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英 劉暢
摘?要:通識教育實際上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跨學科、跨專業(yè)自由選課,充分發(fā)展個性,博學多識,是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過刊”作為一種圖書館特殊的文獻類型,具有時效性、延續(xù)性、動態(tài)性、信息量大、涉及范圍廣等特點而得到大眾喜愛,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為例,通過對“過刊”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的簡述,談如何實現過刊在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中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通識教育;“過刊”;高等學校;圖書館;期刊管理
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受到各國高等教育界的重視。在我國的綜合性大學中,通識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通識教育中,貫徹博學與精專相統(tǒng)一,鼓勵學生從自己實際出發(fā)跨學科、跨專業(yè)自由選課,充分發(fā)展個性,博學多識。大學圖書館內的“過刊”信息含量高、種類多、更新快、覆蓋面廣,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歷史、理工各專業(yè)國內外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記載著大量的研究數據、科學案例等原始資料[1],讀者可以利用“過刊”這種獨特的知識信息儲備,將其應用到教學、科研和學習當中。對培養(yǎng)既“有能力”又“有教養(yǎng)”的當代大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過刊”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過刊”利用現狀
我院圖書館報刊閱覽室每年期刊訂閱量有500多種,專業(yè)類200多種、人文類300多種。專業(yè)類涵蓋法律、財經、英語、日語、管理、計算機、建筑、生態(tài)、園林等專業(yè)。人文類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旅游、健康、影視、娛樂、生活、時尚、女性、小說等組成。通常情況下,將“過刊”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價值高、使用年限較為久遠并且經過裝訂的“過刊”合訂本;另一種則是沒有保存價值未經裝訂的散裝期刊。
目前,我館“過刊”的裝訂工作是每年進行一次。每年放寒假前,工作人員都會將本年度的有價值的專業(yè)“過刊”整理,根據雜志的分類和期刊整理打包,翌年春季開學送裝,外包單位加工裝訂送回后,工作人員對合訂本進行分類編目—系統(tǒng)錄入—入庫典藏,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才能上架供師生借閱。剩余未裝訂的期刊一直是采用年末折價賣出或捐贈處理的辦法處理。
(二)存在的問題
期刊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下架太快,架上保留期刊太少,期刊利用率低。期刊在架上只保留最新的一期,下一期新刊一到,上一期即下架,成為“過刊”,師生再想看,需要找老師從內架上借閱,給讀者帶來極大不便。
(2)“過刊”再利用率低。年末下架的“過刊”除一部分專業(yè)期刊進行分類裝訂外,300多種人文社科類期刊一直是采用年末折價賣出或捐贈處理的辦法處理,造成期刊資源的極大浪費。
(3)“過刊”管理落后。在現實圖書館期刊管理中,“過刊”外借只對教職工開放,對學生一般采取現場閱覽方式,只允許在館內閱覽,概不外借,“過刊”一直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4)存放空間有限。我院圖書館是辦公樓改建而成,分上下兩層,館舍面積和存放空間有限,在“過刊”合訂本管理上采用的是以封閉式管理和開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即2015年以前的“過刊”合訂本主要以“藏”為主,“藏”起來的“過刊”從未剔舊,逐年累積,“過刊”量越來越多,庫存越來越緊張,甚至部分沒有了架位,存放無序,導致“過刊”圖書存放十分混亂。2015年我院圖書館升級改造以后,為方便師生閱覽,從2015年以后的“過刊”合訂本存放在閱覽室的最后面供師生閱覽。
二、提高“過刊”利用率的措施
(一)明確裝訂品種及范圍
“過刊”裝訂品種及范圍要以學院教學及專業(yè)設置為基礎,讓“過刊”服務有的放矢。高校圖書館不同于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是師生,其館藏資源主要是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參考,準備裝訂的“過刊”必須是師生借閱率高的期刊,因此,裝訂前要積極與各系部聯(lián)系,了解師生需求,以此為基礎確定裝訂范圍,即可以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同時又減少“過刊”館藏的數量,節(jié)約了裝訂成本,緩解圖書館館藏空間不足的問題。
(1)經過裝訂的“過刊”合訂本書刊是經過重新編目的,與新書一樣,內容都是精華,尤其是對高校師生教學和撰寫畢業(yè)論文而言,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從我館日常閱覽情況來看,讀者查閱最近兩年“過刊”的最多,應該在第一時間將最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廣大師生。
(2)不需要裝訂的非教學及專業(yè)期刊,結合圖書館的實際借閱情況,分期分批剔除。如影視娛樂類、體育健康類、休閑類等“過刊”,一般當年開架閱覽,次年撤架保存。
(二)要制定合理的“過刊”資源保存年限
以我館為例,閱覽室內的“過刊”架有限,從2015年開始已存放了近2000本,2018年的勉強放下,2019年以后“過刊”根本無處可放,部分年限久的合訂刊已下架打包堆放。在管理上,應該依據其價值對“過刊”進行分類管理:
