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致達
(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 廣東 廣州 510507)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體能是青少年開展體育運動的基礎能力,也是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能力。體能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導致兒童青少年“靜坐少動”,且部分青少年膳食營養(yǎng)不均衡,青少年體育運動量不足,肥胖率和近視率居高不下,體質健康也不容樂觀,體能狀況也每況愈下。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相當部分學生800m/1000m項目不及格,部分學生甚至引體向上一個都無法完成。另外,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軍訓中猝死的案例也屢見報端。因此,提升青少年學生的勢在必行。國家及政府有關部門對提升青少年體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2002年開始,教育部每年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動態(tài)掌握學生體質健康變化,并規(guī)定只有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yōu)與評獎,并對學生體質健康連續(xù)三年下降的學校,在考核評價中實行一票否決。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但是,提升青少年的體能以及體質健康的關鍵在于加強青少年的體育鍛煉,以及采取合適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訓練??v觀國內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體能訓練有關研究大都集中在運動訓練領域,而對普通青少年的體能訓練研究則很少見。因此,本研究對提升青少年體能的訓練方法進行探索,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為提升青少年體能提供方法上的參考和借鑒。
根據(jù)體能訓練相關理論,以及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構建青少年體能訓練體系,并在實踐中予以應用,對青少年體能進行干預,檢驗其干預效果。
通過構建青少年體能訓練體系并加以實踐,一方面豐富當前青少年體能訓練有關理論;另一方面為青少年體能訓練提供方法或者思路,為一線體育工作者提供方法學上的借鑒和支持;再一方面,通過提供科學、有效、可持續(xù)的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促進青少年體能水平的提高。
利用中國知網、萬方等中文數(shù)據(jù)庫以及ProQuest、Sciencedirect、springer等外文數(shù)據(jù)庫以 “青少年”“體能訓練”或“Youth”“Physical Training”為關鍵詞檢索有關文獻,共檢索到中文文獻235篇,外文文獻134篇。對檢索到的369篇文獻進行篩選,選取其中53篇相關度較高的進行精讀,了解當前國內外青少年體能現(xiàn)狀以及關于青少年體能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對體能訓練的有關理論和方法進行深入學習,分析借鑒國內外學者關于青少年體能訓練的研究范式,為本研究開展及論文撰寫打下堅實的理論的基礎。
就青少年體能現(xiàn)狀、影響因素及訓練方法擬定半開放式訪談提綱,與該領域專家進行訪談,聽取他們的觀點和建議,做好訪談記錄,收集第一手的資料。
選取某高中學校高一年級學生共60名,男女各30名,其中年齡平均值為13.5歲,標準差為0.32。將60名學生隨機分為人數(shù)均等的兩組,男女生也保持相對均衡,其中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均安排為期一個學年的教學實驗,其中實驗組在每周的體育課上安排一節(jié)體能訓練,而對照組仍然按照往常的模式上體育課。在實驗前后對兩組學生的體能指標進行測試,其中選取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素質作為體能的代表性測試項目,又分別選取立定跳遠、50m跑、1000(800)m、前后啟動變向跑、坐位體前屈作為測試指標。
具體實驗方案為:
實驗組:每周一節(jié)體育課安排進行體能訓練,通過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對高中生體能訓練目標及配比、訓練內容設置、訓練負荷安排、組合方案構建、評價方法進行合理設計。其中每次訓練分為熱身階段、主體階段和整理階段。其中主體訓練階段主要包括繩梯訓練、無固定動作移動聯(lián)系、基礎關節(jié)力量訓練、靜態(tài)和動態(tài)核心力量練習、核心穩(wěn)態(tài)及非穩(wěn)態(tài)力量練習、功能性力量、爆發(fā)力練習等。
對照組:對照組學生則按照常規(guī)方式開展體育課。
采用SPSS 22.0對兩組被試實驗前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統(tǒng)計平均數(shù)、標準差及差異顯著性系數(shù)。顯著性a水平定為0.05。
對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高、體重和BMI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體形態(tài)統(tǒng)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身高、體重、BMI均比較接近,進一步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發(fā)現(xiàn),其差異均不顯著(P>0.05)。因此,說明在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身體條件基本保持一致。
對兩組學生實驗前體能各項指標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前兩組學生體能統(tǒng)計表
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立定跳遠成績平均值分別為188.23cm、189.28cm,標準差分別為 7.43、8.26,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其P值>0.05,差異不顯著,說明在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立定跳遠成績差異不顯著。同樣,50m跑、1000(800)m、前后啟動變向跑、坐位體前屈測試成績上兩組學生同樣差異不顯著。因此,結果證明在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和柔韌性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兩組學生的體能指標不存在差異。
對兩組學生實驗后體能測試指標成績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后兩組學生體能統(tǒng)計表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立定跳遠成績平均值分別為194.04cm、201.81cm,標準差分別為 8.92、7.87,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其P值<0.05,差異顯著,說明在實驗后兩組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存在顯著差異,且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對其他指標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樣發(fā)現(xiàn),在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50m跑、1000(800)m、前后啟動變向跑、坐位體前屈測試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結果證明在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活性和柔韌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學生的體能優(yōu)于對照組。
選取60名高一學生分為兩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體育教學實驗,其中實驗組在體育教學時開展體能訓練,而對照組仍然按照往常的模式上體育課,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以及體能指標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實驗后,實驗組學生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素質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實驗中所采取的體能訓練方法能對提高中學生體能發(fā)揮顯著的提升作用。
(1)體能作為青少年重要的身體素質,對于當前青少年身體素質不容樂觀的情況,學校應該積極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完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將體能訓練融入到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建立科學的體能訓練教學與評價機制,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升青少年體能素質,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2)應該建立完善的體育課安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及運動傷害風險防范和處理機制,探索建立學生體育意外傷害綜合保險機制和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底單調解機制,加強對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意識;
(3)在體育課教學中,科學制定體育課訓練強度和負荷,引導學生“勤練”“常賽”,掌握體育運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經常性開展體育鍛煉,提升體能水平以及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