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趕,該走的我不追
劉禹錫的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有:“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边@一聯(lián)用了兩個典故,一個向秀的,一個王質的。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已經(jīng)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蘇軾的《赤壁賦》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最能表達出這一典故的精義。
中國人的哲學看重人生的流動性。很多經(jīng)典哲學講的都是關于宇宙人生“動”的哲學。《系辭下傳》中言:“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崩献痈菑娬{“反者道之動”,將人生看作一個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動”的過程。中國人將流動性看作宇宙人生的本質,這一點,是十分高明的。
魏晉人有深情,自然值得肯定。但是,深于情,而不能超脫,也是有害養(yǎng)生的。魏晉文人的壽命普遍不高,這是有原因的。相傳阮籍常常駕著車,在山路上奔馳,無路可走了,于是慟哭而返。這有點自我折磨的味道,并不值得提倡。用流動的眼光看世界,則無往而不可樂了。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人生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故而沒有必要過于執(zhí)著升沉榮辱,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就這一點來說,莊子的思想有其價值。莊子說:“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边@是多么瀟灑的人生姿態(tài)。
中國的文字動感十足,像成語中有白云蒼狗、滄海桑田。我們看天上的云,一會兒如野馬奔馳,一會兒像冰山矗立。人生的風景亦然,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人生的滋味,因為變,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為人生的流動性質,所以我們不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必過于看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過于羞愧于自己起點低。因為一切都是流動的可變的,所以我們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打量人生,盡量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我現(xiàn)在可能很小,但我可以長大。流動人生讓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我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
人生不可貪圖安逸,要知道,在今天這個流動社會中,沒有什么是一勞永逸的,一切都在變,而且很可能是巨變。過去的經(jīng)驗,也許對自我是束縛,不可拘泥其中。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能夠吃老本的時代了,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所以對于所有人而言,要適應這個不斷變動的新時代,否則很可能一下子就被甩到了時代的軌道之外了。而對年輕人而言,雖然能很快適應時代的變,但是因為缺乏定力,常常被時代的絢麗外觀弄得眼花繚亂,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隨波逐流,也是很危險的。
王維有詩,可為流動的人生代言:“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是一種灑脫態(tài)度。流動的人生,我以流動對待它。莊子講隨物婉轉,我說隨緣自適。隨緣是求同,自適是存異。人生能求同,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人生且能存異,則不會泯然眾人矣。這大約就是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吧。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