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霞,丁敬艷,王銘娥
(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 河南濮陽455000)
抑郁癥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患者持續(xù)心情低落、意志情緒消沉,更甚者悲觀厭世[1]。因患者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存在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幻覺、妄想、自殺等嚴重非正常行為,給患者及家庭、社會均帶來巨大傷害[2]。因此,對患者進行積極臨床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專業(yè)護理,保證其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尤為重要。品管圈是由工作場地相近或互補的人們自己主動組成6名小圈團體,在這個團體中眾人相互幫助、共同努力、發(fā)散思維,通過制訂活動流程解決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該種模式強調分工合作,通過不斷地改善工作思路,以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3-4]。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85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臨床確診為抑郁癥;②患者資料完整且依從性好;③患者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嚴重心臟、肝腎功能異常者;③嚴重精神、溝通障礙者;④拒絕參加研究或中途退出者。根據(jù)隨機單雙數(sh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21~73(44.72±4.54)歲;病程(14.80±1.26)個月。研究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0~73(45.28±4.37)歲;病程(15.02±1.3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患者密切心理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其病情及精神狀態(tài);定期檢測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同時告知家屬注意患者行為,以便及時給予心理干預;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用藥指導。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開展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護理內容如下。
1.2.1 組建心理咨詢品管圈小組 組建抑郁癥患者臨床護理心理咨詢品管圈小組,小組成員集體討論患者病情,確定圈名、圈徽及活動主題。
1.2.2 制訂活動計劃 小組成員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對患者護理過程中涉及的理論、問題、注意事項等進行集中解決;采取問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模式,深度分析患者心理困擾問題,定期進行問題總結會議,完善護理措施。
1.2.3 實施活動計劃 結合已制訂的活動計劃,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為患者實施安全健康的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與患者日常交流中引導其掌握抑郁癥相關病理知識,增加患者及家屬健康意識,提高患者依從性,保證治療、護理措施順利進行。②基礎護理:臨床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實時監(jiān)測患者是否具有不良情緒、不良反應,做好皮膚護理與體位調整,保證病房溫暖舒適,囑患者及家屬有異常情況及時與小組成員溝通。③心理咨詢幫助:積極與患者進行日常對話,了解患者病情狀態(tài)的同時做好記錄,多與患者分享治療成功案例與日常生活事件,增強其治療康復的信心。④用藥及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患者服藥過程中進行巡查工作,預防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保證其健康安全;囑患者及家屬合理搭配飲食,營養(yǎng)均衡,養(yǎng)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適當調整食譜,保證其營養(yǎng)供給。
1.2.4 活動總結 本活動由品管圈圈長全程負責,協(xié)調分配護理工作,定期召開工作會議,解決護理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及時調整護理措施,保證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服務質量:采用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評估兩組護理服務質量,總分為600分,評分與護理服務質量呈正相關。②抑郁狀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抑郁自評量表(SDS)[6]對兩組護理前后的抑郁狀況進行評估,HAMD評分≥8分、SDS評分>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癥狀,兩量表評分均與抑郁狀況呈正相關。③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7]對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④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護理服務質量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服務質量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HAMD、SDS、SF-36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HAMD、SDS、SF-36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目前,>80%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其中部分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精神障礙,對患者個人心理健康及社會生活造成極大危害?;颊叱霈F(xiàn)抑郁癥時,應及時入院接受臨床治療與心理護理,通過積極干預治療降低患者疾病危險系數(shù),改善抑郁癥病情,逐漸恢復到正常人的精神狀態(tài)[8-9]。
通過心理學相關應用,為患者存在的心理適應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并進行援助的過程即是心理咨詢。通過文字交流,對患者進行詢問引導;通過話題闡述尋找患者抑郁癥的原因,分析患者病癥并尋求解決對策,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逐步恢復其身心健康[10]。抑郁癥品管圈小組結合心理咨詢結果,小組成員間進行集體討論,針對患者病情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為不同患者制訂針對性的、更為全面的、科學的護理方案[11-12]。品管圈小組通過明確分工、互相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對抑郁患者的護理工作,在護理活動開展過程中,小組成員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做好相關護理工作,保證相關活動順利完成[13-14]。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同時應確保護理服務質量,護理服務質量是護理過程的客觀表現(xiàn),關系到患者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滿足[15]。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應注意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組長需組織小組成員定期進行工作總結,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更好地改善患者身心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服務質量總評分、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P<0.01),HAMD、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在于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全面、細致、科學,可為抑郁癥患者提供更良好的護理服務,滿足其多方面的護理需求,為患者帶來良好護理體驗的同時,保證護理效果,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經多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對改善患者病情有促進作用,同時提高其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心理咨詢品管圈活動在抑郁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滿意,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且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