸化緩蝕劑。
合成過程中影響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酸化緩蝕劑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反應物摩爾比及pH 值。為了系統(tǒng)地了解這些因素對合成的影響,設計了正交實驗,合成實驗結束后對產物的緩蝕性能進行了測試。腐蝕速率測定在質量分數(shù)為20%鹽酸介質中進行,溫度90 ℃,腐蝕時間為4 h,緩蝕劑在酸體系中的質量分數(shù)為1%,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反應溫度、反應時間、摩爾比及pH 值對最終產物的腐蝕速率有較大影響。當按照序號5 進行合成反應(即反應溫度為70 ℃,反應時間為2 h,摩爾比為1:1,pH 值為4 時),合成的緩蝕劑腐蝕速率最低為2.48 g/(m2·h)。
將中試合成的雜環(huán)吡啶類酸化緩蝕劑按照不同加藥濃度,對腐蝕速率進行評價實驗,評價結果(見圖1)。
圖1 加藥濃度對腐蝕速率的影響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腐蝕速率隨加藥濃度的升高不斷下降,當加藥濃度為1.0%以后,腐蝕速率維持在3.0 g/(m2·h)以下,繼續(xù)增加緩蝕劑的加藥濃度對腐蝕速率影響較小。
配制不同的酸液體系,分別加入1.0%的酸化緩蝕劑,在90 ℃條件下,依照SY/T 5405-2019《酸化用緩蝕劑性能試驗方法及評價指標》中的靜態(tài)失重法對緩蝕性能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酸液體系對緩蝕性能的影響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在不同酸液體系中,酸液濃度越高腐蝕速率越大,當鹽酸濃度為20%時腐蝕速度最高可達2.481 g/(m2·h);在12%的鹽酸中加入3%甲酸對N80 掛片腐蝕速率要高于氫氟酸和乙酸。由于甲酸酸性強于乙酸和氫氟酸,且乙酸中甲基的推電子誘導效應,因此,甲酸對鋼片的腐蝕能力要比乙酸和氫氟酸強。
在20%分析純鹽酸中加入1%酸化緩蝕劑,依照SY/T 5405-1996《酸化用緩蝕劑性能試驗方法及評價指標》中的靜態(tài)失重法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對緩蝕性能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溫度對腐蝕速率的影響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腐蝕速率升高,20%的鹽酸腐蝕速率升高的速度要高于15%的鹽酸,當溫度升高至90 ℃腐蝕速率由1.601 g/(m2·h)升高至2.481 g/(m2·h)。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溫度升高后,酸化緩蝕劑的吸附能力減弱且在鋼鐵表面的脫附速率增加相對較快,無法生成完整的吸附膜。
在20%分析純鹽酸加入1%的酸化緩蝕劑和0.5%的添加劑,實驗溫度為90 ℃,腐蝕時間為4 h,測試結果(見表4)。
表4 添加劑對腐蝕速率的影響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所選黏度穩(wěn)定劑對緩蝕性能影響較小,助排劑B#和D#對腐蝕速率影響較大,腐蝕速率從2.481 g/(m2·h)提高至3.0 g/(m2·h)以上。因此,在選用不同助排劑時,應加強添加劑與酸液體系的配伍性評價。
(1)以多烷基吡啶鎓衍生物和多元脂肪醇基芐氯為原料合成了一種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針對酸化過程中N80 材質鋼鐵具有較好的緩蝕性能。
(2)通過正交實驗優(yōu)化得到一種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最佳合成條件如下:反應溫度70 ℃,反應時間2 h,多烷基吡啶鎓衍生物和多元脂肪醇基芐氯的摩爾比為1:1,pH 值為4。
(3)采用多烷基吡啶鎓衍生物和多元脂肪醇基芐氯合成的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酸化緩蝕劑可有效降低危險化學品的使用數(shù)量,降低了合成主劑對產品性能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能。
(4)雜環(huán)吡啶季銨鹽酸化緩蝕劑隨著酸液濃度的升高腐蝕速率逐漸增大,在20%的鹽酸腐蝕速率明顯高于其他酸液體系;在12%的鹽酸中加入3%甲酸對N80 掛片腐蝕速率要高于氫氟酸和乙酸。
(5)黏土穩(wěn)定劑對緩蝕性能影響較小,助排劑B#和D#對腐蝕速率影響較大,在選用緩蝕劑時應加強對添加劑配伍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