長期保存:
(1)國家級、省級教育教學研究類期刊;
(2)與我院重點專業(yè)、特色專業(yè)、示范專業(yè)類相關的期刊;
(3)文摘類、檢索類期刊。
短期保留:對于政策法規(guī)、計算機技術類及財經類等更新較快的期刊,保存三至五年即可分期分批剔除。這樣即降低館藏成本,又增加館藏空間。
(三)加快紙質“過刊”數字化建設
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紙質“過刊”的數字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過刊”數字化落后于圖書。我院圖書館“過刊”資源基本上都不能外借,只能在圖書館內閱覽,“過刊”文獻資源還局限于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過刊”資源目錄數據庫和“過刊”題錄數據庫還沒有建立。結果造成大量“過刊”資源長眠刊架,由于倉儲空間有限,有的只能打成捆成堆存放在庫房內成為“死書”,減少了“過刊”資源的流通,限制了“過刊”的再利用。在數字化、網絡化環(huán)境下,應盡快依托我院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建立“過刊”文獻資源目錄數據庫,根據我院的專業(yè)特點、科研研究方向、畢業(yè)論文寫作意向等建立相應的題錄數據庫,提高“過刊”資源利用率,實現“過刊”閱覽與流通一體化,擴大“過刊”信息資源的傳遞功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科研服務。
(四)縮短裝訂周期,保障讀者借閱需求
我館“過刊”每年裝訂一次,翌年年初從整理、裝訂、編目到上架,通常要兩到三個月時間,裝訂編目工作周期較長,而這期間正是畢業(yè)生寫論文的時間,有的期刊因為適逢寒假,還未上架即被打包送裝,影響了期刊的利用率,為了避開畢業(yè)季期刊高查閱期,合理安排裝訂時間,緩解“過刊”下架與讀者需求之間的矛盾,應將全年的“過刊”分兩次下架,1至6月份的期刊可于當年寒假前下架,按期刊種類分類打捆,寒假期間完善成裝訂,而7至12月份的期刊則于次年暑假前下架,分類打捆,并在暑期期間完成合訂本的裝訂工作,新學期開學初則集中人力在短期內盡快完成“過刊”的編目、錄入、典藏及上架工作,讓“過刊”合訂本盡快與師生見面。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過刊”宣傳與導讀服務
如在圖書館網站上建立專欄,介紹“過刊”閱讀導讀、“過刊”查詢服務、“好刊”推介服務,并利用學院電子屏幕、廣告欄、“微信公眾號”以及院報進行閱讀推廣服務,可結合新生入館教育和電子資源進課堂對學生開展“過刊”文獻講座,也可以結合“世界讀書日”閱讀推廣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過刊”資源的種類、內容、服務范圍和借閱方式等,通過多種形式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走進“過刊”,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豐富自己,提高“過刊”資源的利用率,使其再次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
(六)多渠道實現校內“過刊”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圖書館不斷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利用網絡平臺,隨時關注學院師生的需求。2020年1月8日,學院圖書館和院學生處共同發(fā)起了“愛心捐贈圖書,共享閱讀快樂”活動,這次活動中,學院圖書館向學生處捐贈“過刊”1781本,這些雜志包括科普、文學、歷史等方面。其中200本在“愛心超市”發(fā)放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剩余全部放在各公寓樓,供學生借閱,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我們樓需要心理方面的……我們想要英語閱讀……計算機方面當然放在我們樓……”,收到捐贈期刊后,各公寓樓輔導員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為方便讀者,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樓管會干部對書籍進行分類,并登記圖書信息,由公寓樓定期交換閱讀。這種低碳環(huán)保的循環(huán)利用方式,讓書刊在“漂流”中實現了知識共享,有利于讀者靈活掌握閱讀時間,自由選擇閱讀環(huán)境,非常值得推廣應用。今后,圖書館的“過刊”不僅要進公寓,還要進教室、進餐廳,乃至校園能存放書架的各個角落。
三、小結
“過刊”文獻資源在高校教學科研、畢業(yè)生畢業(yè)論文撰寫及豐富師生業(yè)余文化生活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對廣大讀者朋友們學習知識和獲取信息文獻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高校圖書館的“過刊”資源工作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盡快完成“過刊”文獻資源目錄數據庫和題錄數據庫“兩庫”建設工作,開發(fā)“過刊”資源,提升“過刊”管理,使得每一冊雜志都能在師生手中物盡其用。
參考文獻:
[1]陳志勇.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過刊的管與用[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5):6364.
作者簡介:陳翠英(1965—?),女,1987年畢業(yè)于河北林學院,副研究館員,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研究方向:讀者服務;劉暢(1994—?),女,2019年畢業(yè)于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育學碩士,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國際交流系,研究方向:國際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