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xí)三是我們村上唯一的木匠。聽爺爺說,王習(xí)三是個木匠,他爹也是個木匠,他爺爺還是個木匠。我打趣地說,那他兒子也是要當(dāng)木匠的嘍!“那可不!”爺爺笑呵呵地說。
按照祖訓(xùn)或行業(yè)傳統(tǒng),王習(xí)三確實殷切地希望兒子能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木匠。我上學(xué)經(jīng)過他家門口時,總能聽見他呵斥他那個渾身沾滿刨花的兒子:“線彎了!榫頭沒接好!放學(xué)回來重做……”
有一年我老家翻修屋子,把木頭椽子屋頂換成了水泥樓板,拆下來近十根木梁。我爸摸摸那滾圓的木頭,說:“這還是習(xí)三叔給選的木頭哩,這么些年了,還這么直。當(dāng)柴燒太可惜,找習(xí)三叔給打幾個桌子板凳吧?!?/p>
王習(xí)三來了。五大三粗的架勢,兩道又粗又黑的眉毛橫在額頭上,耳朵上架著根粗鉛筆,穿著深藍(lán)的木工褲子,提溜著一個小木箱。等刺耳的電鋸聲停下,木梁已經(jīng)成了木頭板,湊上去還能聞見濃郁的香味。王習(xí)三用黝黑粗糙的大手細(xì)細(xì)地?fù)嶂y路,露出喜色:“好木頭啊,好木頭!”說著,一個人就把好長的木板夾到了桌子上,用鉛筆比畫起來,眼里閃著光,嘴里不停地念叨著什么。我站在高高的桌子邊,得踮起腳跟才能看清畫了什么。但橫七豎八筆直的線,我什么也看不懂,覺得好深奧。仰頭看看王習(xí)三,卻覺得有意思多了。只見他那兩道眉毛時而湊到一起,擰成一個結(jié);時而舒展開來,眼角滿意地?fù)P上去。他不停忙活著,一招一式,輕重緩急,刨花飛舞,令我崇拜不已。此時仿佛周圍都靜了下來,只有他一人在獨舞,在雕刻他的藝術(shù)品。我媽端來茶水叫他,他竟也不應(yīng),只兀自利索地比畫著、刨著、鋸著。媽媽嘆了口氣:“一會兒茶就涼了!”
傍晚時候,木頭的清香彌漫整個院子,地上堆滿了木頭屑和刨出來的木頭花,一個個的小卷,好像童話書上大海的波浪。木頭板就那樣變成了凳子腿,成了桌子面,成了有鏤花的椅子背。再過幾天,組裝,上漆,晾干,大梁就變成了好看的椅子和高挑的桌子,椅背上雕刻的花鳥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后來,他兒子上大學(xué),找工作,并在城里安了家。再后來,老伴去世,兒子來接他去城里住,被他攆了出去。兒子委屈地說:“你說我爹怎么就這么倔呢!還說要守護(hù)這手藝,這過時的手藝有啥好守的?”
后來,王習(xí)三依然零星地接著活,只是生意再不似往年紅火。我曾見他和一群老頭打牌,打著打著他突然冒出一句:“這桌子做工多好?。 蔽覇∪皇?,卻有點想哭。
(“匠心”話題作文)
亮點微評
寫木匠王習(xí)三,不是簡單地羅列事例,而是綜合運用肖像、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等手法,讓人物盡情地自我展示,有血有肉,立體豐滿。如外貌:“又粗又黑的眉毛”“耳朵上架著根粗鉛筆”“提溜著一個小木箱”;動作:“一個人夾木板”“用鉛筆比畫”“不停地念叨”;神態(tài):“時而擰成一個結(jié),時而舒展開來”“眼角滿意地?fù)P上去”。把一個熱愛木工、潛心干活的木匠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薦評:陜西 韓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