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以人為本,重視對學生思維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語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課程,對于思維意識較為活躍的初中生而言,教師在開展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時,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可以有效營造師生熱烈互動的氛圍,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其思維意識的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目的性;邏輯性;啟發(fā)性;靈活性;量力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革課堂教學,要大力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單一模式,要求重視對學生思維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新課程也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所以,老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
老師如何才能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呢?美國的教育家德加默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問得好也就是教得好”。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語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課程,對于思維意識較為活躍的初中生而言,教師在開展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課堂上,一個智慧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導演,是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他會設計巧妙的問題來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收獲,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更好發(fā)展。
那么,我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粗淺地談談我的認識和體會。
一、首先 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我曾經(jīng)執(zhí)教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有幸獲得2016年“一師一優(yōu)課”部級優(yōu)課。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得到評委老師的認可,我覺得得益于這節(jié)課的整體構思,得益于這節(jié)課老師設計的問題。
“一般游記文章會采用第一人稱來敘述,這樣便于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可是歐陽修卻采用第三人稱,而且用了‘醉翁‘太守‘歐陽修三種不同的稱謂來表述,這是歐陽修的獨創(chuàng)。他這么做究竟有何深意呢?”我一開始上課提的這個問題,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他們安靜思考和積極討論之后,我開始用“醉翁因何而醉”“太守因何而醉”“歐陽修因何而醉”三大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去理解內(nèi)容,去感受“醉翁醉情山水的情趣”“太守與民同樂的情懷”和“歐陽修憂樂天下的胸襟”較為復雜的思想情感。這堂課老師敲門地以問題引領、層層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突破了難點,輕松完成教學任務。
二、其次 課堂提問要體現(xiàn)嚴密的邏輯性
我們在課堂上往往會設計一系列問題。先問哪個,再問哪個,要安排好先后順序,要形成一個邏輯鏈,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能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在講《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我是設計了一下幾個問題:
1.鄒忌為什么要諷齊王納諫?
2.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納諫的?
3.鄒忌諷諫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4.鄒忌為什么能諷諫成功?
5.你從鄒忌諷諫成功獲得了哪些啟示?
這五個問題,從“為什么”到“怎么樣”,? ?從“緣由”到“經(jīng)過”到“結果”,引導著學生梳理了文章內(nèi)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收獲了人生啟示。這樣的思路,和課文的思路相吻合,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
三、課堂提問要講究策略性
課堂提問要講究策略性,要善于化大為小,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比如講魯迅小說《孔乙己》,學習這篇小說重點就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小說深刻而豐富的主題。假如老師直接問“孔乙己是個什么樣的形象?”“小說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這樣問題導致的后果,可能會讓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就像學生“捧著一個大大的西瓜無處下口”一樣。怎么解決呢?很簡單,就像把一個大西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一樣,我們也可以把問題“化大為小”
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
1.文章中很多地方寫到了“笑”,孔乙己“可笑”嗎?找出文中描寫孔乙己可笑的句子,并分析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孔乙己什么樣的思想性格?
2.孔乙己難道只是“可笑”嗎?老師認為他不僅“可笑”,還“可氣”“可恨”“可憐”,請找出相關的句子。
3.這樣一個“可笑、可氣、可恨,可憐”的人物到底是怎樣原因造成的呢?
4.可憐的人得不到同情反而遭到無情的嘲諷和譏笑,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這節(jié)課我依托文本,以“笑”為切入點,以一組生動形象的“小”問題為抓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帶領學生分析了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題。整堂課,學生們興致盎然、情緒高漲,課堂效果非常好。
四、課堂提問要講究靈活性
課堂上,我們提問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提問的方式可以豐富多樣。當需要強調某個知識點,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時,老師可以用設問的方式;有時,當問題有一定難度時,老師可以用“是非問”或者“選擇問”的方式給學生一點啟示或者暗示;當學生面對一個問題無從答起時,老師可以把問題設計成選擇題,給幾個選項讓學生進行選擇,這也是一種引導學生思考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五、課堂提問要注意量力性
課堂上,老師的設計的問題要把握好難易度。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會讓學生有一定的挫敗感;問題太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解決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什么意義。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既要鉆研教材,還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問題時要根據(jù)量力性原則控制好難易度,最好是學生經(jīng)過一番思考在老師啟發(fā)下能夠解決的問題。
“問”得巧,才能“教”得好!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設計不但關乎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以及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更是潛在的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關鍵所在。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多投入一些精力,在教學提問方面多動點腦筋,多下點功夫吧!
作者簡介
申晨,女,中教高級,十堰市東風五中語文教研組長。
十堰市東風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