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睿
背書之于學習,就好像土地之于農(nóng)民。土地是農(nóng)民的根,而背書是學習的根。于我,它真是可愛又“可恨”。
背書的“可恨”之處在于背。有一次背書經(jīng)歷,讓我記憶猶新。暑假的一天早上,媽媽丟來一篇古文讓我背,只剩下最后一篇了。我和媽媽約定,會背三十篇古文買新書。我嘆口氣,迎著清風大聲讀起來。正音,查字,這古文佶屈聱牙,苦煞人也。讀了不知幾遍,抬頭去背,腦中空白,卻仿佛被人刪了記憶一般,狠心到一個字也不肯為我留下。耐著性子,一字一句地磨,剛覺有些韻味,記憶又給我開了玩笑,領著不多的文言詞句逃之夭夭,讓我只抓到少得可憐的幾句,在原地惆悵。
那一刻,本是明媚盛夏,卻覺秋風刮得臉頰火辣辣地疼??尚聲拿利惙饷娑卮傥依^續(xù)背下去。待東方日升起,早餐已上桌,我總算會背了些。可眼睛往下看,大段文言詞像可惡的虱子一樣,爬上了我生活華美的袍。窗外,平日熱烈的太陽卻仿佛流了淚,淚斜落地面,白花花的,摸起來也熱也疼,一如我的心。
可是一切還要繼續(xù),我拼了命似的大聲背著,讓聲音大得有若燦爛的油菜花般熱烈,我用盡全力同記憶戰(zhàn)斗,同文言文字搏擊,兩相碰撞,激出的火花絢爛,仿佛郝思嘉的笑容。我背一會兒,抹幾滴淚,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出了什么事,天曉得我不過在背書。原來,時間是會停止的,停止在我背書的時刻。那時的我拋棄一切,只聽見自己的聲音和風的呢喃。那樣痛苦的背誦讓人寸步難行,可又不得不走。隨著太陽之淚的熱烈,我的文章也到了盡頭。熟練背完的那一刻,太陽也破涕而笑了。
背書的可愛之處,恰恰在于可恨之后。背完書后,一天都是明麗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歡欣在心里狂奔,我仿佛明白了張愛玲所說“在塵埃里開出花來”,塵埃之花,難得可貴,卻是真實的美麗,是蕩漾在心尖上的滿足。不過,她的花來自愛情,我的花來自背誦。我該怎樣表達心中的歡悅呢?大約是有漫山櫻花的燦爛,有泰山日出的震撼,有《洛神賦》里,“灼若芙蕖出淥波”的美麗。我陶醉在喜悅里,一切都又重新充滿希望。而當我嘗到背書的美妙滋味后,也懂得,美好也不過就是在一點點堅持后,在一點點面前退卻,實在不是好的選擇。選擇享受過程,堅定信念,或許才是最棒的。永遠記得,堅持,就對了。
背書在我的生活之袍上,繼續(xù)扮演著虱子的角色,同時也不斷讓我收獲快樂。我就這樣走著,堅持走著,相信美好就在不遠處。
【教師評語】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寫文章就是尋找生活中的感受,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只要抓住了一件生活小事,細膩描繪出來就可以了。作者就是寫了“背書”這件大家司空見慣,天天都在做的生活小事,卻讓我們覺得富有生活情趣,原因就是文章多用生動的比喻等修辭手法,增添了美感。另外,作者有著豐富的讀書積累,引用名言順手拈來,恰切自然,讓人佩服。
(指導教師:魏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